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3—2017年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〇一四年六月目录序言 (3)第一章、全省城市棚户区改造现状情况 (4)一、城市棚户区改造实施成效 (4)二、城市棚户区现状 (4)三、城市棚户区改造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析 (5)第二章、规划总则 (8)一、规划依据 (8)二、指导思想 (9)三、基本原则 (9)四、规划期限 (10)第三章、规划目标 (11)一、总体目标 (11)二、分期目标 (11)三、年度计划 (11)四、各市计划 (12)五、土地和资金需求测算 (14)第四章、实施要求 (18)一、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18)二、做好征收安置补偿分配 (19)三、严格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19)四、提升项目改造建设品质 (19)第五章、保障措施 (20)一、加强组织领导 (20)二、强化要素保障 (20)三、加强监督检查 (21)四、健全法规政策 (21)附件一:全省已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情况一览表附件二:全省城市棚户区改造年度规划目标情况表附件三:全省城市棚户区改造土地及投资需求情况表附件四:2013-2015年城市棚户区改造征收(拆迁)项目表(略)附件五:2013-2015年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建设项目表(略)序言城市棚户区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简易结构房屋较多,建筑密度较大,房屋老旧、使用年限久,建筑安全隐患多,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的区域。
城市棚户区改造,既包括集中成片的城市棚户区改造,也包括非成片的危旧房、城市旧住宅区和城中村改造。
加快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加快棚户区改造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有效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生活富足、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基础性工作。
为有序推进全省城市棚户区改造,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的意见》(国发〔2013〕25号)文件精神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委的工作部署,在各市县开展城市棚户区现状调查和编制改造专题规划的基础上,省建设厅组织编制了本规划。
本规划深入分析了全省城市棚户区现状,根据今后五年全省城市棚户区改造需求,提出了2013-2017年全省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目标任务和各项政策措施。
第一章全省城市棚户区改造现状情况一、城市棚户区改造实施成效我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比较发达,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起步较早。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省认真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城市建设工作方针,较早地引入了经营城市理念,通过旧城综合开发和综合整治等方式,实施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至今大部分城市棚户区得到了有效的改造。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省累计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93.4万户,其中完成城市危旧房(城中村)改造102万户,综合整治城市旧住宅区91.4万户;开工建设安置用房114.3万套(详见附件一)。
通过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有效改善了城市原住居民的居住条件,完善了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承载能力,提升了城市建设品质,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二、城市棚户区现状尽管我省大部分城市棚户区已经改造完成,但是仍然还有一些情况复杂、改造难度很大的区块至今未得到改造,成了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硬骨头”。
另外,全省各地均有一定数量的建造年代较久、房屋质量安全存在隐患、房屋使用功能不全、市政基础设施不配套、居住环境质量较差的城市旧住宅区急需改造。
还有,在城市化推进和城市扩张过程中,大量的村庄被城市建成区包围,形成了一个个规划布局杂乱、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社会管理难度大的城市“孤岛”,也迫切需要加以改造。
而且,随着我省新型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中村”会越来越多。
综上所述,我省的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根据各地对现有城市棚户区的全面调查,截至2012年底全省11个地市58个县(市)有改造需求的城市棚户区住房约为68.6万户。
其中,需拆旧建新改造的危旧房、城中村为36.1万户;可通过综合整治改造的城市旧住宅区住房为32.5万户。
现有城市棚户区从区域分布来看具有不均衡性。
以拆旧建新改造量为例,杭州、宁波、温州、绍兴、舟山等五市合计改造量为24.0万户,占全省总量的66.5%;湖州、嘉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等六市合计改造量为12.1万户,占全省总量的33.5%。
从房屋属性来看以“城中村”住房为主,约占60%以上,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约占40%左右。
其中,城中村住户原有房屋建筑面积大,征收改造后需要补偿的公寓式住房一般需要2-3套。
因此,全省36.1万户需要拆旧建新的住户改造后,需要新建安置用房57.8万套,是征收(拆迁)房屋的1.6倍。
三、城市棚户区改造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析(一)有利条件1.新型城市化快速推进为城市棚户区改造创造了有利时机。
当前,我省新型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发展已经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对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和城中村进行综合改造已经成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迫切需要。
这为城市棚户区改造创造了有利时机。
2.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为城市棚户区改造激发了内在动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人民群众渴望改善居住条件和城市环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城市棚户区住房简陋拥挤、环境杂乱、配套设施落后,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广大原住居民迫切要求尽快对城市棚户区进行改造。
