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共10篇)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共10篇)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共10篇)第一篇一、六年级作文教学现状小学六年级写作对学生的感知、思维、创造、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着较之其他年级小学生更高的要求,学生写作受挫感较强烈,随着时间推移,他们慢慢就失去写作信心,写作兴趣也越来越淡薄;六年级作文对于写作素材的质量和数量要求相对较高,以前积累的素材不能用,能用也因为联想能力,发散能力,感知能力有限而不知道怎么引用素材,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也不知道怎么引申为写作素材,因而学生写作时有种无从下笔的感觉,而对于一些与实际生活无关或者超乎他们感知范围的文章,更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

二、关于小学六年级作文教学的创新思路1.个性化作文教学写作不仅是创造过程,还是个性化的展现过程,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课程标准对六年级学生写作的要求,改变严重的模式化倾向,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很有时代意义。

(1)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含义。

个性,通俗直言,就是内心世界,一个人良好的个性特征和个性意识直接影响个人的创造性和未来发展。

个性化作文就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知,从新颖的个性天赋、真诚的情感体验和真实的审美倾向等角度,开阔发散思维,灵活地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观点。

个性化教学,《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解释为一种以个体而非群体为基础的教学形式,与诸如演讲或小组教学等以群体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相比,在学习步子和学习时间方面,几乎一切个性化教学都允许学生有更大的灵活性,教学适应学生个人需要的程度随着采用特殊的方法而变化。

(2)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特点及教师职能。

个性化教学有着主体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自我发展、自主观念的培养开辟道路。

比如,教师引导学生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同时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在设置作文题的时候因学生个性和兴趣不同设置看似可放任自流的作文题;个性化作文教学有着创新性,要求教师给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所想所感所思所闻,充分给予他们展现自我个性魅力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激发个性;个性化作文教学有着体验性,写作是学生感官、精神和情感同时体验的过程。

培养个性化写作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观察和实际体验,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写作特点,针对身边的人和事写出不同风格的作文;个性化作文教学有着真实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作文应该是“要求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虽然学生在学校有着几乎相同的学习环境,但每个学生的个性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对即使相同的事件和人物,他们也会有着不同的真实情感,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吐露真情,保证现实和个性的真实。

2.六年级作文的趣味教学法(1)抓心理,促兴趣。

小学六年级作为初中过渡阶段,没有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态度和写作习惯,再加之教学目标存在一定难度,学生思想压力很大,对写作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即改变过去过分注重文章的篇章结构,强调文章的意境和华丽的辞藻,转而花大力气解开学生的心结,让学生认识到写作并不难,营造一种轻松的写作氛围,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做到“我手写我心”。

(2)积素材,寻乐趣。

正如荀子的《劝学》中指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写作其实很大一部分在于多积累。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记录自身生活,去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入自然世界体验,比如写某种动物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动物园游玩,让大家亲眼目睹各种动物的起居饮食和生活习惯,引导大家对各种感兴趣的动物仔细观察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鼓励学生在观察后查找相关多媒体视频或者自然科学界的书籍进行深一步的了解和认知,在生活和活动中积累素材。

(3)趣评价,扬热情。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评自改,这样学生慢慢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写作风格,知道自己写作存在的不足和怎样改进,以及了解到自己写作的优点并且保持自己满意的写作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实行小组评议,各自修改,学生作文水平都差不多,而且都有着好胜心理,看了其他同学的作文后,自然会地对字、句、段、篇和中心思想以及表达手法等方面进行全面衡量,对于写的不好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的同时可以引以为鉴,对于写的好的地方赞扬鼓励他人的同时能够作为榜样学习,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

3.阅读和写作应巧妙结合(1)阅读是积累素材的最佳方式。

小学六年级阅读习惯基本养成,这个时候应积极引导学生保持和加强这种良好习惯,从而更好地让阅读成为写作的铺垫。

在文学宝库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杰作,很多生动活泼、意义深远的词句段落值得学生借鉴学习,教师鼓励学生多读多积累,从诗歌、寓言、童话、小说等各种文体中把好词佳作记录下来,同时让他们学会认知善恶美丑,了解社会人生百态,从中获取作文原始资料。

(2)阅读是感悟写作技巧的良好途径。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因此在阅读课上,教师除了讲解课文的生词和结构之外,更应该传授学生文章的写作技巧,以及文章中可以当作素材的故事,可以引用的名人名言,可以借鉴的好词好句。

在讲完一篇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找找类似的文章阅读,写读后感,写评价,摘抄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和可以用作素材的词句,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三、结语综上所述,学生应当摆脱写作恐惧症,放松心态慢慢培养自己的写作技能。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和观念,探索符合六年级学生个性的作文教学模式,使学生轻轻松松写出好作文。

作者:苏海霞单位:福建省永定县抚市中心小学第二篇一、弄清事件,把握行踪在“秋天的景物”的写作中,学生是什么情况下观察到的景物,是因为什么事件而让自己观察到了什么景物,如是去秋游,还是和父母周末出去玩,这个事件就成为写景的基础。

