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溶剂的极性顺序表
极性溶剂
极性溶剂是指含有羟基或羰基等极性基团的溶剂,即溶剂分子为极性分子的溶剂,由于其分子内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而导致分子产生极性。
用于表征分子极性大小的物理量为偶极矩或介电常数,介电常数大表示其极性大。
化学共价键分为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非极性键就是共用电子对没有偏移,出现在单质中比如O2;极性键就是共用电子对有偏移比如HCl。
而当偏移的非常厉害之后,看上去一边完全失电子另一边得到了电子,就会变成离子键了,如NaCl 。
化合物的极性决定于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及分子结构。
各类化合物的极性按下列次序增加:
—CH3,—CH2—,—CH=,—C三,—O—R,—S—R,—NO2,—N(R)2,—OCOR,—CHO,—COR,—NH2,—OH,—COOH,—SO3H
强极性溶剂
甲醇〉乙醇〉异丙醇
中等极性溶剂
乙氰〉乙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甲苯
非极性溶剂
环己烷,石油醚,己烷,戊烷
单一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
石油醚(小)→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大)
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
苯∶氯仿(1+1)→环己烷∶乙酸乙酯(8+2 )→氯仿∶丙酮(95+5 )→苯∶丙酮(9+1 )→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 )→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 )→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 )→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 )→乙酸乙酯∶甲醇(99+1 )→苯∶丙酮(1+1 )→氯仿∶甲醇(9+1)
说明一下: 苯∶甲醇( 95+5 )的意思是95 体积的苯混合5 体积的甲醇配成混合溶剂
常用混合溶剂
乙酸乙酯/ 己烷:常用浓度0~30%。
但有时较难在旋转蒸发仪上完全除去溶剂。
乙醚/ 戊烷体系:浓度为0~40%的比较常用。
在旋转蒸发器上非常容易除去。
乙醇/ 己烷或戊烷:对强极性化合物5~30%比较合适。
二氯甲烷/ 己烷或戊烷:5~30%,当其他混合溶剂失败时可以考虑使用。
官能团极性大小比较
烷烃(—CH3,—CH2—)<烯烃(—CH=CH —)<醚类(—O—CH3,—O—CH2—)<硝基化合物(—NO2) <二甲胺(CH3—N—CH3)<脂类(—COOR )<酮类(—CO—)<醛类(—CHO)<硫醇(—SH)<胺类(—NH2)<酰胺(—NHCO—CH3)<醇类(—OH)<酚类(<Ar—OH)<羧酸类(—COOH )常用流动相极性
石油醚<汽油<庚烷<己烷<二硫化碳<二甲苯<甲苯<氯丙烷<苯<溴乙烷<溴化苯<二氯乙烷(DCM) <三氯甲烷<异丙醚<硝基甲烷<乙酸丁酯<乙醚<乙酸乙酯<正戊烷<正丁醇<苯酚<甲乙醇<叔丁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丙酮<乙醇<乙腈<甲醇<氮氮二甲基甲酰胺(DMF)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