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供应链模板

绿色供应链模板

引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中国企业现代化进程,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虽然一些核心企业对于环境管理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内部标准,但从整个供应链视角来看,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并不遵循同样的标准,经济的发展已经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不同链条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实现整个渠道商业流程优化的一个平台被更多的现代企业所利用和推崇这就令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处理环境管理、资源效率等问题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有效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一些学者提出了以绿色制造和环境管理为主题的企业绿色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

企业绿色物流供应链管理是现代社会和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有机地统一起来。

目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竞争方式已由原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涟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合作要求参与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在企业间开展合作。

而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企业快速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并提升市场的竞争力。

1 基本理论回顾从中可以看到,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机构模式。

它不仅是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是一条增值链。

因为物料在供应链上进行了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了其价值,从而给这条链上的相关企业带来了收益.这一点很关键。

它是维系这条供应链赖以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创造额外的价值,即增值,相关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条链能继续转动吗?1.1 供应链的概念所谓供应链,其实就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

同一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组成节点,但更多的情况下是由不同的企业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

比如,在某个供应链中,同一企业可能既在制造商、仓库节点,又在配送中心节点等占有位置。

在分工愈细,专业要求愈高的供应链中,不同节点基本上由不同的企业组成。

在供应链各成员单位间流动的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等就构成了供应链上的货物流。

2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是指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2.1供应链管理的特征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有效性管理,表现了企业在战略和战术上对企业整个作业流程的优化。

整合并优化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效率,使商品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品质、在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时间、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和销售.2.2供应链管理模式产生的经济背景现代企业的业务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优秀的企业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并与世界上优秀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非关键业务转由这些企业完成。

现在行业的领头企业在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保持长远领先地位的优势和重要性的同时,也意识到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

而供应链管理所强调的市场需求快速反应、战备管理、高柔性、低风险、成本——效益目标等优势,吸引了许多学者和企业办人士研究和实践它,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企业,如惠普公司、IBM公司、戴尔计算机公司等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人更加坚信供应链管理是进入21世纪后适应全球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

3绿色供应链3.1绿色供应链的概述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在1996年提出的,当时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是基于对环境的影响,从资源优化利用的角度,来考虑制造业供应链的发展问题。

也就是说,从产品的原材料采购期开始,就进行追踪和控制,使产品在设计研发阶段,就遵循环保的规定,从而减少产品在使用期和回收期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在当时,绿色供应链只包含了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两层含义,就是用最少的能源、最绿色的材料,制造出最环保的产品。

绿色供应链广义上指的是要求供应商其产品与环境相关的管理,亦即将环保原则纳入供应商管理机制中,其目的是让本身的产品更具有环保概念,提升市场的竞争力。

在做法上,有些企业提出以环境为要求的采购方案、绩效、原则或评估过程,让所有或大部分的供应商遵循。

而另一些企业则研订对环境有害物质的种类并列出清单,要求供应商使用的原料、包装或污染排放中不得含有清单所列物资。

如知名的运动鞋制造商耐吉(NIKE)公司为配合环保要求,于1998年淘汰对聚氯乙烯(PVC)做为其产品的主要材料,并要求供应商严格遵守,原因是聚氯乙烯焚化处理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戴奥辛。

目前大家所谓的绿色供应链,则大都指进入21世纪后,欧盟所倡议绿色产品所造成的供应链效应。

欧盟先进国家看准供应链间环环相扣的利益关系,积极将一些环保要求跳脱过去道德劝说的层面而开始立法,并且订定时程确定要执行,希望以欧盟庞大的商业市场为后盾,带领全世界制造业进入一个对环境更友善的新纪元。

最受人注意的是废电机电子设备指令指令(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 WEEE)及废电机电子设备限用有害物质指令(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RoHs)等。