如和父母一起去公园玩,那么,时间是什么时候、地点是在哪里,当时的天气状况如何,去之前心里怎么想等等就是叙事中首先需要交代的;在事件的发展中,一开始看到了什么,接着是什么,最后是什么,这是写景中的顺序;最后,学生在事件中观察到了景物,所感是什么,这是抒发情感的关键。

抓住事件中的这些关键点,然后写作,作文才会主次分明。

二、掌握顺序,观察景物在学生写作中发现,他们写景往往出现零散和繁乱的现象,所谓的零散是作文中的景物没有重点,在事件中看到什么写什么;而繁乱则是在写作中写的景物太多,杂而乱。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是学生在写作中忽略了观察顺序,一些学生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由此可见,在写景记叙文中,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写作是尤为重要的。

按照观察顺序写景,不仅可突出景物的特点,也可做到条理清晰。

以“花园里”的写景记叙文为例,在对花园中的花进行描写过程中,首先看到的是什么,接着是什么,最后是什么。

如首先看到花的颜色,然后是花的形状,最后是花瓣的形状。

而从空间上看,也可采用由远及近的观察方式,在远处看到的花是什么样的,走近看又是什么样。

从时间上,可选择早晨、中午、傍晚的顺序。

学生不会刻意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写作,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把握观察顺序,按顺序进行写作。

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观察顺序,实践是最好的方式。

在写景记叙文的观察中,教师可利用学校的花园、操场等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也可在课堂中提供一些植物引导学生观察。

在观察中要让学生注意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

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景物的细节进行观察。

如在“花园里”学生对月季花进行观察,那么,花的颜色是怎样的、花的形状、花瓣的形状、花的香味等又是如何的,这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地体会和感受。

三、抓住特点,深入描写学生掌握了事件后能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写作,教师就需引导学生对景物进行深入描写,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其次是要学会应用修辞方法表现景物的主要特点。

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一是要让学生了解所要描写的对象,二是要结合自己的感受观察景物。

如有的学生在写“松树”的过程中,从枝干到松针,从春天的松树写到秋天的松树,林林总总没有主要特点。

在“校园的早晨”写作中,从早晨的雾到早晨的人,从早晨的花园写到早晨的操场,一应俱全,但没有主要特点。

要注重这些景物的特点,首先就得让学生思考好要写景物的什么,如“校园的早晨”中什么最吸引人,在“松树”的写作中,松树的什么特点最能打动自己。

把握这一点,学生写作起来才能突出景物的主要特点。

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如在“发现春天的美”的写作中,有的学生写到“小花在风中摇动,美丽极了”。

可引导其修改为“粉红色的小花在风中扭动着身躯,似乎在炫耀自己美丽的舞姿”。

这样应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花儿在风中摇曳的姿态会更加形象生动。

要让学生在写景中学会应用修辞方法,还需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多给一些范例,多让学生去体会修改后句子的好处,让学生在体会中尝试应用修辞方法。

四、总结总之,在写景记叙文写作教学中,事件是贯穿作文的脉络,行踪是写景的主线,而观察顺序则是让学生抓住景物特点的关键,在描写景物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一定的修辞方法来表现,可做到锦上添花,使作文倍增美感。

作者:任娟珍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梁湖镇中心小学第三篇一、掌握观察的方法1.观察要全面。

就像老师在教室上课,面对的是全班学生而不是几个学生,所以老师上课时需要照顾到全体学生,我们同学在写作文前,观察的时候也要把要描写的对象进行全面的观察。

例如:作文是《我喜欢的***(小动物)》,我要写的是小花猫,那么,我就要观察小花猫的全部外貌,它的叫声,它吃东西时的情况、睡觉时候的情况、走路时候的情况、游戏时候的情况、抓老鼠时候的情况、和我联系时候的情况等等。

这样,有了小花猫这么多的资料,描写它的时候就不至于没有话可以写了。

2.观察要运用多种感官。

观察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用眼睛看,还包括用耳朵听一听、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用嘴尝一尝。

虽然在一次观察中不一定把看、闻、听、摸、尝都用全了,但是有的时候要使用几种方法才能有效地全面观察。

教学作文《我学会了做***(一种家务)》时,写做一道番茄炒鸡蛋,这里就需要运用看———看过程、看火、看食材、看调料等等;闻———闻闻新鲜的食材的味道、半成品的味道、成品的味道;听———听切番茄的声音、打鸡蛋的声音、炒菜的声音、大家对菜的评价;尝———品尝番茄炒蛋的味道。

这样,多种观察的素材都有了,这就为下一步的作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了。

3.观察要有主次。

观察需要有主有次,就像人们常说,红花还需绿叶衬,我们在观察红花的时候,不能光看红花,还需要观察绿叶。

但是,重点还是以红花为主。

作文《我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我要描写的是小花猫,在观察小花猫的时候以小花猫为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