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每日一练系列第六周第03组(含解析)

高考语文每日一练系列第六周第03组(含解析)

第六周第03组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语言基础与运用1. (2017届湖南省衡阳八中、永州四中新高三文理科实验班暑期第一次联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周星驰的作品一贯保持“猜不透”的风格,在发布会上,他对最新影片《美人鱼》的具体故事。

②杭州彩民刘先生8元中体彩“超级大乐透”2040万,面对记者提问,刘先生怕泄露身份会惹来麻烦而。

③董卿休假风波再次点燃了“央视主播离职”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凡离职的主播,对于走的“原因”都。

A.守口如瓶三缄其口讳莫如深B.讳莫如深三缄其口守口如瓶C.守口如瓶讳莫如深三缄其口D.三缄其口守口如瓶讳莫如深【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历年高考试题表明,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

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2. (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10月)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俄全力开动宣传机器,试图将土耳其与IS“暗通款曲”的种种罪名坐实,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

B.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顽强刻苦,付出努力,获得成功。

C.这是一个可以将相亲、求职等社会传统话题搬上电视荧幕并对其进行娱乐化改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电视生态环境下,职场真人秀节目必然表现出与以往职场类节目不同的特征。

D.一个书店,十五年时间,换了三个地方,西安万邦书城一再从城市的商业中心向外撤离,证明围绕以图书经营为中心的传统书店未来依然挑战巨大。

【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比如D 项,“西安万邦书城……证明”搭配不当,应在“证明”前面添加主语“这一事实”。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比如D项后半句,将“围绕……”和“以……为中心”杂糅。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3. (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入学考试)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作为人民币的重要防伪标志,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设计了两条安全线。

其中,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线宽4毫米,其光变性能对光源要求不高,颜色变化明显,集成镂空文字特征,更有利于公众识别。

磁性全埋安全线采用了特殊磁性材料和先进技术,机读性能更好。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也有利于防止变造人民币。

A.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B.位于票面两边的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C.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D.位于票面两边的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

根据所给语段,前文先说“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后说“磁性全埋安全线”,排除AB;横线后面有“也有利于”,强调的应是“分别位于票面两边”,排除D。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

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

题中这段话前后句有很强的逻辑关系,考生由上下文可以推出句子,答题是注意句式。

4. (2017届重庆市育才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①。

人总是静久思动,动久思静。

就像旅游,在家的时间久了,就有出去旅游的冲动。

在外面流浪久了,又会有回家的向往。

叔本华的“钟摆理论”说,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会陷入痛苦,②。

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

在一切物质需求已达到满足的境况下,能够继续自己对爱与美的不懈追求,③,这是对一个人极大的挑战。

【答案】①静和动是一对矛盾体。

②在需求已得到满足时会陷入无聊;③使自己终生不必陷入无聊的境地。

【解析】【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

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

如此题中的“静和动”“得到满足”“无聊”在前后文都有相应的类似或语意相反的提示性的词语。

5. (2017届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源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终至北京、天津。

请依据下图,用一段文字描述该干线工程的输水路线。

要求:①包含图示总干渠经过地;②不少于5个动词;③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④70字左右。

(6分)【答案】一渠清泉,源自丹江口水库,从南阳上郑州,穿越黄河,过焦作,出安阳,入河北邯郸,经邢台,走石家庄,分流东至天津,北达北京。

源源南水北流去,绵绵千里饮甘泉。

【解析】【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描述和概括画面的能力。

描述类,就是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

6.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二诊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论语》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荀子《劝学》篇中,也有一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句是“,”。

(2)李商隐《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经远去,并且当时就不太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名句是“?”。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也不羡慕他们的两句是“,”。

【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性默写的题目,注意选准诗句,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学习和思考”“无可奈何”“穿着破旧”,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敝”“惘”“缊”“须臾”等易错字的书写。

二、阅读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7.下列各项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饮散离亭西去”交代了时间、地点,点明词人饮罢饯行酒,与亲故辞别西去,奠定全词的情感基调。

B.“浮生长恨飘蓬”,中的“长恨”道出了“离别”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

C.写“烟柳重重”,实际上也就是“离情重重”,是把抽象、无形的愁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烟柳中来表现。

D.“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句,借景抒情,展现了一幅寥远凄清的暮秋图,抒发了词人深深的孤寂离愁。

E.“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自问自答,“潮平”“月朦胧”一幅清新亮丽之景,表达词人内心的自信。

8.词的下阕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试做简要分析。

(6分)【答案】7.AE(A2分,E3分)8.表达内心的“离别之苦”“羁旅之愁”“寂寞之情”,(2分)运用的手法先是直抒胸臆,(1分)直接辨明内心的愁苦,后两句,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1分)通过“残灯”“孤枕”“五更风”等意象,烘托出一幅凄清的意境,表达内心的愁苦之情。

(2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考核诗歌内容、意境的特征和情感。

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结合词句内容分析,“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包含着词人聚少离多、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

“回头烟柳渐重重”“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及别后的孤寂凄凉之情。

抒情方式注意从直接和间接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注意结合下片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词人通过气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使内心的感伤之情与外在的空冷之景交融为一,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冷寂情怀。

“酒醒人静奈愁浓”,一个“奈”字,突出了词人万般无奈的苦闷心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