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中层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2000字《做最好的中层》读后感2014字随着读书活动渐渐深入,我已读过四本书了,觉得本本精彩,而且这些书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怎么打造优秀的团队。
但《做最好的中层》一书,个人认为不似其他几本书在讲管理方法时那样的枯燥,而是用了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和在管理中简而易行的方法,条理清楚的讲述了一个中层应该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和怎样带好一支团队。
通过正反的对比,通过几个著名企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著名企业中比较典型中层代表的事迹,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了怎么做中层?怎么做一流的中层?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的同时受益匪浅。
我诚意的向大家推荐希望大家有机会都读一下这本书。
什么是团队?团队虽然由个体组合而成,但绝不是简单的人群组合。
真正的团队,是由一群心理上相互认知,行为上相互支持,相互影响,利益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目标上有共同向往的人们结合在一起的人群合体。
中层起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作用,是一个团队中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一支优秀的团队离不开一流的中层,带领全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产生共同的认知,才能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才能产生高绩效。
如何才能成为一流的中层?以下方法让你成为最好的中层。
一、不强调个性每一位中层管理者都身兼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如果连自己都要一味地强调个性,不服从管理,那么又如何让自己带的团队齐心协力,听从指挥呢?对任何组织来说,成员的能力和个性是不能完全画等号的,个性需要服务于整个组织。
作为一名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在工作中,我们肯定经常碰到各种“钉子”,这就需要我们用一个非常健康的心态去对待了。
甚至我们有时候还要自己去找“钉子”碰。
主动深入基层,既能看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也能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不要省略走向成功的每一个步骤”。
尽管有时候我们处在一个很高的起点,能力能及时的被领导认可从而委以重用。
但从最基本的东西做起,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我们熟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这对于我们以后工作的开展、管理、决策都是相当有用的。
二、敢于承担中层管理者如何才能更快的发展呢?要想有大发展,必须要敢于承担,因为承担是发展的加速器。
而作者认为:承担包含三方面内容:1.毛遂自荐2.敢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3.承担得越多,获得的信任越大“责任心铸造高品质”这是一句很普通的广告语,但它却道出了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不敷衍、不推卸责任的中层管理者将是一个企业团队的栋梁干部。
当我们的下属犯了错的时候,如果我们的中层能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视责任如生命,就不会存在“三拍”现象,对集体负责、对工作负责,对上级和下属负责,其实真的恰恰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能为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我们能对自己工作范畴之内的事情尽职尽责以外还主动承担额外的工作,这种承担力,会让我们获得更快速的发展机会。
三、做有忠有能的中层有忠有能的中层,才是领导者眼中最好的中层。
“忠”无疑是一流的品格,要忠,但不能要愚忠!我们忠不是忠于领导,而是忠于组织,从组织目标出发,只做有利于组织的事,这样一来就可避免一味顺从领导所带的危害。
当领导的决策出现失误或偏差时,我们能站出来指出症结,为领导和组织保驾护航。
但也应该注意选择适当的方式、时间、地点。
只有敬上、尊上、助上,才会有优势,才会有机会活跃在事业的大舞台上。
中层管理者,绝不是“死干活”、流血流汗、老黄牛似的干部,我们更要懂得运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勤于实践,终生学习,做智慧型中层,就不是什么难事。
善于总结,善于汇报,重点突出,抓关键点,条理清晰,与组织决定和领导的想法保持一致。
主动创新,不逃避责任。
四、善沟通沟通是管理的最大问题。
对于我们而言,沟通牵涉到上级、下级、同级、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沟通。
在工作中出现摩擦和误会是常有的事,而且它会出现在各级之间。
主动与上级沟通,很多问题很可能就会被上级淡化甚至忘记。
读懂上级,有一双善于发现领导优点的眼睛,不在意上级的“傻”,只在意自己的工作是否到位。
理解万岁:先理解上级的不理解。
