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八项重点反事故措施1.现场全封闭硬隔离措施1.1施工区域应隔离完整,出入口设置应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并布置在不同方向,数量不应少于2个;当确有困难只能设一个入口时,应在施工现场内设置满足消防车通行的环形通道。
1.2施工现场出入口应使用电子门禁系统,实现指纹或人脸识别,并设专人管理,动态掌控进出现场人员信息。
1.3施工现场临时办公、生活、生产、物料存贮、制备等功能区域应相对独立布置,防火间距符合要求。
施工现场主要临时用房、临时设施的防火间距(m)1.4高空作业下方区域应采取全封闭隔离;悬挂“闲人免进”、“禁止通行”警示牌;高空作业下方区域有运行设备时,运行设备、系统应做好安全防护、物理隔离措施。
1.5作业区域内有运行设备时,应将运行设备与作业区域完全隔离并设置运行人员检查安全通道,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双层防护棚,做好防火措施。
1.6垂直交叉作业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离设施。
1.7施工现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牌、指令标志牌应符合集团公司安全设施标准化规范要求。
2. 防止高处坠落事故2.1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体格检查至少每两年一次)后方可上岗,登高架设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2高处作业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带必须系在牢固物件上,防止脱落;在高处作业必须穿防滑鞋、设专人监护;高处作业不具备挂安全带的情况下,应使用防坠器或安全绳。
2.3吊篮应使用经检测合格的提升机,吊篮所用的构配件应是同一厂家的产品;必须由经过培训合格的持证人员操作吊篮升降;吊篮内作业人员不应超过2人,吊篮内作业人员应将安全带使用安全锁扣正确挂置在独立设置的专用安全绳上,安全绳直径不小于6mm;吊篮上应设置急停按钮、安全锁,且定期检定。
2.4 登高作业应使用两端装有防滑套的合格的梯子,梯阶的距离不应大于40cm,并在距梯顶1m处设限高标志;使用单梯工作时,梯子与地面的斜角度为60°左右,梯子有人扶持,以防失稳坠落。
2.5 爬梯或软梯的架设应指定专人负责,爬梯、软体与构架及构筑物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2.6 高处临边或构架上作业时,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或水平安全绳,下方设置安全网,且支撑牢固、可靠;作业立足点面积要足够,跳板进行满铺及有效固定。
2.7 登高用的支撑架、脚手架材质合格,并装有防护栏杆、搭设牢固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严禁超载;2.8 基坑(槽)临边应装设由钢管Φ48mm×3.5mm(直径×管壁厚)搭设带中杆的防护栏杆,防护栏杆上除警示标示牌外不得拴挂任何物件;作业层脚手架的脚手板应铺设严密、采用定型卡带进行固定。
2.9 构架梁(管)上作业必须装设水平安全绳(钢丝绳),水平安全绳两端应固定在牢固的构架上,贯穿于构架梁(管),且用钢丝绳卡固定,绳卡数量应不少于3个,绳卡间距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6倍,固定高度为1100-1400mm,每间隔2000mm应设一个固定支撑点,钢丝绳固定后弧垂应为10-30mm;水平安全绳必须有蓝、红鲜艳清晰的颜色;2.10 洞口应装设盖板并盖实,表面刷黄黑相间的安全警示线,以防人员行走踏空坠落,洞口盖板掀开后,应装设刚性防护栏杆,悬挂安全警示牌,夜间应将洞口盖实并装设红灯警示,以防人员失足坠落。
2.11 对强度不足的作业面(如石棉瓦、铁皮板、采光浪板、装饰板等),人员在作业时,必须采取加强措施,以防踏空坠落。
