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 蹒跚(pán)哂笑(shěn)锲而不舍(qiè)形貌昳丽(yì)B . 谰语(lán)颔首(hán)一抔黄土(pōu)恃才放旷(shì)C . 剽悍(biāo)愧怍(zuò)惟妙惟肖(xiāo)苫蔽成丘(shàn)D . 啜泣(chuò)喑哑(yīn)鳞次栉比(jié)引弦而战(xuán)2. (2分) (2017七下·丹阳月考) 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 堡垒凛洌耀武扬威海市蜃楼B . 拯救稠密语无伦次千均重负C . 严谨模拟毛骨耸然怏怏不乐D . 鲁莽辜负心有灵犀不期而至3. (2分)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1)天边的云彩不停地着,时而如白雪堆积的山峰,时而又成大海的浪花泡沫。
(2)那黄了的稻草,也就是上年的秧苗,这绿色的秧苗,又会变成来年的稻草,稻草与秧苗是关系。
(3)春天,不知名的小花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实在是,小花仿佛知道人们的心意,一直开到秋末。
A . 变换传承相映成趣B . 变幻传承赏心悦目C . 变幻传递相映成趣D . 变换传递赏心悦目4. (2分) (2015七上·舒城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 .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 . 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愉悦而又深沉的低吟。
D . 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5. (2分) (2017九上·安丘月考)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孟子》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B . 词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C .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范进、贾雨村、严监生等都是其中的艺术典型。
D .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
乡试中举,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亚元”。
二、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18分)6. (4分)文言文阅读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语句中与“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于”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B . 战于长勺C .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D .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2)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 . 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 . 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 . 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 (10分) (2017七下·无锡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东栏梨花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 (4分)根据课文内容,用原句回答。
《陈涉世家》中表明少年陈胜就有远大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道出千古志士之胸臆的句子(表现陈胜反抗精神)是________。
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写起义队伍迅速壮大的句子是________。
三、语言运用 (共2题;共7分)9. (2分)(2011·德宏)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此时,夜幕已经完全降临,黑沉沉的夜空,星光稀缀。
②时而有游船从身边掠过。
③湖面上,灯影、船影交辉,桨声、水声和弦,如同无数条金蛇狂舞,闪烁着粼粼波光,就像一个天然的舞台。
④也有的只是一对情侣依偎在船舱之中或是船头轻轻细语。
⑤船上,有的琴音笙歌不绝于耳。
A . ①③⑤②④B . ①③②⑤④C . ①②③⑤④D . ①⑤④③②10. (5分)(2016·义乌模拟) 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为了使同学们信心百倍迎接中考。
某校九年级全体师生将于6月10日举行中考考前动员大会。
大会分三个环节:一、教师﹣﹣我们为你保驾护驾;二、家长﹣﹣我们是你坚强后盾;三、学生﹣﹣我们誓言为梦奔跑。
会后,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中,学生会宣传部制作了一期题为“凝聚心力,为梦起航”的活动宣传片,现在请你帮助宣传部为宣传片撰写一段开场白,字数在150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4分)11. (3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乐山大佛①在四川乐山的三江合口处,坐着一尊受香火的清廉大佛。
