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语文 《嫦娥奔月》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语文 《嫦娥奔月》说课稿

《嫦娥奔月》说课稿
说教材:
《嫦娥奔月》是语S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

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得到一丸仙药。

经过是逢蒙威逼嫦娥交出仙药。

嫦娥只好吞下了仙药,飞向了月亮。

结果是后羿和乡亲们只能凝望着月亮,为嫦娥祝福。

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故事大意,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反复朗读,大体把握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4.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初步感受、学习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品质。

说教学重难点:
1.读通课文,整体上把握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通过小组合作,把握主人公性格特点。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老师在黑板上写“月”字。

古往今来,许多诗句中都有“月”的身影,谁能背上几句?
(学生集体交流、回答。

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关于“月”字的古诗。


2.是啊,在月圆的中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

在古代人们的眼里,月亮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于是,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美妙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读一则民间故事——嫦娥奔月(板书、齐读课题,提醒读音“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布置任务。

出示自读提示。

让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完成任务。

2.自学情况交流。

认读生字词。

接济力大无比飘飘悠悠
周旋美丽善良树影婆娑
威逼奸诈贪婪迫不及待
(学生先指名读,在齐读。

多次的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再把词语带入到课文中去,读起课文来更加的熟练。


3.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文中第一句“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可以看出这个神话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三个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找出几个词语分别来概括他们三人的特征吗?
(2)仙药从哪里来的?后羿为何不吃仙药?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学生默读课文,在根据课文内容找出问题的答案,再一次熟悉了课文内容,了解了人物的性格,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射日、奔月、想念
四、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美
1. 提到“嫦娥奔月”,我们的脑海里就会出现一幅画。

(课件出示)
引说: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

瞧,多么美的画面啊!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到嫦娥的美丽,从而也反衬出嫦娥的善良。

让学生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之一教学措施,更加清晰地了解人物。


2. 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嫦娥奔月图的一段文字来读一读。

(第5自然段)
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用飘飘悠悠造句。

师小节:叠词更能体现出意境的柔美。

举例一些AABB ABAB的词语。

(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同时,也对一些词语做出理解和运用,对其写作方面都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3.月亮是如此的美,嫦娥是自愿奔向月亮的吗?那么美的地方为什么嫦娥不
愿意去呢?
4.师小结:嫦娥吃了仙药飞往月宫,后羿不顾一切,却怎么也追不上。

这是一种离别,从此他们无缘再聚。

此情此景,怎不叫人同情?
5.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部分内容吧!
五、课堂延伸
课前我们背诵了很多历代文人笔下关于“月”的诗句,其实不光自古至今的文人喜欢写月,今天的作曲家喜欢谱写月光曲,艺人同样喜欢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大家可以收集听听、看看。

六、总结全文
《嫦娥奔月》的故事一路走来,流传至今,它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呢?请同学们试着从文中找一找答案。

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说板书:
嫦娥奔月
射日
奔月
想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