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红帽》教学目标1.用轻快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小红帽》。

2.学唱歌曲《小红帽》的唱名。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和《小动物的歌》。

(二)课题导入1.以童话故事《小红帽》导入课题:可采用看录像、听录音或教师讲故事、学生讲故事等形式。

2,教师可边讲故事边创设情境(在黑板上画简笔画或贴图片,亦可用实物投影等)。

(三)学唱歌曲1.出示课题听范唱(教师范唱或录音、CD范唱等)。

2.学唱歌曲。

①读歌词。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学生可采用全体读、小组读、个别读等形式。

②学唱歌词。

步骤A.唱准确:听范唱→跟唱→全体跟琴唱。

B.以轻巧的声音唱出感情:先听、看范唱。

师生一起分析歌词:轻快→害怕→轻快(渐弱)。

C.有表情的演唱:个别唱、分组唱师生共同评价,全体唱。

D.全体背唱歌曲。

③完整地演唱歌曲。

3.跟着老师唱唱名。

全体跟老师学唱唱名,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手指唱名);师生接唱:音程跳度大的、稍难的小节老师唱,相对简单的小节学生唱;分组跟唱或接唱,个别跟唱或接唱等。

4.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步骤1:A. 学生根据歌词,小组自编动作。

B.教师到各组指导。

C. 学生分组表演。

步骤2:A. 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想动作,个别展示。

B.教师请学生做动作,当时指导,全体学做。

C.全体表演。

(四)教师做本课小结教学评价1.能否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小红帽》。

2.能否跟唱曲谱并找到所唱的曲谱。

3.能否边唱歌曲边进行简单的表演。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乐曲《龟兔赛跑》。

教学目标1.听辨和感受乌龟和兔子的音乐的不同,并用图式表现出来。

2.了解表现乌龟的音乐是由大管演奏的,兔子的音乐是由单簧管演奏的。

3.跟着音乐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听音乐片断谈感受进入课题请学生听由大管演奏的表现乌龟的音乐和由单簧管演奏的表现兔子的音乐。

①问题:这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如果音乐表现的是两种小动物,他们会是谁?②介绍演奏乐器及其所表现的动物。

③提出问题:乌龟和兔子是哪部童话的主人公?(二)听赏童话故事音乐《龟兔赛跑》1.点课题并简介今天就来听一听《龟兔赛跑》的故事。

不同的是这是一部由管弦乐演奏的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

大管和单簧管就分别是一种管弦乐器。

2.完整的听赏童话故事音乐《龟兔赛跑》(看书上的图画)问题:可以用线条、颜色图画等分别表现乌龟和兔子的形象。

为什么爬得很慢的乌龟胜利了,而跑得很快的兔子却输了?3.分角色边听音乐边表演教师可准备一些森林的花草、树木小路小溪、终点路标等背景及一些小动物的头饰、小彩旗、玩具枪、花环等创设情境。

①学生模仿乌龟和兔子跑、爬的动作,选择模仿象的同学扮演这两个角色。

②老师和其余的学生一起分别扮演各种小动物:放枪的、挥旗的、助威的、给乌龟佩带花环的等等。

③师生共同简单串演。

④师生共同边听音乐边表演(根据时间,可以只表演比赛开始至乌龟胜利片断)。

(三)师生一起总结本课教学评价l.能否听辨出音乐情绪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式表现。

2.是否知道表现乌龟和兔子的乐器分别是大管和单簧管。

3.跟着音乐分角色进行简单的表演时学生的参与程度。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配乐讲故事《森林小卫士》。

教学目标根据教科书的插图,听辨音乐情绪,配上相应的画面;配乐讲《森林小卫士》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看图片讲故事。

1.教师贴出书中的六幅图片。

2.请学生给图片排顺序,看图讲故事。

3.为这个故事取名字,将学生取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二)为图片选择音乐。

1.听一段音乐,请学生根据乐曲的情绪,为其中的一首选择图片。

问题:为什么这样选择?2.再听两段音乐,学生听辨并选择图片。

(为什么?)3.教师再播放几首乐曲,请同学们根据音乐情绪选择图片。

(为什么?)可以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模仿图片上发生的事。

3.按故事发展顺序听音乐,学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模仿人物的表演。

(三)配乐讲故事。

1.学生自由选择角色。

①选择模仿能力强的同学分别扮演主要角色:小狗、猎人。

②选择天鹅、小猴J兔、小羊、小熊、小老虎等小动物的扮演者。

③选择讲故事的小朋友。

可以全部由一个小朋友完整的讲,也可以由六个小朋友分别讲六幅画面的故事情节(这几位小朋友要互相商量,协调配合)。

④其余小朋友自由扮演森林里的背景。

2.以上四组小朋友分别研究讨论怎样表演,教师进行指导。

3.配乐故事《森林小卫士》开始(教师负责音响,并参与学生的表演)。

注:1.本课也可增加难度:教师多准备几首乐曲,供学生选择。

2.本课也可以变换顺序设计。

例如:为图画选择音乐十编排图画顺序讲故事十配乐讲故事。

教学评价1.能否听辨音乐情绪并与相应的图片对应起来。

2.能否配乐讲《森林小卫士》的故事。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大鹿》教学目标1.背唱歌曲《大鹿》。

2.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继续童话世界游今天我们继续到童话世界旅游今天的小主人公又是谁呢?2.听录音范唱歌曲《大鹿》学生为歌曲取名,教师出示课题《大鹿》(二)学唱歌曲1.学唱歌曲①领读歌词A.教师接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边读边在黑板上有层次的贴出歌词所描绘的画面。

