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2.1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

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

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互相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通过交换,交换成功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才能够分别得到实现,商品内部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讲解要点:商品的定义,使用价值(定义、多样性、和价值的关系、体现什么关系、属于何种范畴),交换价值(定义、与使用价值及价值的关系),价值(定义、本质、和使用价值的关系体现什么关系、属于何种范畴)。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或商品对人的有用性。

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是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物。

每一种有用物都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

从质的方面看,不同的物由于其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属性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用途;即使是同一种有用物也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因而在不同方面有用,具有多种多样的使用价值。

从量的方面看,为了衡量有用物的量,需要一定的社会尺度。

有用物的性质不同,计量尺度也不相同;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计量同种有用物的社会尺度也可能有所不同。

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物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属性,不会随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人们从商品使用价值中,分辨不出它是哪种社会制度下的产物,使用价值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的自然属性,它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使用价值本身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是,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此我们对商品的分析不能不涉及到使用价值。

(二)交换价值和价值交换价值的根本属性是使用价值。

一、任何使用物品的价值都是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价值,必须通过使用价值才能表现出来,使用价值是使用物品的价值形式。

二、任何商品都具有价值。

三、一种使用物品的价值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表现为不同的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特殊使用价值的交换价值与商品的其他具体使用价值同属使用价值,与实用价值、居住价值、运输价值一样,都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不同商品之所以可按照一定量的比例相交换,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在质上是相同的,因而在量上才可以比较。

这个“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商品交换必然是不同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

如果把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进一步分析还会发现,如果把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具体形式的差别也消失了,各种劳动全都化为相同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可见,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价值。

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三)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个因素,而且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缺一就不能成为商品。

另一方面,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讲解要点:具体劳动(定义、与使用价值的关系),抽象劳动(定义、与价值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二重属性。

具体劳动是任何一种商品都是满足人们需要的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要生产某一种商品,人们就要进行一种特定种类的生产活动。

抽象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各种具体劳动,是有用性质各不相同的劳动。

前者是人类特殊的、具体的劳动,它创造使用价值;后者是一般的、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这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即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二重性的根源。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一)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看,它是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劳动。

不同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是由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来的。

具体劳动是根据劳动的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的差别来划分的。

具体劳动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范畴。

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和使用价值一样,是和人类社会一起存在的。

具体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是自然物质和劳动这两种要素的结合。

(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从另一方面看,又是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不管其具体形式如何千差万别,它们都是人类劳动力的支出,即都是人们体力和脑力的支出。

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实体。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二者的统一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统一的。

二者的矛盾性或差别在于:第一,考察的角度不同。

第二,反映的关系不同。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四)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指的是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二重属性。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他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提出的劳动价值论成为完全科学的价值理论。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首先,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彻底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奠定了基础。

其次,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基础。

第三,劳动二重性学说,为解决政治经济学中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的产生是同人们盲目地受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的支配分不开的。

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的性质。

商品就从一个普通的、可以感觉到的物变成了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了。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这些物就具有了一种神秘的力量。

它控制着商品生产者,并且支配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为商品生产者崇拜和迷信,马克思称之为商品拜物教。

2.2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商品的效用是由劳动对象的自然物质结构和劳动运动空间轨迹共同构成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形成的,因而它的价值量要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货币的表现。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讲解要点: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的的变化(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劳动生产率变化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

(一)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既然商品的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价值量自然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

而劳动量是由劳动的自然尺度劳动时间(小时、日、周等)计量的,所以,价值量的大小就取决于劳动时间的多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实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这意味着社会产品是不断发展的。

物质的社会存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得了抽象劳动的量的规定性,而抽象劳动本身则表达为一定的社会劳动时间的差别,这种同质基础上的量的差别,说明的是总劳动的历史生成性,一句话,抽象劳动是抽象规定的赋予,是劳动二重性发展规定的社会显性化。

商品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既然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就应用它所包含的劳动量来计量。

因为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即社会必要劳动,而不是个别劳动。

因此,只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呢?马克思指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 “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一般是指当时某个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中等水平或部门平均水平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商品生产者的背后通过市场竞争而自发地形成的,是不以商品生产者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人们是无法事先计算出来的。

无论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是多少,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出售。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成是在生产者背后,通过无数次市场交换活动自发形成的。

这一过程就是各个个别劳动时间平均化的过程,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其商品价值。

所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有重要意义,它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商品生产者的背后通过市场竞争而自发地形成的,是不以商品生产者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二)商品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分。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每个普通的正常人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的技术专长的劳动。

区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复杂劳动是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

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的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

(三)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是劳动生产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用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数量计算;二是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