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阅读训练材料及参考答案1.墙壁马路边新建了一座公共厕所,雪白的墙壁亮堂堂。
不知哪个“小画家”在厕所墙上画了一个人头像,还写着:“大家要讲文明,讲卫生!”过了几天,一支发“好心”的粉笔,端端正正地在一旁写道:“不许在墙上乱写,乱画!”(1)不久,一支红色的粉笔又写道:“谁再乱画,谁就是大王八!”接着,一支绿色的粉笔又写道:“你( )乱画了,( )口出脏话,什么东西!”就这样,墙上写满了红红绿绿互相指责的言论,形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壁画”。
(2)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来,“壁画”消失了。
墙壁粉刷一新,又恢复了本来面目:雪白、亮堂!它告诉人们:公共场所的整洁要大家来爱护,谁也不能乱涂乱画!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2.照样子写词语。
例:亮堂堂红通通绿油油黄澄澄白花花黑乎乎3.读划线的第(1)句,回答下面问题。
①句中“好心”加引号,表示否定或讽刺,说明他好心办的却是坏事。
②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③这句话表明这个“好心”的人言行不一。
4.读划线的第(2)句,回答下面问题。
① “互相”的近义词是相互;“五彩缤纷”的近义词是五颜六色。
②“壁画”加引号,表明这不是真正的壁画,而是乱涂乱画。
③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都指责他人,实际上自己也破坏了优美的环境。
5.用“ ”划出短文的中心句。
2.一束白色的栀子花一束鲜花——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总会在我的每个生日送到我的家里。
花束里没有通常可见的留言卡;到花店老板那里也查不出赠花人的姓名,因为这花是现金零售的。
白色的栀子花依偎在柔和的粉红色的包装纸中,纯洁(无暇无瑕√),芬香沁人,为我带来了无尽的欣喜。
(虽然)我没法查明送花人的身份,(但是)没有一天不在猜想这位匿名者的形象。
每一次我想起这位也许是出于羞涩或是出于怪僻而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实姓名的(神秘√神密)人士的时候,都是我最为幸福的时刻。
妈妈也给我的想象推波助澜。
她多次问我,是不是我曾经为某人做过什么好事,而今他以这种方式向我表示他的谢意?会不会是那位我常常帮他卸车的开杂货店的邻居?会不会是那位老人,在整个寒假里我都帮他取邮件,让他省去在冰地上滑倒的危险?我实在没法知道。
而栀子花的馥郁与温馨让我感到自己是可爱的,值得别人关心与爱护的。
我就是在这栀子花香中想象,在栀子花香中成长,一直到22岁。
这一年,我妈妈过世了,生日里的栀子花也就是在这一年(终断中断√)的。
1.用勾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2.据意写词。
①帮助事物制造声势。
(推波助澜)②花香浓郁(馥郁)3.在括号中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4.联系上下文想象填充。
我就是在这栀子花香中想象:究竟是谁送我栀子花(想什么);在这栀子花香中成长:学会时时刻刻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做什么),一直到22 岁。
最终,“我”明白了送“我”栀子花的是妈妈(谁)。
5.选择:划线句中,“母亲为什么要多次问我?”的原因是[ ③]。
①自己是可爱的。
②丰富“我”的想象。
③提示“我”勿忘奉献。
3.一头狮子在路过小树林的时候,不留神脚上扎了几根有毒的刺,t?ng tòng nán rěn[ 疼痛难忍]。
狮子一瘸一拐地来到一位牧羊人面前,摇晃着像扫帚一样的大尾巴,然后躺下来抬着腿,恳求牧羊人的帮助。
看到这样子,牧羊人吓坏了。
不过牧羊人知道狮霸气十足,气势汹汹,也懂得 zhī ēn tú bào[ 知恩图报]。
于是牧羊人把狮子的脚放到自己的膝盖上,替狮子拔掉那几根毒刺。
狮子特别感激,摇着尾巴离开了牧羊人。
一天,国王进山打猎,抓住了狮子,抬回来,关进国家动物园的大笼子里。
又过了不久,那位牧羊人一点小事得罪了国王的手下,被法官宣判 A扔进狮子笼里给狮子吃掉 B当牧羊人被扔进狮子笼子里的时候,狮子立刻认出了自己的恩人。
那头饿了好久的狮子没有吃牧羊人,对他摇着尾巴,又把自己的脚放到牧羊人的膝盖上。
这件奇怪的事惊动了国王,国王问清了前因后果,非常感动。
于是决定释放牧羊人和狮子。
牧羊人huān tiān xǐ dì[ 欢天喜地]地带着那头狮子回到了山林里。
1.请为本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B )A.不吃人的狮子B.狮子与牧羊人C.国王与牧羊人2.请为本文第四节A、B 两处选择最合适的标点:(②)①,。
②:!③:。
④,!3.请根据拼音在本文()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4.第二节中,“看到这样子”,这位牧羊人看到了什么样子?一头狮子脚上扎了几根有毒的刺,它一瘸一拐地来到牧羊人面前,恳求帮助。
5.下面有①和②两题填空,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题回答:①第六节中,“国王问清了前因后果”。
“前因”是指牧羊人为什么被扔进狮子笼里, “后果”是指那头饿了好久的狮子为什么没有吃牧羊人。
②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行善的人终究有善报。
4.生活中的小镜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像一个个小镜头。
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它们使我受到教育。
然而,我最喜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紧接着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小心翼翼地取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
不一会儿,图书馆里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
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不时地扶扶那滑落在鼻梁上的眼镜;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顾不得去整理那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头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我悄悄地离开图书馆。
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却怎么也忘不了。
它好像在告诉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1.照样子填空。
(光滑)的(脸蛋)(温柔)地(抚摸)(散乱)的(头发)(贪婪)地(扫着)(花白)的(头发)(悄悄)地(离开)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偶然(偶尔)专心(专注)3.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图书馆里,人们来到如饥似渴地读着书。
4.联系上下文,给文中的划线部分填上合适的内容。
5.填空:图书馆中的小镜头告诉“我”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崇尚精神生活,而读书是最好的选择。
5.揪(jiū)心的一幕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
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
一天,一头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惟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
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
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 无论 ]驾驶员怎样呵斥驱赶,[ 都 ]不肯挪动半步,似乎在说:“求求你,给我点水喝吧!要不然,我是不会离开的。
”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
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犟。
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主人扬起长鞭抽打在牛背上,[ 虽然 ]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但是]还是不肯让开。
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
老牛的凄厉哞叫,和(h?h?√)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
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
最后,运水战士说:“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chǔ√ chù]分。
”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叫。
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
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
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20 世纪末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我那至今在乡下劳作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热泪。
1.为文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2.在第2、3 节的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
3.联系上下文内容,在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并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①从第 1 自然段中极度缺水、严格限定、依赖这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水”对当地人来说是极其珍贵的。
②第 3自然段中写到运水的战士和骂骂咧咧的司机都哭了,那是因为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还是不肯让开。
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
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
5.简要概括内容。
①根据第2 自然段内容,概要地写出公路上堵车的原因:老牛拦路索水,任凭怎么驱赶都不肯离开,双方僵持着,最终造成了堵车。
②联系第3 自然段,概要地写出“揪心的一幕”的内容:遍体鳞伤的老牛并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唤来躲在沙堆背后的小牛,慈爱地看着它贪婪地喝完水,最后慢慢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