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编号::16030031总学时数总学时数::64学时 理论:46 实践:18学分学分::3.5学分一、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诊断并处理女性对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为女性健康提供服务的科学,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妇产科护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命各阶段不同健康状况的女性,以及相关的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
研究的内容包括孕产妇的护理、妇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指导。
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妇女们自我保健及疾病预防知识,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维持健康,增进健康,减轻病痛,促进康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 运用护理程序对早、中、晚期的孕妇实行整体护理,并协助医生进行孕期检查。
2. 运用护理程序对分娩期、产褥期的孕产妇实行整体护理,并能协助医生完成接生。
3. 运用护理程序对伴有妊娠期或/及分娩期常见并发症或/及合并症的孕产妇实行整体护理。
4. 制定新生儿护理计划,教会产妇护理新生儿的技巧、常识和方法。
5. 运用护理程序,对妇科常见疾病患者提供整体护理。
6.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伦理道德作为指导行为的准则,并认真完成个案护理计划。
二、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骨盆的组成和标记;2.熟悉内生殖器的组织结构特点和功能;比较内生殖器与邻近器官的关系;3.掌握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月经周期的调节;4.熟悉卵巢分泌的性激素的功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内外生殖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月经的周期性调节机制。
(三)课时安排:理论课时2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1.骨盆的组成;骨盆的分界;骨盆的标记。
2.内外生殖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子宫四对韧带及功能。
3.内生殖器及邻近器官的关系。
4.骨盆底、会阴、会阴体的解剖、组织结构特点。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1.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分泌的性激素生理作用;3.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月经的临床表现4.月经的周期性调节机制。
第三章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妊娠的基本概念;了解受精卵的发育过程;2.熟悉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功能;3.比较不同时期胎儿发育的特点;了解胎儿的生理特点;4.熟悉妊娠期母体各系统的生理变化;掌握不同妊娠周数的的子宫底高度及子宫长度;5.掌握妊娠各期的诊断要点;6.掌握预产期的推算方法、腹部四部触诊法、骨盆外测量的方法;7.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早、中、晚期孕妇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8.掌握分娩先兆的概念;指导孕妇的产前运动及与分娩相关的自我护理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功能;妊娠各期的诊断要点;预产期的推算方法、腹部四部触诊法、骨盆外测量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理论课时4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妊娠生理1、妊娠、受精、植入的概念;受精与着床的过程;2、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羊水的形成和功能;3、胎儿发育特征(8周末、12周末、16周末、20周末、28周末、40周末);胎头结构及其特点;胎头径线及其正常值。
4、妊娠期母体的变化:子宫、卵巢、输卵管、阴道在妊娠期的变化;乳房在妊娠期的变化;妊娠期母体各大系统的变化;妊娠期妇女的心理、社会变化。
第三节 妊娠诊断1、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妊娠的概念;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概念。
2、早期妊娠诊断: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3、中晚期妊娠诊断: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4、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概念及类型。
第四节 妊娠期营养(自学)第五节 妊娠期管理1、围生期的概念2、产前检查的目的与检查时间;预产期的推算;全身检查的方法和内容;腹部检查方法和内容(腹部四部触诊法);骨盆测量的方法及骨盆径线的正常值;阴道检查;肛查;妊娠图绘制;3、妊娠早、中晚期孕妇的心理社会、高危因素的评估;提出孕妇、胎儿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妊娠期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的内容。
4、妊娠期常见症状及护理: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妊娠期妇女进行健康教育(异常症状的判断;衣着与个人卫生;活动与休息;胎教;性生活指导;产前准备;孕期自我监护;药物使用;分娩先兆的判断)。
第六节 分娩的准备1、先兆临产的概念及征象2、指导孕妇分娩前物品的准备,产前运动,与分娩有关自我护理技巧。
第四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分娩的基本概念、影响分娩的因素;2.了解枕左前的分娩机制;3.掌握临产的诊断及产程分期;4.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分娩期妇女进行整体护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娩的基本概念;枕左前的分娩机制;掌握临产的诊断及产程分期(三)课时安排:理论课时:4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1、产力: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肛提肌收缩力2、产道:骨盆各平面及其径线的正常值;子宫下段的形成;宫颈的变化;骨盆底、阴道及会阴的变化。
3.胎儿:胎儿大小、胎位、胎儿畸形对分娩的影响。
4.精神心理状态:产妇的对分娩的影响。
第二节 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1、分娩机制:概念;以枕左前位为例的分娩机制(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儿娩出);2、临产诊断;产程分期。
3、妇女在分娩的三个产程中的临床表现;运用护理程序产妇进行护理。
第三节 分娩期焦虑与疼痛妇女的护理运用护理程序对分娩期焦虑及疼痛妇女进行护理第五章 产褥期管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产褥期基本概念;2.简述产褥期妇女的生理与心理调适;3.熟悉产褥期妇女的临床表现及常见问题;4.能运用护理程序对产褥期母婴进行护理,从而保证母婴健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产褥期基本概念;产褥期妇女的临床表现及常见问题;(三)课时安排:理论课时:2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产褥期妇女的身心健康1、产褥期的概念;子宫复旧的概念。
