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韩国 2005年04月01日 18:50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布2005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以下为该报告韩国部分。
一、双边贸易投资概况2004年,韩国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韩双边贸易总额为900.7亿美元,同比增长42.5%。
其中,中国对韩国出口278.2亿美元,同比增长38.4%;自韩国进口622.5亿美元,同比增长44.3%。
中方逆差344.3亿美元。
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化工产品、钢铁及其制品、玉米、煤、铝及其制品、电视机零附件、收音机及无线电通讯设备的零附件、水产品、海产品、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等;自韩国进口的主要产品为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钢铁及其制品、塑料及其制品、移动电话机、电视机零附件、收音机及无线电讯设备的零附件、消费类电子产品及零件、有机化学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铜及其制品、彩色图像显示管等。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4年,中国公司在韩国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1亿美元,新签合同金额1.7亿美元;完成劳务合作合同金额2.8亿美元,新签合同金额2.3亿美元。
截至2004年底,中国公司在韩国累计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2.2亿美元,签订合同金额4.1亿美元;完成劳务合作合同金额20.5亿美元,签订合同金额25.7亿美元。
2004年,经中国商务部批准或备案,中国在韩国设立非金融类中资企业19家,中方协议投资额6.1亿美元。
截至2004年底,中国在韩国累计投资设立非金融类中资企业91家,中方协议投资总额9.1亿美元。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4年,韩国对中国投资项目5625个,合同金额139.1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62.5亿美元。
截至2004年底,韩国累计对中国直接投资项目32753个,合同金额505.6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为259.4亿美元。
二、贸易投资管理体制概述(一)贸易投资管理法律体系韩国涉及贸易投资管理的法律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法》、《外国人投资促进法》、《关税法》、《外汇交易法》和《有关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法》等。
其中,《对外贸易法》和《外国人投资促进法》是韩国贸易和投资管理领域的基本法律。
此外,韩国产业资源部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公布《进出口公告》、《进出口统合公告》和《进出口特别公告》来确定进出口贸易的各项具体政策。
《进出口公告》是韩国政府直接管理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内容是规定限制进口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主要涉及重要的战略性产品和部分农产品。
《进出口统合公告》是指,产业资源部根据《对外贸易法》对韩国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特别法中有关进出口贸易的限制措施综合后发布的政府公告。
该公告主要依据WTO的规定对有可能危害人类生命及健康安全、污染环境或有违国际公约的商品做出限制。
《进出口特别公告》对未纳入《进出口公告》和《进出口统合公告》但又需制定专门进出口程序的特殊产品进行管理。
主要包括经产业资源部和其他政府主管部门协商决定认为有必要进行限制的产品。
对于未列入上述公告的产品原则上可自由进出口。
(二)贸易管理制度根据1999年2月8日修订的《对外贸易法》,从2000年1月1日起,韩国的对外贸易完全自由化,任何个人和企业均可从事对外贸易活动。
但是为了便于通关和海关统计,政府鼓励实施“贸易业固有编号制度”,即鼓励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到韩国贸易协会申领一个与企业对应的固定编号,在通关时填写。
韩国原则上实行产品自由进口,但政府通过发布《进出口公告》、《进出口统合公告》、《战略物资进出口公告》等形式对部分进出口产品的种类、数量、金额或交易地区,以及许可的申请程序等进行限制。
外贸企业登记、商品招标、许可办理、配额分配、原产地证明等由相关民间行业协会办理。
对于实行数量限制或需要特别管理的产品,须经有关进出口组织或行业协会推荐才能进口。
(三)投资管理制度1998年9月16日,韩国颁布了《外国人投资促进法》及实施细则,2001年4月7日作了全面修改,对外国直接投资实行全面自由化和鼓励政策,大幅放宽投资领域限制。
韩国对外商投资的管理基本上采取申报制管理。
对于限制外商投资进入的行业,韩国政府以规定外商持股的比率上限为主要限制手段。
此外,各行业主管部门对部分需保护的产业和国家垄断性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还实行市场准入审批制度等手段。
这些措施由产业资源部汇总后每年以《外商投资统合公告》形式予以公布。
(四)贸易投资管理部门产业资源部负责韩国的贸易政策和投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各行业主管部门在所辖范围之内制定具体政策,处理具体事务。
外交通商部制定有关多边和双边的对外通商政策、牵头组织各种对外通商交涉;财政经济部负责制定和执行外汇政策和相关的税收政策;农林部负责制定和实施有关农、林、畜产品的贸易政策,并对农林畜产品进出口实行管理;海洋水产部负责制定和实施有关水产品贸易政策,并对水产品进出口实行管理;情报通信部负责制定和实施信息通讯产品及服务的贸易政策、信息通信业的对外开放政策和鼓励海外投资政策;保健福祉部负责制定和实施医药、保健品贸易政策,对相关产品的进出口实行管理;文化观光部负责制定和实施文化产品的贸易政策和市场开放政策,管理文化产品进出口。