2.12 无可靠安全防护固定装置,且高度在6米以上的改造工程、构架安装、使用脚手架等高处作业,应使用安全网。
安全网的质量规格、搭设、验收、使用、维修、保养、拆除必须符合集团公司《关于加强安全网搭设使用管理的相关要求》要求。
2.12.1待使用的安全网必须经国家指定的监督检验部门鉴定为合格产品;旧网按GB5725-86规定进行全面检查,应无破损或其他影响使用质量的问题,并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12.2第一道平网张挂在离地3~4m高度,然后每隔6~8m高再挂一道安全网,最大间距不得超过10m;平网与其下方(或地面)物体表面距离不得小于3m。
平网安装时不宜绷得过紧,应外高内低,以15°为宜。
网的负载高度在5m以内时,网伸出建筑物宽度2.5m以上,10m以内时网伸出建筑物宽度最小3m。
2.12.3立网从离地1.5m以上高处作业临空侧(与固定墙面间隙大于15cm)开始装设,并装设在管排内侧;立网挂设必须拉直、拉紧。
2.12.4 安全网搭设完毕后,由业主方相关部门、监理方、总包方、搭设方的专业人员验收合格并签字后方可使用。
2.12.5安全网在使用中必须每周进行一次外观检查,杂物及时清理。
高处作业前,应检查下方安全网是否完好。
2.12.6当受到较大荷载冲击后,应及时更换新网或及时进行检查,无严重变形、磨损、断裂、连接部位脱落等,确认完好后方可继续使用。
2.12.7清理安全网杂物时,地面应加设围栏,围栏外设专职监护人,禁止人员入内。
清理前先检查安全网的质量,支杆必须牢靠;清理时应一手抓住网筋,一手清理杂物,禁止人站立安全网上,双手清理杂物或往下抛掷。
2.13 在6级及以上的大风以及暴雨、雷电、冰雹、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特殊情况下,确需在恶劣天气进行抢修时,应组织人员充分讨论必要的安全措施,经项目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
3. 防止起重伤害事故3.1起重信号工、司索工、起重机械司机、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必须经专业技术培训并持证上岗。
3.2指挥人员应站在使操作人员能看清指挥信号的安全位置上,并着醒目服装。
3.3起重机械司机上岗时一律不得携带个人手机及娱乐设施。
3.4各施工作业现场所有吊装的指挥联络、通讯用语必须使用普通话,严禁使用方言。
3.5存在以下问题的起重机械不准进入施工现场:属国家明令淘汰或者禁止使用的;超过安全技术标准或者制造厂家规定的使用年限的;经检验达不到安全技术标准规定的;没有完整安全技术档案的;无齐全有效的安全保护装置的。
3.6在大风、大雾(霾)、雷电、雨(雪)等恶劣气候禁止施工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作业;无专项施工方案或专项施工方案未完成审核、备案流程的不准进行安装、拆卸作业。
3.7起重机械安装完毕后,施工单位(或总承包单位)组织安装、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验收,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3.8 塔吊基础应采取防水措施;塔吊基础周边应设挡水埂,塔吊基坑应设排水设施;塔吊悬臂禁止打地锚。
3.9起重作业区域应进行完全隔离、设置警戒线,设专人监护,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起吊作业区域;2台及以上起重机械在同一区域使用,可能发生碰撞时,应制定相应安全措施。
3.10 起吊重物之前,应检查吊索具无锈蚀、裂纹、变形,吊钩止脱装置完好可靠,检查钢丝绳无扭结、压扁、弯折、断股、断丝、笼状畸变。
3.11起吊重物之前,必须清楚物件的实际重量,严禁以运行的设备、管道以及脚手架、平台等作为起吊承力点;利用构筑物或设备的构件作为承力点时,应经核算。
3.12 钢丝绳绳夹数量足够、布置方法正确。
3.13 吊索的绳环或两端的绳套应采用编插接头,编插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
8股头吊索两端的绳套可根据工作需要装上桃形环、卡环或吊钩等吊索附件。
