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题库第1套一致性可靠性 0.95 0.80 躯体心理人际交往连续性横断面摄影观察人体测量技术容量技术全面性技术效果相对安静状态定量负荷状态下最大负荷状态效能职能素质:有头部的三点,即左右侧耳屏点和右侧眼眶下点所确定的平面。
: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分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是研究人体外部结构、生长发育水平等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
: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校体育活动中人或事物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是指按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答:(1)诊断和评价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水平,了解未成年人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2)预测少年儿童的运动能力,为运动员选材提供较准确的依据;(3)评价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为改进和提高教学和训练水平提供科学依据;(4)测量与评价国民体质状况,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答:方法:测试者右手持皮脂厚度计,使测量试臂张开,左手拇指和食指将测试者的皮肤捏紧提起.(捏皮肤时拇.食指间距为3厘米),然后将皮脂厚度计,距离手指捏起部位l厘米处钳入,松开把柄读数,每个部位应反复测2次.每次测量结果的误差不超过5%。
注意事项:为防止连肌肉一起捏起,可令受试者主动收缩测试部位的肌肉,此时肌肉可从指间脱落.、答:(1)对资料的分布没有特殊要求。
(2)量表的分数直接反映了相应的成绩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3)百分位数只是一种序数,不能进行算术运算。
(4)中等成绩分值偏高,两端成绩分值偏低。
答:学校体育评价目标有效能目标、职责目标、素质目标三个组成部分,基本上反映了学校体育的三个环节。
学校体育评价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并列的,其核心是效能目标,特别是效果目标。
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效能集中的体现在学生身体素质的数量和质量。
所以学校体育评价目标中,效能目标处于核心地位,素质目标和指责目标都是围绕效能目标提出来的。
答:(1)设计本人的专项技术测验方法(5分)(2)根据本人的专项技术测验成绩,划分等级量表。
(5分)说明:每点要祥述。
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十项标准: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
2、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3、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4、应变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虫牙”(龋齿),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心理健康七项标准:1 人格是完整的;2 自我感觉是良好的;3 情绪是稳定的,且积极情绪多余消极情绪;4 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
5 能自尊、自爱、有自知之明。
6 一个人在所处的环境里,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
7 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且能切合实际地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第2套物理量和非物理量足跟、骶骨和两肩胛脉搏触摸法、听诊法、心率遥测法、心电图肺通气功能、控制能力固定距离计时,固定时间计距离自然观察评估法、作用量表法、心理投射法、自陈量表法、心理实验法: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是指机体中的皮肤、脂肪、肌肉、骨骼与内脏器官等成分含量,或各种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含量。
:是采用某种被认为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化尺度,对人的心理行为表现予以划分,以推断其心理特征结构在健康维度上所处位置的方法。
: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
:指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的反应测量目的的程度。
答: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
2、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3、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4、应变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虫牙”(龋齿),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答(1)以标准差为单位划分评价等级的间距,成绩的递增或递减的间距是相等的;(2)使用方便、广泛,在正态分布表上容易查出某个成绩范围内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3)在多指标、计量单位不一的综合评价中,它可以把原始测量值全部换算成标准分,可以相互比较,并能进行算术运算,这就更加显示其优越性。
它要求原始资料必须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于正态分布。
答: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一个人体质好坏的主要依据之一,两者与人的体型;性格;技能;神经反应;和心理等均有密切关系。