1.产业资源部产业资源部是韩国贸易投资的核心主管部门,其职能是制定和修改包括《对外贸易法》和《外国人投资促进法》在内的有关进出口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法令和政策;依法对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实行管理;推动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保护国内市场免遭进口产品冲击;统一管理战略性物资及与国防相关的产品、尖端产品的进出口;开展国际产业和科技合作等。
同时,产业资源部还对韩国贸易协会、大韩商工会议所等民间经济团体和行业协会进行指导和监督。
2.韩国贸易委员会韩国贸易委员会隶属产业资源部,主要负责实施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对扰乱进出口秩序的不公平贸易行为进行调查,提出处罚建议。
3.关税厅韩国关税厅主要职能是:制定和执行关税政策;促进贸易便利化,打击走私;禁止毒品及军火等非法交易;执行有关危险化学品的国际公约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禁止欺骗性使用原产地行为以及侵犯知识产权;全面检查非法外汇交易以及打击洗钱行为等。
4.其他相关组织(1)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成立于1962年,是韩国政府为了促进进出口贸易和投资而设立的非营利性的贸易投资促进机构。
该公社隶属于产业资源部,受其监督和指导,经费由国家财政预算拨给,公社社长由总统根据产业资源部长官的推荐任命。
(2)韩国贸易协会韩国贸易协会成立于1946年,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民间机构,1972年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正式成员,现有8.6万家会员企业,是韩国外贸行业中最大的经济团体,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外贸企业登记、贸易中介、海外市场调研、国内外相关法规介绍、各种专题咨询等。
(3)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该公团隶属于韩国中小企业厅,主要靠国家财政运营。
其职能除了为韩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种服务以外,还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扩大出口;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合作,积极引导外国公司投资韩国中小企业。
(4)大韩商工会议所大韩商工会议所是韩国最大也是设立最早的民间综合经济团体,其会员几乎遍及韩国工商界的所有大中小型企业,主要依靠会员自愿交纳的会费运营。
其与经贸和投资有关的主要业务包括:加强民间国际经济合作;促进出口和吸引外国投资;维护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
(5)出口保险公社韩国出口保险公社是根据《出口保险法》设立的为企业出口提供风险保障的非营利性特殊保险机构。
该公社所有经费由政府财政预算支出。
产业资源部对该公社业务状况进行监督。
三、贸易壁垒(一)关税及关税管理措施韩国的平均关税率在8%以下。
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韩国承诺对91.7%的关税税目进行约束。
1.调节关税依据现行《关税法》,韩国政府对国内竞争力较差、因进口增加可能导致市场混乱或损害国内产业的农、林、畜、水产品,以及为保护环境、消费者利益、国内产业的均衡发展等需临时保护的产品,在基本关税的基础上,加征不超过100%的调节关税。
调节关税每年经韩国财政经济部审议后以总统令的形式发布实施,适用期限一般为1年。
2003年,韩国征收进口调节关税的产品种类为23类,其中涉及中国的产品有22类。
2003年12月8日,韩国关税审议委员会审议了《2004年度调节关税和弹性下调关税运用》案,经国会批准后以总统令的形式公布,并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
该案取消了绢丝、绢织物、棉织物及棉纱罗3类产品的调节关税,将活鲷鱼和活鲈鱼、冷冻鳐鱼、冷冻鱿鱼和冷冻墨鱼、松茸、豆酱饼5类产品的调节关税降低了3%~5%。
在征收调节关税的20种产品中,活河鲈鱼、松茸、虾酱、粉条、豆酱饼、混合调味料(包括辣椒酱)等11种产品全部或大部分自中国进口,且均为中国有竞争优势的产品。
中方认为,韩国减少适用调节关税的产品种类及下调的税幅十分有限,调节关税制度仍对中国相关产品对韩出口构成了限制。
2.关税配额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韩国获准对大米、玉米等67种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
对受配额管理的部分产品,韩国征收高达200%以上的配额外关税,如芝麻的配额外关税为700%、大蒜为364%、绿豆为614.3%、大枣为618.3%、绿茶为519.3%。
中国大部分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被韩国政府纳入关税配额管理范围,较高的配额外关税实际上阻碍了中国相关产品对韩出口。
3、税目适用韩国海关对进口“混合产品”(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产品)适用税率时,经常按照产品的“主要成分”,甚至“进口目的或动机”进行分类。
这种做法往往致使产品适用不合理的高关税。
例如,中国企业对韩出口混合饲料或混合饲料添加剂时,韩国海关通常将产品本身的税率与主要成分的税率进行比较,选择税率高的标准征税。
(二)进口限制韩国对包括中国中成药在内的各类成药进口实施严格的许可证管理。
1993年,韩国制订了《进口中药材供需调控运行方针》,对占韩国中药材市场份额72%的70种中药材进行调控,限制进口。
2002年12月韩国关税厅发布了名为《依据关税法第226条规定之海关关长确认种类和确认方法的指定公告》的修正案,规定用于香料、医疗、杀虫、杀菌的苦参、枸杞叶、大黄等38种原料性医药品,需经韩国医药品进出口协会会长的确认后方可进口。
其中属中药材者,进口商则需向韩国医药品进出口协会会长提交“检验书面证明书”和“试料搜集证明”后方可进口。
对枸杞子、当归、独活等21种中药材调控对象,进口商需向韩国医药品进出口协会会长提交“条件确认书”、“检验书面证明书”和“试料搜集证明”后方可进口。
上述措施,给中国中药材对韩出口增加了困难。
(三)通关环节壁垒1.到岸货物处理按韩国海关有关规定,进口货物抵达韩国口岸后,货物的处理需征得收货人书面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