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2《审计学》教学大纲

4.2《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syllabus for the course of auditing)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
课程代码:120203H03TSJ、120207H03TSJ、120208J03TSJ
课程学时:48学时:理论36学时,实践12学时
课程学分:4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
适用专业:会计学、审计学、资产评估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审计学》,王砚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1(教材)
2.《审计理论与实务》,崔飚、李传彪,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1
3.《审计学理论、案例与实务》,彭毅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12
4.《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3
5.《审计》,刘明辉、史德刚,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7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审计学、资产评估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知识,具备按照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出具审计报告的能力。

为未来到国家事业单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
(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审计学基础概念(4学时)
1.理解审计的定义;
2.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3.明确审计的职能
4.理解审计假设
5.掌握审计对象、国家审计的目标、内部审计的目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
6.了解审计的分类
7.理解重要性的内涵
8.掌握重要性的确定方法
9.理解审计风险的含义
10.掌握审计风险模型和评估审计风险的程序
【实践项目】结合案例内容进行案例分析(1学时)
第二章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2学时)
1.了解国家审计机关的组织形式
2.了解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形式
3.掌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4.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方式
5.掌握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
6.重点掌握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第三章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4学时)
1.理解审计依据的含义
2.掌握审计依据的种类
3.理解审计准则的含义及分类
4.掌握国家审计准则
5.掌握内部审计准则
6.重点掌握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
7.掌握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8.掌握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
【实践项目】结合案例内容进行案例分析(1学时)
第四章审计业务流程(5学时)
1.理解并掌握审计业务的基本流程
2.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含义
3.掌握审计计划、审计证据获取程序
4.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5.掌握国家审计业务流程各阶段具体内容
6.掌握内部审计业务流程各阶段具体内容
7.重点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流程
【实践项目】结合案例内容进行案例分析(1学时)
第五章审计报告(5学时)
1.理解国家审计报告的含义
2.了解国家审计报告的要素
3.理解内部审计报告的含义
4.了解内部审计报告的要素
5.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含义
6.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要素
7.重点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意见类型
【实践项目】结合案例内容进行案例分析(1学时)
第六章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概述(4学时)
1.了解企业的主要财务报表
2.了解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3.掌握货币资金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涉及的主要文件资料、涉及的关键内部控制
4.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涉及的主要文件资料、关键内部控制
5.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涉及的主要文件资料、涉及的关键内部控制
6.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涉及的主要文件资料、涉及的关键内部控制
7.重点掌握企业财务报表舞弊的主要形式
8.重点掌握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思路
第七章货币资金审计(3学时)
1.理解并掌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试
2.理解如何识别与评估货币资金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
3.掌握库存现金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4.掌握银行存款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5.掌握其他货币资金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实践项目】结合案例内容进行案例分析(1学时)
第八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4学时)
1.理解并掌握购货与付款内部控制测试
2.理解如何识别与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3.重点掌握应付账款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4.重点掌握固定资产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5.掌握累计折旧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6.掌握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7.了解预付账款、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8.了解应付票据、无形资产、管理费用账户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实践项目】结合案例内容进行案例分析(1学时)
第九章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6学时)
1.理解并掌握生产与存货内部控制测试
2.理解如何识别与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3.重点掌握存货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4.重点掌握应付职工薪酬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5.了解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6.了解库存商品、发出商品、营业成本账户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实践项目】结合案例内容进行案例分析(2学时)
第十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6学时)
1.理解并掌握生产与存货内部控制测试
2.理解如何识别与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3.重点掌握营业收入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4.重点掌握应收账款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5.掌握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6.了解应收账款的列报是否恰当
7.了解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账户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8.了解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账户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实践项目】结合案例内容进行案例分析(2学时)
第十一章企业内部控制审计(5学时)
1.理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
2.理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基准日
3.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
4.理解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
5.了解计划审计工总体要求、作用
6.了解利用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意义
7.掌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8.重点掌握实施审计工作总体要求、识别企业层面控制、识别重要账户、列报及其相关认定
9.掌握错报的可能来源、选择拟测试的控制、测试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10.了解连续审计时的特殊考虑的内容
11.掌握完成审计工作的具体内容
【综合实践项目】对各章内容进行综合应用(2学时)
(二)实践项目
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学时实践基本要求
实践
类型
1
案例分析:审计学基础
概念1 掌握审计基础性概念的应用



2
案例分析:审计依据与
审计准则1
掌握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的应
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基本要




3
案例分析:审计业务流
程1 了解企业具体审计业务流程



4
案例分析:审计报告意
见1
了解注册会计师出具不同审计意
见的情形



5
案例分析:货币资金审
计1
掌握如何识别企业货币资金内部
控制缺陷、对应的内部控制测试
及实质性程序



6
案例分析:采购预付款
循环审计1
掌握如何识别企业采购预付款循环
内控制缺陷、对应的内部控制测试及
实质性程序



7
案例分析:生产与存货
循环审计2
掌握如何识别企业生产与存货循环
内控制缺陷、对应的内部控制测试及
实质性程序



8
案例分析:销售与收款
循环审计2
掌握如何识别企业销售与收款循环
内控制缺陷、对应的内部控制测试及
实质性程序



9 综合应用实践 2 掌握审计学的综合应用分析能力一般性
(三)学时分配
章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合计
理论
学时
3 2 3
4 4 4 2 3 4 4 3 36
实践
学时
1 0 1 1 1 0 1 1
2 2 2 12 总学时 4 2 4 5 5 4
3
4 6 6
5 48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室,采用启发式、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实践教学主要在案例、视频和相关业务题为载体,采用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分三个阶段进行考核,第一阶段主要考核基本知识,占25%;第二阶段主要考核基本运用,占15%;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基本知识、基本运用和综合运用,占60%。

撰写人:张颖萍教研室主任:张颖萍院长:王龙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