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基础》作业1-6

《经济学基础》作业1-6

《经济学基础》思考集第一章《西方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实证经济学 2.规范经济学 3.内生变量 4.外生变量二、选择题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费光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2.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D、资源配置E、资源利用F、单个经济单位如何实现最大化3.在研究投资与利率和产量的关系时,外生变量是()A、利率的变动B、产量的变动C、政府政策的变动4.生产可能性线内的任何一点表示()A、可以利用的资源稀缺B、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C、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三、判断正误题1.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2.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一定是先有经济理论,后有经济政策。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5.“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6.2005年的农业总产值是存量。

()7.2005年的出口量是流量。

()四、简答题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3.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联系是什么?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需求 2.供给 3.均衡价格 4.价格机制 5.需求的价格弹性二、选择题1.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A.是一回事B.都是由于同一种原因引起的C.需求的变动由除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由价格的变动引起D.以上都不正确2.均衡价格随着()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需求的减少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C.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D.以上都不正确3.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A.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B.非价格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C.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D.需求曲线的移动4. 当某消费者的收入上升20%,其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上升5%,则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A.大于1B.小于1C. 等于1D. 等于05.假定某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函数Qd=400-5P时的均衡价格为50,当需求函数变为Qd=600-5P时,(供给不变)均衡价格将()A.低于50B.高于50C.等于50D.上升6.影响一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包括()A.商品本身的价格B.消费者的收入水平C.相关商品的价格D.消费者的偏好7.供给的变动引起()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B.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C.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D.以上都不正确8.限制价格的运用会导致()A.产品大量积压B.消费者会随时可以购买到自己希望得到的商品C.黑市交易D.以上都不正确三、判断正误题1. 卖者提高价格肯定会增加销售收入。

()2. 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3.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4. 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5. 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6. 在几何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7. 需求就是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购买的商品量。

()8. 价格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四、简答题1.什么是需求定理,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2.什么是供给定理,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支持价格,什么是限制价格?4.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5.根据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句话的含义。

五、计算题1.已知某一时期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D=50-5P,供给函数为S= —10+5P,求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1.5,当它降价8%时,需求量会增加多少?3.某种商品原先的价格为1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该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2.4。

如果降价至0.8元一公斤,此时的销售量是多少?降价后总收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六、论述题运用供求曲线和弹性理论,分析粮食丰收了为什么农民收入反而可能下降?依此分析,你认为政府应对农业实施怎样的保护政策?第二章课堂作业选择题1 某一时期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的原因可以是( d )A 彩电价格下降B 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上升C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D 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下降2.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 a c )A 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B 非价格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C 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D 需求曲线的移动3 在两种替代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供给不变) ( a )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不确定4 以下因素导致小麦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c )A 小麦的价格下降B 小麦的种植技术提高C 种植小麦的成本上升D 预期小麦的价格下降5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和互补品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的需求数量( b )A 增加30单位B 减少30单位C 增加130单位D 减少130单位6玉米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由于某种非价格因素的影响使玉米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 c )A 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产量下降20%B 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低于20%C 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超过20%D 玉米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为玉米价格上升等于20%计算题:1 、已知某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值Ed=0.6,该产品原销售量为Qd =1000件,单位产品价格P =10元,若该产品价格上调20%。

计算该产品提价后销售收入变动多少元?2、某地牛奶产量为100吨,社会需求量为120吨,牛奶的需求弹性系数为0.5,原价格为每吨500元,当价格上升为多少元时,才能使供给=需求?3、已知某一时期内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 =500-50P,供给函数为Qs= -100+50P,(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2)、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出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总效用2.边际效用3.无差异曲线4.消费可能线(预算线)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二、选择题1.下列哪种情况是边际效用()A. 面包的消费量从一个单位增加到两个,满足程度从5个效用增长加到8 个效用,即增加了3个单位效用。

B.消费两个面包获得的满足程度为13个效用单位C.消费两个面包,平均每个面包获得的满足程度为6.5个效用单位2.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至达到了效用最大化。

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A.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3.基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 )A.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B.MUx/Px=MUy/PyC.MUx/MUy=Px/Py4.当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x为()A.正值B. 负值C.零D.不确定5. M=PxQx+PyQy是消费者的()A.需求函数B.效用函数C.预算约束方程D.不确定函数6. 当消费者处于均衡时()A.每单位货币购买不同商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相等B.每种商品的总效用相等C.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用最大三、判断正误题1.消费者均衡时,每一单位货币不论用于购买X商品,还是购买Y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2.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水平是相同的。

()3. 当消费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为负时,则总效用达极大值。

()4. 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

()5. 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6.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两点对应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

7.个人消费不会对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

四、简答题1.基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是什么?3.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说明如何实现消费者均衡。

五、论述题论述保护消费者的政策第四章《生产理论》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2.规模经济3.等产量线4.等成本线二、选择题1. 理性的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应是()A.MP>AP阶段B.MP下降阶段C.AP>MP>0阶段D.MP与AP相交之点起至MP与横轴交点止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B.只要MP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C.MP曲线必定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D.只要MP减少,AP也一定减少3. 最优点生产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A.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B. MP L/MP K= P K/ P LC.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不一定相切D. MP L/MP K = P L/ P K4. 等产量曲线上任意两点的产量肯定是A.相等B.不等C.无关D. 以上情况都存在5.如果要使总产量达到最大,则一种生产要素的的投入应该使()A.边际产量为0B. 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C. 边际产量为正数D. 边际产量为负数6.当其它生产要素不变,而一种生产要素连续增加时A.TP会一直增加B.TP会一直减少C.TP先增加后减少D.MP会有一最大值7.一企业采用最低成本进行生产,若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单位资本的价格为20元,单位劳动的价格为8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A.1B. 2C. 3D. 48.关于等产量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B.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C.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D.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三、判断正误题1. 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

2. 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MP>AP的第一阶段。

3. 一个行业生产规模过大会引起其中各个厂商竞争加剧,这样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减少属于内在不经济.4. AP曲线与MP曲线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

5. 能提供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数量组合的点的连线为等产量曲线。

6. 等产量曲线表示的是用同样数量劳动和资本生产不同的产量。

7. 当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其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肯定是下降的。

8. 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

9. 在生产的第Ⅱ阶段,AP是递减的。

10.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MP曲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

11. 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只要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应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