3.14 起重机械不得带病运行,运行中发现不正常时,必须停止作业,待排除故障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15 禁止工作人员利用吊钩载人。
3.16 严格遵守起重机械“十不吊”。
3.16.1不明起重物重量、埋在地下或冻结在地面上的不吊。
3.16.2偏拉斜吊不吊。
3.16.3捆绑不牢或起吊物棱角处未加防护不吊。
3.16.4电铃、吊钩、限位器等有缺陷时不吊。
3.16.5重物上有人、起重臂下或回转范围内有人不吊。
3.16.6指挥信号不明,无指挥旗、口哨或对讲机不吊。
3.16.7光线不良、照明不足不吊。
3.16.8起吊索具不合格不吊。
3.16.9大风、大雾(霾)、雷电、雨(雪)等恶劣气候的露天吊装不吊。
3.16.10起重机械最大高度处风力大于10米/秒时不吊。
3.17 吊运散件物时,应用铁制的料斗。
料斗应设专用吊点,装料高度不得超过上口边,散粒状的物料应低于料斗上口边线100mm;严禁吊物上站人或放有活动的物体,严禁吊物从人的头顶越过或停留,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起吊作业区域。
3.18 当作业地点的风力达到五级时,不得进行受风面积大的起吊作业,当风力达到六级及以上时,不得进行起吊作业。
4.电火焊作业、防腐作业防止火灾事故4.1 从事焊接、切割的人员应经专业安全技术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
4.2 焊接、切割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专用防护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应穿帆布工作服、工作鞋,戴安全帽、手套,上衣不应扎在裤子里,口袋应有遮盖,脚面应有鞋罩)。
4.3 电焊机的二次线必须完好,电焊机的外壳必须可靠接地。
电焊机工作零线必须在焊件就近固定、形成工作回路,严禁用钢丝绳固定焊件施焊。
4.4 现场使用的氧、乙炔气瓶应直立放置,且固定牢固,距离不得小于5米;乙炔气瓶应装设防回火器;禁止将氧气、乙炔瓶放置吸收塔、烟道等有限空间内。
4.5 气瓶橡胶软管完好,无鼓包、老化裂纹,且不得沾染油脂;氧气管为蓝色;乙炔、丙烷、液化石油气管为红色−橙色;氩气管为黑色;严禁气管混用。
4.6高处施焊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止焊渣掉落、火花溅落措施,对下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清理,动火作业点应采取敷设防火布、放置接火盆(或接火桶)等措施,动火作业点下方区域应进行铺垫或采取其他的防护措施,并设置监火人。
4.7严禁对悬挂在起重机吊钩上的工件和设备等进行焊接与切割;在金属容器内不得同时进行电焊、气焊或气割作业。
4.8 焊接作业结束,作业人员必须清理场地,包括焊条头、消除焊件余热、切断电源,检查作业场所周围及防护设施,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4.9 在风力超过五级时禁止露天进行焊接或气割;风力在五级以下,三级以上进行露天焊接或气割时,必须搭设挡风屏以防火星飞溅引起火灾。
4.10 脱硫系统动火作业专项防火措施4.10.1严格执行“防腐不动火、动火不防腐”管理要求。
4.10.2 动火作业点下方必须采取敷设防火布、接火盆、接火桶等措施,动火区域应设置一名专职监护人,随时监视焊渣、火星走向,杜绝明火。
4.10.3 吸收塔改造或检修作业,照明灯具应使用防爆、冷源型,如LED冷源照明灯;照明灯应远离内部防腐层1米以上;除雾器未拆除期间,喷淋层及以上照明电压等级应不大于12V。
4.10.4 在除雾器上方进行动火作业,动火点与除雾器之间必须设置一层彩钢板和防火布硬隔离;吸收塔有负压情况下,在除雾器下方2米范围内进行动火作业,动火点上方应搭设隔离防护棚或围挡。
4.10.5 应在吸收塔除雾器及喷淋层人孔门外侧平台配置不少于一组自救式消防水喉的消火栓箱,或设置固定式消防水管,安装压力表,消防水用水位置压力应控制在0.2-0.5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