②他叫弥勒,弥勒佛。
但不是那位袒露大肚皮的弥勒佛,那位成天笑眯眯的“老好人”——“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世上可笑之事”的弥勒佛。
③他是一位严肃的沉思者,面色温和,神情严肃。
他不是什么都笑——世上并没有那么多可笑的事,也不是什么都容——天下一切丑恶都容。
④他的严肃的思考,首先来自缔造他的海空和尚。
一千一百多年前,凌云寺和尚海空为了减缓三江合口后的凶猛水势,避免沉舟淹死众生,倡导在峭崖临江边造就一座佛。
他光头顶烈日,下雪披袈裟,四处化缘,钱化得不少了,但当地官吏要冻结:“如果你真心造佛,就把眼珠挖出来见我。
”⑤大佛兴建了,海空的眼珠也没有了。
海空的眼珠是为建大佛而失去的。
世上除了生命,还有比眼珠更珍贵的东西吗?⑥由于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因此,乐山乐水佛不乐。
他坚守岗位,从不擅离职守,从不懈怠松驰,从不向惊涛恶浪屈服。
他成了实现海空和尚遗愿,拯救三江芸芸众生的中流砥柱。
⑦他常常想起塑造他的工匠们。
是的,他是伟大的:头与山齐,脚踩江水,身高71米,比阿富汗世界第一大佛还高18米,可称世界第一伟佛了。
如果不是设计、雕塑他的工匠们经过九十年的千刀万凿,他仍然是半片石头山,普普通通通到处可见谁也不会瞄一眼的石头山。
为了他的降生,有多少人摔下峭壁,跌进的江心,付出了生命!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⑧他永远不忘这最根本的一点,因此他从不居功,从不索取,从不接受人民的香火和祭祀。
在这里,看不到一柱香火,一支红烛,一从跪拜,看到的只是他伟岸的身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为了根绝香火,他一开始就釜底抽薪铲除了滋生这些东西的土壤:立脚点在临江的悬崖上,没有地方让人设立祭祀他的殿堂,周围全是香火插不进的岩体,连他的脚趾甲也是向下倾斜的,人站上去就会跌倒,所以连下跪朝拜也没有地方。
⑨人们只能簇拥在轮渡上才能看到他那顶天立地的尊容并默默遥致祈祷。
⑩有人感叹,有人惊奇,有人礼赞:“呀,连小小的土地庙都有几柱香火哩,而他——世界第一大佛,连一柱香火也没有。
(1)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意思比较复杂,如只保留其中最主要的意思,其文字应是(2)第⑧自然段中的“这最根本的一点”指的是(3)第⑥自然段中的三个“从不……”主要是从履行工作职责的角度赞扬乐山大佛的,而第⑧自然段的三个“从不……”则是从的角度来歌颂乐山大佛的。
(4)第⑧段是的“釜底抽薪”一词的本意是抽掉锅底下燃烧的柴,该词在文中的意思是;“土壤”一词在文中指的是。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 乐山大佛之所以不同于“笑弥勒”,是因为他是一个身负重任的思考者。
B . 为了修建大佛,海空和尚和几代的工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极其沉重的代价。
C . 人们感叹的是大佛的奇特的身世,惊奇的是大佛的治水能力,礼赞的是大佛的崇高品格。
D . 乐山大佛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礼赞和敬仰,主要原因是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6)这篇文章表现主题的手法是(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
(7)本文向我们叙述了乐山大佛的建造经过、作用及其独特之处。
请根据以下这些已知的信息简要回答:①从修建大佛的艰辛和建成的不易,我们联想到了什么?②大佛为了根绝香火,“一开始就釜底抽薪铲除了滋生这些东西的土壤”。
他的这一举动,给我们什么启示?12. (12分)现代文阅读,回答1-5题讲话莫言①接到入伍通知书后,村里一个复员兵便登门来教导我:“到了部队,第一件事就是给新兵连首长写一份决心书,这对你的分配至关重要。
如果你写得好,新兵训练结束后,就有可能让你去当文书或是给首长去当警卫员,而这两个职务是天生的干部苗子。
”他还传授给我很多宝贵经验,高级的有如何取得首长的好感,低级的有怎么样抢吃热汤面。
②我遵循着他的教导,到新兵连的第二天,就写了一份决心书交给班长,让他帮我交给连首长。
班长是个老兵,狐疑地看看我,问:“你家里有人当过兵吧?”我说没有。
他摇摇头,好像不相信我的话。
③也许真是那份决心书起了作用,团里举行大会欢迎新战友,要选一个新兵代表讲话,这事儿就光荣地落在了我的头上。
我兴奋得一宿没睡着,大睁着两眼梦想自己的光明前途。
大概是由文书而指导员,穿上了四个兜的军装,回家探亲挽着袖子,手腕子上套着手表,上海牌的,全钢防震,十九个钻。
④欢迎大会那晚上,几百个新兵和团直的几百个老兵把团部礼堂坐满了。
那是我第一次进入人间的礼堂,看着舞台上那猩红的天鹅绒大幕,还有那些华灯,心里激动得很严重。
老兵和新兵拉着歌子,此起彼伏,声震屋顶。
我想当兵真好,当兵实在是太好了呀!看到那些精神焕发的小军官,我的心中充满了希望。
⑤大幕终于拉开了。
一个老军官上台讲了几句开幕词儿,就请副团长讲话。
副团长上来坐下,对着包着红布的麦克风念讲稿。
那稿子的内容跟我写的差不多。
副团长讲完了,我们使劲鼓掌。
下面指导员讲话。
指导员也是坐在麦克风前念讲稿,稿子的内容跟我写的差不多。
指导员讲完了,我们使劲鼓掌。
指导员下去后,主持会议的老军官说:“下边请新兵代表讲话。
”⑥在一片掌声里,我不知怎么样地上了台。
我头晕,心跳。
谁见过这样的大场面了。
但这是光荣,是前途,是四个兜的军装,是上海牌手表,全钢防震,十九个钻。
⑦我一屁股坐在那把坐过曹副团长、坐过新兵连指导员的椅子上。
我望了一眼台下那一片眼睛就低头念稿子。
我感到嘴唇不好使唤,喉咙紧张,发出的声音都是颤抖的。
念了几句,便放了胆,嘴唇活泼了,嗓子松弛了,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像春雷一样在礼堂里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