3.上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城市棚户区改造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决策部署,并在土地供应、财政补助、税费减免和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强势推进“三改一拆”,为城市棚户区改造提供了有利保障。
4.集约利用盘活的土地为城市棚户区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
我省现状城市棚户区以城中村为主,这些城中村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从总体上看,全省通过城市棚户区综合改造后,土地利用效率将大大提高,可以盘活并腾出大量的建设用地。
这些建设用地出让后可以获得大量资金,满足城市棚户区改造绝大部分资金需要,从而大大提高了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可行性。
(二)不利因素1.房屋征收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城市棚户区居住人口密度高,情况复杂。
少数被征收人补偿要求高,违章建筑处理难,司法强制执行受理裁决时间长,影响棚户区改造进度。
2.资金土地要素保障仍需加强。
资金方面,从近些年我省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情况看,以拆旧建新方式改造的项目总体上可以通过土地整理、出让实现资金平衡,但前期用于土地整理、安置补偿的资金投入较大,加上目前受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影响,整理后的土地出让速度明显趋缓,资金周转周期拉长,造成周转资金缺口较大;以综合整治方式改造的项目主要是以财政投入为主,地方政府压力大。
土地方面,目前多数棚户区改造项目是异地安置,加上配套设施建设,需要较多的新增建设用地。
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加大资金、土地要素保障。
3.棚改设施配套压力依然较大。
为改善棚改对象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安置家庭共享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新建安置用房周边需要同步规划、建设、交付使用配套设施,除道路、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以外,还要配套建设学校、医院、超市、菜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压力较大。
综上所述,加快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具有很好的有利条件,我省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大工作力度,乘势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存在的不利因素,要通过加强宣传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进一步取得共识,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
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认真研究制订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方案,切实维护好广大原居民的切身利益,顺利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
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城市棚户区改造取得实效。
第二章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一)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的意见》(国发〔2013〕25号);(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45号);(三)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的通知》(建保〔2012〕190号);(四)《关于切实落实相关财政政策积极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财综〔2010〕8号);(五)《关于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42号);(六)《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浙政发〔2011〕43号);(七)《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2〕53号);(八)《关于开展“三改一拆”三年行动的通知》(浙政发〔2013〕12号)。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加快棚户区改造的决策部署,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
重点推进设区市、县(市)城市规划建成区的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
三、基本原则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结合新型城市化推进,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住房保规划相衔接,合理确定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整体规划,分步推进。
优先启动实施条件成熟、群众期盼的成片区块。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企业和棚户区居民的积极性。
以市场运作方式改造为主,政府直接实施改造为辅,充分挖掘项目的商业开发价值。
对难以采用市场手段实施改造的项目,应当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类型的城市棚户区要区别对待。
坚持整治与改造相结合,重视维护城市传统风貌特色,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
对规划保留的建筑,主要进行房屋维修加固、完善配套设施、环境综合整治和节能改造。
对拆旧建新改造的项目,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确保质量、完善配套,建设宜居住区。
依法推进,确保稳定。
严格执行有关行政审批、土地利用、资金管理、征收补偿、工程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
充分尊重居民群众的意愿,按规定公开相关信息,扩大群众参与度,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禁止非法强拆强迁。
妥善处理棚户区改造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确保社会稳定。
四、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3—2017年。
其中,2013—2015年为近期规划,2016—2017年为后期规划。
规划内容涵盖了全省范围内的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以及相应的安置用房建设。
第三章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到2017年末,基本完成全省现状存在且急需改造的集中成片城市棚户区改造,力争实施改造68.7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