欧盟于2002年11月通过WEEE及RoHS指令,并于2003年2月13日正式公告10大类电机电子设备之回收标准,并要求2006年7月1 日10大类电机电子设备中不得含有铅(Lead)、镉(Cadmium)、汞(Mercury)、六价铬(Hexavalent chromium)、溴化耐燃剂(Polybrominated biphenyls, PBB;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等六种物质。

随著指令的正式公布,各项电机电子产品中含有上述六种禁用物质及其化合物的电子产品均必须使用替代材质来代替被管制的材质,而此一指标性规定,已演变成全球性环保要求,也成为资讯电子产业基本技术门槛。

3.2 绿色供应链的特征⑴充分考虑环境问题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中物流、能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工作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

它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 将供应链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的全过程集成化的管理。

它强调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以正确的方式将产品送达顾客, 但它仅仅局限于供应链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没有充分考虑在供应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案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何种影响、是否合理利用资源、是否节约能源、废弃物和排放物如何处理与回收、环境影响是否做出评价等等, 而这些正是绿色供应链管理所应具备的新功能。

⑵强调供应商之间的数据共享数据共享包含绿色材料的选取、产品设计、对供应商的评估和挑选、绿色生产、运输和分销、包装、销售和废物的回收等过程的数据。

供应商、制造商和回收商以及执法部门和用户之间的联系都是通过In ternet 网来实现的。

因此,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数据流动是双向互动的, 并通过网络来支撑。

⑶闭环运作绿色供应链中流动的物流不仅是普通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更是一种“绿色”的物流。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废料和在运输、仓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损坏件及被用户淘汰的产品均须回收处理。

当报废产品或其零部件经回收处理后可以再使用, 或可作为原材料重复利用时, 绿色供应链没有终止点, 是“从摇篮到再现”;如经处理后可重新销售、可回到制造厂和作为原材料使用。

⑷体现并行工程的思想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从原材料生产、制造到回收处理,实际上是研究的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并行工程要求面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在设计一开始,就充分考虑设计下游有可能涉及的影响因素,并考虑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尽量避免在某一设计阶段完成后才意识到因工艺、制造等因素的制约造成该阶段甚至整个设计方案的更改。

因此应用并行工程的思想,使材料的生产、产品制造过程和回收与再利用并行加以考虑。

⑸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为绿色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企业利用网络完成产品设计、制造,寻找合适的产品生产合作伙伴,以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化组合利用,减少加工任务、节约资源和全社会的产品库存;通过电子商务搜寻产品的市场供求信息,减少销售渠道;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中资源配送,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3.3绿色供应链的作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不仅是一个环境效益显著的行为,也是供应商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实施绿色供应过程环境评价,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可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实施绿色供应过程环境评价,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可减少或避免因环境问题引起的罚款,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因此,绿色供应链的环境评价是一种战略经营决策,使制造者无论从经济社会方面,还是从环境方面都受益很大。

4绿色供应链的体系构建与运作分析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尤其是我国,随着经济财富的增加,消耗的资源也越来越多,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事件频繁发生。

围绕生态环境问题,人类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子孙后代需要之能力构成危害。

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视为人类社会存在的两大基石,两者缺一不可。

绿色供应链管理(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GSCM)正是将“绿色”或“环境意识”与“经济发展”两者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4.1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研究现状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涵至今虽无统一定义,但研究发展不断。

Webb 于1994年研究了一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通过环境准则来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同时注重再生利用,并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资助40万美元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并将绿色供应链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1997年,Min等人讨论了在选择供应商的决策中如何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以及绿色采购在减低废物中的作用。

1999年,Beeman将一些环境因素引入供应链模型,提出了更广泛的供应链设计方式。

Hock则研究了供应链实际运作过程中如何保持生态平衡。

1999年,但斌等综合考虑了绿色供应链的目标(环境保护与资源优化利用)、对象(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用户)、技术基础(绿色制造、供应链管理)和内容(决策技术、运作与管理、制造过程、集成技术、再造工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绿色供应链的体系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