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坪镇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安坪镇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关于安坪镇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安坪镇区位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群众基础深厚,是探索乡村振兴道路的先行者。

现特围绕安坪镇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调研,并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安坪镇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及《奉节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奉节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工作要点》,创新扎实开展工作。

一是壮产业,夯基础。

乡村振兴的关健和重点在产业的振兴。

深化脐橙产业主导优势,在三沱、新铺、藕塘、望江、大保等村全面实施脐橙提质增效工程,打造3500亩优质果基地。

以脐橙产业为核心,发展旅游观光、微商销售、物流、产品包装、脐橙加工等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截止目前,仅三沱村就有电商400余家,快递30家,从业人员300余人,电商产值规模将超过600万元。

投资2000万元,打造奉节城市内供蔬菜基地,在下坝新集镇周边发展蔬菜基地7000亩,大棚200亩,露天蔬菜1300亩。

建设全县第一个
- 1 -
扶贫车间,一期建设3900平米三栋标准厂房,二期3800平米厂房。

以返乡就业扶贫车间为杠杆,积极培育发展扶贫车间,吸引制伞、制鞋、制衣、手工品加工、果酒厂等7家企业,活跃就业扶贫的“造血”功能。

二是抓项目,求发展。

在集体经济、脱贫攻坚、场镇复建等工作中,采取有效手段,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以集体经济为引擎,撬动经济发展杠杆,在三沱村积极试点股权化改革,成立三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从2015年开始进行集体资产量化确权,使2872名村民成为股民;合作社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营,集体收益以“244”的比例分配,20%作为管理费用、40%作为再生产资本金、40%拿给社员分红,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目标,加强水、电、路、房、讯等基础建设,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改扩建过境省道S102,打通城乡融合发展交通枢纽。

加快下坝新场镇建设,努力推进42个复建项目建设进度,截止目前,下坝新场镇各项配套项目已完成95%,超过95%搬迁户入驻新家。

三是优环境,促宜居。

以“美丽乡村”、“清洁家园”行动为抓手,强化居民环境管理维护,打造生态宜居乡镇。

严格贯彻落实河长制工作,全镇34条河流全部确定到河长负责管护,制定“一河一策”8处,落实了河长4名、河段
- 2 -
长12名、河道保洁员12名。

建立“村集、乡收、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每天清运公路沿线垃圾,加大垃圾处理力度。

2017年以来,全镇配备垃圾车3个、洒水车1个、大垃圾桶100个、垃圾池100个、车载垃圾箱24个。

利用公益性岗位在全镇各村配备一批保洁员,加大村干道、广场、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工作。

在各村推行实施门前“五包”制度(农户自己包卫生、包秩序、包文明、包绿化、包安全),2019年全镇完成改厕1300余户。

四是强治理,促和谐。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严格贯彻落实“三规范一明确一严格”和“六项专项治理”,村级事务依法按照相关规定公示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公信,民主得以加强。

以村村通广播和村微信群等多种途径向村民宣传法纪法规,解读典型案例,警示村民遵纪守法,积极营造和谐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

积极建立完善乡规民约,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环境卫生管护协会、基础设施管护协会、禁赌禁毒协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引导他们在民间事务调解、监督与服务、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镇村两级积极开展“四访”工作,借助“23188”户情大数据系统、电视公开平台,加大公示公开力度,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 3 -
五是抓宣传,提素质。

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把新风正气树起来,把不良风气压下去。

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言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

认真开展“两回两讲两解”活动,宣传党的政策,解答群众疑惑,提升群众满意率。

推进村级文化阵地“四个一”建设(每个村要至少一个文化广场、一个文化宣传专栏;每个社要至少要有一组广播、一户文化中心户),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引导。

建立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群众需要为初衷,持续开展志愿活动,着力打造三沱村、下坝社区两个县级示范点,海角、广营两个镇级示范点,力争干出特色、舞出亮点、竖起品牌。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问题。

除了脐橙产业,全镇其他支柱产业不多,品牌不响,带动群众增收的效果不明显。

二是创新不足,产业、旅游方面观念、服务落后,导致原有优势不显、发展后劲不足、发展方式单一。

三是人才缺乏,精通三农的专业人才少,镇村干部专业知识匮乏。

四是观念意识,文化意识淡薄,没有充分发扬本地文化,吸收先进文化理念、治理管理,没有品牌意识、竞争思想。

三、工作建议
- 4 -
针对存在的问题,下步工作中安坪镇将按照县委县府的安排布署,继续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增添举措,努力把安坪建成人人向往的“橙乡水镇、功成安坪”。

一是做大做精优势产业。

发展乡村旅游,让更多的人到安坪赏花、摘果、休闲,把新集镇建设成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宜居宜商小城镇。

让搬迁户稳得住,能致富,利用新治坝10000亩平坝,建成全县蔬菜内供基地,让全镇户户有产业,家家有致富门路。

尽快完成扶贫车间二期建设,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化车间。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

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利用好各项扶贫政策,在各村实行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程,实现村村是美景,处处留乡愁。

三是优化公共服务。

不断完善镇村公共服务平台的规范化建设,建设一支过硬高素质干部队伍,最大化发挥好公益项目效益,让老百姓能办事,好办事,增加群众幸福感。

四是弘扬乡村文化。

挖掘传统文化,传承优良习俗,增加农村人民的文化自信,教育老百姓爱国爱党、尊老爱幼,做到干群和谐。

五是培育专门人才。

通过挖掘本土人才、吸引返乡创业、引进专业人才等多种渠道,切实培育一直理念新、专业强、爱农村的企业家、技术专家、党员干部队伍,切实为安坪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 5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