2、产褥期妇女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循环系统等各大身体系统的生理调适;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
第二节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1、产褥期妇女的临床表现及常见问题(生命体征、产后宫缩痛、恶露、会阴切开创口、胃纳、排泄、乳头皲裂、乳房胀痛、体重减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疲乏、产后压抑)。
2、运用护理程序对产褥期妇女进行护理第六章 高危妊娠管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高危妊娠的概念;2.了解高危妊娠的范畴、处理原则;。
3.熟悉高危妊娠的监护措施;4运用护理程序对高危妊娠孕妇进行护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熟悉高危妊娠的监护(三)课时安排:理论课时1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高危妊娠及监护管理1.高危妊娠的概念2.高危妊娠的范畴;高危妊娠的监护措施。
第二节 高危妊娠的处理原则及护理1.高危妊娠的处理原则2.运用护理程序对高危妊娠妇女进行护理第七章 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有关妊娠期并发症的一些基本概念;2.熟悉各类妊娠并发症的病因、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3.能运用护理程序对伴有妊娠期并发症的妇女进行护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流产、异位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的概念分类及护理(三)课时安排:理论课时6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流产1.流产概念、原因、病理、临床类型及表现、相应的处理原则。
2.各型流产之间的联系。
3.运用护理程序对流产的妇女进行护理第二节 异位妊娠1.异位妊娠的概念、病因、病理、异位妊娠妇女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的原则。
2.用护理程序对异位妊娠的妇女进行护理第三节 早产1.早产的概、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2.运用护理程序对早产的妇女进行护理第三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病理,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临床表现;各种类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处理原则。
3.运用护理程序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进行护理第四节 前置胎盘1.前置胎盘的概念;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2.前置胎盘的病因及处理原则;前置胎盘妇女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临床表现。
3.运用护理程序对前置胎盘妇女进行护理第五节 胎盘早剥1.胎盘早期剥离的概念、病因、类型、病理;胎盘早期剥离妇女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临床表现。
2.应用护理程序对胎盘早期剥离妇女进行护理第八章 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妊娠、分娩与心脏病、病毒性肝炎、糖尿病的相互影响;2.熟悉常见妊娠合并症的临床表现;3.掌握常见妊娠合并症的处理原则;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妊娠合并症的妇女进行护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常见妊娠合并症的处理原则、护理。
(三)课时安排: 理论课时2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心脏病1.最容易诱发心衰的三个阶段;先兆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2.妊娠、分娩与心脏病的相互影响;妊娠合并心脏病在不同时期的处理原则。
3.运用护理程序对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妇女进行护理第二节 糖尿病1.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糖尿病对孕妇、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处理原则。
2.运用护理程序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妇女进行护理第三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1.妊娠对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影响;急性病毒性肝炎对孕妇、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处理原则。
2.运用护理程序对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妇女进行护理第九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异常分娩的相关基本概念;2.了解产力、产道、胎儿异常对母儿的影响;3.熟悉产力、产道、胎儿异常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4.掌握催产素的使用方法;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异常分娩的妇女进行护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催产素的使用方法;(三)课时安排: 理论课时4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产力异常1.子宫收缩乏力与子宫收缩过强原因、对母儿的影响;子宫收缩力异常、第二产程延长、急产的概念;2.区分协调性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表现;产程图曲线异常的种类;区分协调性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的临床表现;3.不同类型子宫收缩力异常的处理原则。
4.催产素加强宫缩的使用方法及护理要点。
5.运用护理程序对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的孕妇进行护理。
第二节 产道异常1.狭窄骨盆的分类及其特点;骨盆狭窄对母儿的影响及处理原则;软产道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2.运用护理程序对产道异常的孕妇进行护理第三节 胎位及胎儿发育异常1.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定义、临床表现、对母儿的影响及处理原则;2.臀先露、肩先露的分类、临床表现、对母儿的影响及处理原则;3.巨大胎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4.运用护理程序对胎儿及胎位发育异常的孕妇进行护理第十章 分娩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分娩期并发症的一些基本概念;2.熟悉常见分娩期并发症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要点;3.运用护理程序对分娩期出现并发症的妇女进行护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常见分娩期并发症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要点(三)课时安排: 理论课时3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二节 胎膜早破1.胎膜早破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