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德育行为量化考核实施办法

中学生德育行为量化考核实施办法

桥头镇中心学校
学生德育行为量化考核实施办法
一、目的:
为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

强化德育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二、量化细则
1、文明礼貌:
(1)凡长发、烫发、化妆、佩带首饰、穿高跟鞋者发现一次扣1分。

(2)举止不文明、说脏话、打架骂人、故意顶撞老师、欺侮弱幼、偷看凶杀迷信的坏书,发现一次扣5分,进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厅、打牌者发现一次扣10分。

(3)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对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进行劝阻者或及时报告事情者加1—5分。

(4)无故不参加教室、区域的卫生值日或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果皮等废弃物,一次扣3分,乱倒垃圾、大小便不入坑或在厕所以外大小便者一次扣5分,吸烟、喝酒、打架发现一次扣10分。

(5)学雷锋、爱劳动、主动帮助同学搞卫生、认真值勤、保护环境卫生一次加1—3分。

(6)遇见师长不问好、不行队礼者扣0.5分。

2.遵规守法:
(1)课前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不听讲、睡觉、说话或看其它书籍,自习时说话、吵架、下座位或出教室者发现一次扣1—5分。

(2)校内乱骑、乱放自行车,公路上骑车带人,发现一次扣2分。

(3)不穿校一次扣0。

5分,不佩戴学生证一次扣0。

5,少先队员不戴红领巾一次扣0。

2分。

楼道内大声说话扣0.5分,楼道路内打闹、奔跑扣1分。

3.勤奋学习:
(1)不认真预习、复习,作业书写潦草、拖欠、抄袭、抽查时发现一次扣3分,考试作弊一次扣5分。

(2)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期中、期末考试总分前10
名或在原基础上前进5名以上者,期评时加1—10分。

(3)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学科兴趣小组活动,期末加5分。

4.积极出勤:
(1)上课迟到一次,旷课一节扣1—2分,每旷课半天扣3分,无故结伙出走逃学,视情节扣10—20分。

(2)半学期全勤(无迟到、病事假、旷课)加5分。

5.爱护公物:
(1)教室内、走廊上打球,墙壁上涂抹乱画发现一次扣5分,桌面上写、刻字或损坏凳子、玻璃、桌子、黑板依次扣5、10、15、20分。

(2)爱护公物,节约用电,主动修理桌、凳、清扫工具等一次加1—5分。

6.关心集体:
(1)积极参加学校,团体,班级活动,做好事、宣传、演讲、办专刊、各学科竞赛等每人一次加2分,获学校、县、市、省、国家名次加2—6分。

(2)在学校团委会、学生会任职,或担任班上干部(组长、课代表、班委会、团支部成员)工作认真负责,有显著成绩者,半学期评定时加2—5分。

7.升旗,集体、课间(眼保健)操:
(1)参加各种集会准时到达,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期中、期末各加2分。

(2)迟到一次扣1分,缺席一次扣3分,做操时动作不到位,集会时不安静听讲,发现一次扣2分,
8.文娱、体育:
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的文艺活动,体育专项训练,运动员及外出比赛,视情节加1—5分。

9.勤俭朴素、孝敬父母:
(1)生活节俭、不乱花钱、个人卫生好,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洗衣、洗餐具、收拾房间等),半学期加1—3分。

(2)尊重父母教导,经常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家长,外出和到家时向父母打招呼,照顾兄弟姐妹,体贴长辈,不顶撞,半学期加1—5分。

三、考核办法:
1.搞好“德育行为量化考核”,关键是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干部,锻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各班还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补充若干条款,以便执行。

2.各班可由德育小组组织成员,每周一次,根据有关项目考核标准加、减分,期中考试后班委会评议一次,期末在总评一次,班主任最后审查签字。

3、德育量化基分为70分,实行动态量化和定期量化相结合,评分人员为全体教师、班委会成员、各小组长。

以班主任和班干部为主,全体同学相互监督,发现同学的突出行为后,作为证明人及时报告班主任或班干部。

四、成绩的作用:
1.期末总评的成绩作为学生德育行为成绩,并以此为基础评定操行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80—89为良好,60—79分为及格,59—50分为不及格,49分以下为差。

“德育行为”不及格者由年级报政务处批准下学期以“德育试读生”论处。

初三、毕业时仍不及格者由班主任报政务处,校长审批不予毕业,按结业处理。

2.“德育行为”成绩未到达优秀者不能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干部。

3.政务处经常有计划地对“德育行为”差的学生举办德育学习班,加强与家长联系,家访,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4.“德育行为”成绩计入本人档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