同时,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也具有密切关系。
一般运动能力强的人身体素质也好,运动能力也比较容易提高,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答;首先,测量相对安静状态下的脉率与血压等生理指标;其次,严格按规定要求做定量活动;再次,测量运动后的即刻脉率或恢复期的脉率或血压;最后,计算评定指数或描记生理指标曲线图,根据评定标准予以评价。
答: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足跟靠拢,使悬垂的重锤线通过其第七颈椎棘突。
测试者立于其后,观察各棘突是否偏离垂线,然后测量偏离距离(方向分左偏离、右偏离;部位分颈、胸、腰部)来判定侧弯程度;2.1cm上为重度侧弯。
评价标准:对判断为脊柱侧弯的受试者,令其活动身体,以确定侧弯性质。
如在活动时侧弯消失,则判定为习惯性侧弯;如在活动时侧弯仍不消失,则判定为固定性侧弯。
然后按照侧弯方向、部位、性质予以记录。
答:(1)指标权重的整体性作用;指标权重是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之间关系和联系的体现,是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指标体系把评价指标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统一整体。
(2)指标权重的导向性作用;在学校体育评价中,引导学校和学生全面贯彻学习体育方针。
通过调整指标及权重的方法来适应某一时期社会或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需求。
(3)指标权重的定量化作用;对重要程度不相同的指标赋予不相同的权重,把本来重要程度不相同的评价指标视为基本相同,把不等值的评价结果视为基本相等,为评价指标的量化,评价结果的综合运算创造了条件。
(4)指标权重的综合性作用;恰当的确定了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在整体综合评价结果中的合理地位,保证了整体综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5)指标权重之间的关联作用;实施综合评估时,可以有效的通过权重提供的方便,充分考虑各因素对整个状态水平的不同影响,按照各项指标客观的考查对象达到目标的程度,以使结果更为准确,全面且富有说服力。
(1)导向功能:体育评价具有指引方向的功能。
通过评价目标、指标体系的引导,可以为学校指明办学方向,为教师与学生指明教与学的奋斗目标。
(2)监督检查功能:社会各界要了解、考察学校体育的发展状况,体育行政领导部门要对学校工作加以指导和管理,学校本身也要对师生的教学活动加以调节和控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监督和帮助,都需要一个具有检查监督功能的形式和手段,即体育评价。
(3)激励功能:通过体育评价,可激发被评者争先的欲望和情绪,从而创造出一种正式或非正式的竞争环境。
(4)筛选择优功能:在体育的实际工作中,经常要对体育的对象加以筛选择优,这就需要将众多的对象根据一个标准来衡量和判断,既要对他们做出科学的评价。
(5)诊断改进功能:通过体育评价,可以发现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措施,这就是体育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
第3套根据量表中含有实数列特征的多少,将测量量表分为名称量表、有序量表、等距和比例量表。
体重是描述人体横向发育的指标,身高是反映人体纵向发育水平的指标。
上肢指手臂自然下垂时肩锋点至中指尖点的直线距离。
身体形态测量的方法包括观察和计量两个过程。
安静时的心率测量主要采用动脉触诊法和听诊法。
据来自胚胎的三胚层的组织成分所占的比例,将体型分为内胚层型外胚层型和中胚层型三种。
根据耐力素质的特点,通常采用定量计时、定时计量和极限式测量测量形式学校体育评价的效能目标包括效果目标和效率目标。
:是对体育范畴内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的范畴。
:是衡量第II过程中测量误差(受试者误差)大小的一个客观指标。
:人体运动中掌握并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所完成技术动作行为总的数量。
: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形特征。
答: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两上肢自然放松下垂。
测试者面对受试者,将带尺上缘经背部肩胛骨下角下缘绕至胸前。
男性和乳房未发育的女性,带尺的下缘可经乳头点测量,而乳腺已发育的女性,则带尺下缘应经乳头上方的胸中点(第四胸肋关节)测量。
答:(1)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包括对不同生活条件与方式的适应。
(2)对各种社会角色的适应,包括各种角色意识的形成以及对不同角色行为规范的掌握。
(3)对社会活动的适应包括各种活动规则的掌握和活动能力的形成。
意义:是测量上肢静力性力量的常用指标,它主要反映受试者前臂及手部肌肉的抓握能力。
测量方法:测试前,受试者用有力手握住握力计内外握柄,另一只手转动握距调整轮,调到适宜的用力握距,准备测试。
测试时,受试者身体直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臂斜下垂,掌心向内,用最大力握紧内外握柄。
以“kg”或牛顿为单位记录成绩,精确至0.1kg。
测2次,取最佳成绩。
(1)评价练习者合理有效的技术水平特征,(2)评价练习者会做多少技术动作,技术动作掌握的程度怎样,以及掌握的技术动作实效性如何。
(1)促进学习的目的(2)改善教学的目的(3)强化管理的目的(4)开发研究的目的答:(1)分别计算不同性别、年龄的各项形态、机能、素质指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或第3~95百分位数对应表。
(2)用离差法或百分位数法分别制定不同性别、年龄的各单位指标(0~20分或0~100分)评分表,同时按照形态、机能、素质各类指标各自的权重系值,将各分数值加权。
最后将加权后的分值与原分值并列在评分表中。
(3)将不同性别的各年龄组中每个个体各项指标的实测值换算成相应单项评分表的加权分值,分别计算形态、机能、素质各类指标的加权平均分值。
再将三类指标的加权平均分值相加,即为每个个体的体质总分,然后分别列出各样本体质总分的频数分布表,计算总分的平均值、标准差或第10、25、50、75、90百分位数对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