或用幻灯、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等。

B.学生分角色读歌词,教师弹歌曲的旋律。

②学唱歌词A.听范唱→全体跟琴唱→教师指导再唱。

B.师生一起分析歌曲:悠闲→稍快→快速急切的→坚定的。

C.有表情的演唱:个别唱→分组唱→师生共同评价→全体唱。

D.用打击乐进行伴奏。

E.全体背唱歌曲。

4.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①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②学生根据歌曲及动作素材,小组自选角色,自选内容,自编表演动作。

③教师到各组巡视指导学生的表演。

④学生展示表演:有角色(大兔子、猎人)扮演;有背景(蘑菇房子、大树、小草、小花等);有配唱、打击乐伴奏等等。

(三)教师小结教学评价1.能否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大鹿》。

2.能否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趣,并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2.用歌声和表演,复习本单元所讲的童话故事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1.听歌曲:录音或看录像。

问题:你喜欢这首歌吗?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2.听歌曲:声像结合(歌曲VCD、听歌曲看动画人物)。

你可以试着唱一唱。

问题:你能唱唱你记住的一句歌词吗?你能模仿歌中唱到的动画人物吗?3.听歌曲。

你可以任意表演你喜欢的动画人物。

如果能跟着唱一唱就更好了。

4.创编新歌词。

问题:你还喜欢哪些或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可以把歌曲中的童话故事换一换。

教师将学生所改的歌词(只变童话故事其余歌词不变)写在黑板上。

教师演唱学生更改后的歌词,学生跟着小声唱。

总结:童话世界真美,如果这人间像童话一样美丽,我宁愿不要长大,永远永远住在童话里。

(二)“童话故事”表演1.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自愿结合成组。

你喜欢我们学习的哪一个故事?或我们没学的你会表演的童话故事?喜欢同一个故事的小朋友为一组。

2.分组讨论:各组如何表演你所喜欢的童话故事,可以演唱、配乐表演、讲故事等等形式。

3.教师到各组与学生共同讨论。

4.各组分别表演,教师可参与某一组的表演。

(三)教师小结本单元内容教学评价1.能否感受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欢快诙谐的情趣,并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2.能否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复习表演本单元所花蛤蟆教学内容:一、声音造型荷塘欢歌二、学唱歌曲花蛤蟆三、表现歌曲花蛤蟆教学目标:一、通过学唱《花蛤蟆》,领会歌曲描绘的意境,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通过表现歌曲《花蛤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及合作意识。

三、通过声音造型《荷塘欢歌》培养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歌曲中的倚音,积极主动的表现歌曲是重点;声音造型是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头饰(荷花、荷叶)、手巾花、打击乐(双响筒、木鱼、蛙鸣筒、舞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快乐节奏三分钟,引导学生用青蛙的叫声来模仿各种节奏。

二、声音造型游戏:荷塘欢歌出示课件“荷花图”:这么美的荷花池,到夏天的时候会有很多青蛙蛤蟆来与荷花做伴并唱歌,下面我们用青蛙的叫声来营造“荷塘欢歌”的景象。

请同学们想好一个蛤蟆叫的节奏,师随意点名模仿,看谁的节奏创作得最好。

请一名同学上台像老师一样指挥,师和其他同学坐在一起模仿。

三、学习歌曲《花蛤蟆》。

1、老师这里有首歌也是表现夏夜荷塘欢腾的景象的,请听。

(放录音)请你根据歌词唱的内容描述花蛤蟆有趣的样子。

边听歌曲边请几名同学把歌词描绘的花蛤蟆画到黑板上。

全班朗读歌词检查各位选手的画。

2、这首歌有几处花蛤蟆的叫声?请找出来。

这些模仿蛤蟆的叫声都用了哪种装饰音?(倚音、下滑音)跟琴学唱这四个乐句。

3、再听歌曲,找出你已经听会的乐句教大家唱一唱。

4、师生交流:你还有哪几句不会唱,请大家来帮帮你。

跟琴唱不熟悉的乐句。

5、齐唱全曲。

6、歌唱前加入花蛤蟆叫声投入演唱歌曲。

四、表现歌曲《花蛤蟆》。

1、自由选择小组:歌唱组、表演组、打击乐伴奏组。

2、分组设计、创作队形、练习。

3、集体演绎。

4、评出优秀表演队、绩优秀创意队。

五、结束。

听曲出室。

歌曲《数蛤蟆》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数蛤蟆》2、找出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

3 、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通过歌曲教学,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愉快、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数蛤蟆》。

教学难点:听辨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为歌曲创编歌词。

课前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物头饰、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学生随着欢快的音乐律动进教室,师生互问好。

二、导入新歌。

1、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名字告诉我们?(学生说出喜欢的动物的名字:小羊,小猫,小狗等)2、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出个谜语猜猜,看看谁能猜出是什么动物。

“水中有位歌唱家,穿件绿色花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叫,田里数它本领大”.猜一猜它是谁?生:青蛙师:“青蛙”它长得什么样?生:大大的眼睛、大大的嘴巴、长着四条腿……(老师根据学生描述用简笔画形式把青蛙画出来)师:青蛙有个好朋友,外形跟它长得很相似,你们知道它是谁吗?生:蛤蟆。

3、师:青蛙和蛤蟆有什么区别呢?(教师播放课件,讲解)师:小朋友们,你们这回了解青蛙和蛤蟆的区别了吧。

虽然蛤蟆的形象相对丑陋些,但是,它和青蛙的本领一样大,都是捕捉害虫,保护庄稼的小能手。

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

(用小朋友喜欢的话题激趣引题,在区别小动物的同时进行爱护益虫的思想教育)三、歌曲学唱。

1、师:我国民间还有许多歌唱蛤蟆的歌曲呢,比如:山东民歌《花蛤蟆》,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我国的四川省有一首民歌《数蛤蟆》(板书:《数蛤蟆》四川民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四川的小朋友是怎么数蛤蟆的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