想成功,一定要懂得先付出;要才高八斗,但又不能傲气冲天,拉近与上级的距离,将会使我们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许多看似不起眼,漫不经心的安排,或许就蕴藏着我们发展的最大机会。
着眼全局看问题,避免提过于理想化的意见,注意语气缓和,切忌掺杂个人情感,提出问题的同时,一定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有余地。
不轻言放弃,不急于申辩,通过实际行动做出业绩。
这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沟通方式。
总之,一个最好的中层,是一个具有大境界、精于业务、善于总结,善于汇报的中层。
是一个勇当下级学习的标杆,终身学习,能读懂上级的中层。
做最好的中层读后感培训专家吴甘霖和邓小兰所著的《做最好的中层》一书深刻剖析和阐述了做一个最好的中层干部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质。
第一部分(怎么想)用递进的方法谈到了中层干部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让中层干部全面提升精神境界,成为单位发展的关键力量;第二部分(怎么做)提出了与上级有效沟通、保证完成任务、做解决问题的“高手”和打造高绩效团队的核心能力建设问题,造就中层干部的能力飞跃;第三部分(怎么超越)主张中层干部不能拘泥于自己的优秀、自己的部门和自己的位置,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实现超越。
这本书让我们用全新的方法思考问题,意识到自身的差距,提供了改进的办法,对我们的工作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和启示作用。
结合余世维博士的几个观点,谈谈我读完此书后的感想和心得。
一、做正确的人最好的中层干部是什么样的人?是上级心中正确的人。
上级将一个部门,一类业务交给你,就是信任你,依赖你,希望你将事情做好,他相信他选择的人是正确的。
做一个中层干部首先要当好一位被管理者,这是角色定位的要求。
如何当好一个被管理者呢?这其中就涉及到要忠诚、要能忍辱负重、要能承担和要有大境界等品质因素,还涉及到要拥有智慧、善于总结汇报、能够主动创新等能力因素。
是下级心中正确的人。
下级是业务的具体操作者,是任务的具体执行者,是你所领导的部门的基本组成者,在你手下做事,不希望成天跟着你挨骂受气、心灰意冷,也不希望成天跟着你混混沌沌、一事无成,而是希望有成绩,能成长。
如何当好一个管理者呢?要有战略的水平和思维,要能激励和关心下级,要用严格的制度管人,要打造高绩效团队,发挥团队的最大价值。
我亲历过这样一件事。
单位刚从乡镇调来一位年轻干部,他报到当天就碰到开大会,临时来了个紧急的重要材料要写,领导要将任务分配下去。
当领导问到:“谁能担此重任啊?”这位年轻人激情昂扬地要求将任务分配给他。
领导说:“年轻人刚来,有激情是好的。
但是你刚来,还没有熟悉我们单位的业务和全市的情况,你怎么能接受这样的任务呢?我们不能闭门造车,瞎写一通,不能只是在老材料上改来改去,更不能利用网上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资源,我们必须要有我们的语言,必须要有我们的不断更新的观点。
”这个任务当然就交给了有经验的老同志了。
这个故事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将自己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头羊”来看。
我们在分解一个任务时,一定要找到正确的人来做这个工作,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业绩。
第二,将自己作为为领导解决问题的下级来看。
当领导分配一项任务时,一定要衡量自己和自己团队的能力,不能做个只会拍胸脯表态,到时候完不成任务就拍屁股走人的夸夸其谈者和责任推卸者。
不要一味地追求高的关注度,还要追求高的执行力。
工作不是凭一时之气,还要凭能力。
你只是上级领导的团队中的一支,可能会有更合适的团队适合这样的工作。
二、做正确的事当你的上级将工作分配给你这个正确的人之后,不要急着解码,你应该将任务反复地斟酌,这个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的单位发展是否有益?如果一件工作的起点都是错的,那你和你的团队即使出再大的力,也只是南辕北辙,偏离了方向,离正确的结果会更远,也许会造成单位不可估量的损失。
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你完全应该摸清楚领导的初衷,和上级有效的沟通。
为领导把握方向,当好司机,当一切沟通好,目标明确后,再加大马力,向正确的方向努力,达到集团利益最大化。
有一个单位在接到市直单位将要下乡结对帮扶的通知后,领导迅速成立了工作专班,工作专班马上开赴原来的联系村,制定了工作方案,开展工作起来。
突然,有声有色的工作断然终止,为什么呢?因为这次市里定的村是发展滞后的后进村和村级组织力量不强的落后村,而不是原来的联系村了。
这样大家的热情受到了打击,重新开始工作时没有了原来的干劲。
如果在任务下达时,专班负责人多和领导沟通,多和市里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的部门联系,就不会有这样的周折,费这样的力了。
所以我们的方向一定要正确,要做正确的事。
三、把事情做正确人员选正确,方向定正确,剩下的事就是这些中层干部要把事情做正确了。
做正确,就是解决问题,就是完成任务。
前面两个环节处理得再好,最后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也是前功尽弃。
如何把事情做正确呢?这就要抓住关键点,能够创造条件,善于借助多种力量,注重效率,用制度管人,追求完美,绝不得过且过。
把事做成功才是硬道理,把刻在岩石上的目标实现才是中层干部们的追求。
说说诸葛亮的故事,他应该说是中层干部的典范了。
他隐居隆中,甘当布衣,躬耕南阳,自比于管仲、乐毅。
刘备三顾茅庐,认定了他这个正确的人,请他出来共同兴复汉室,做这件正确的事。
他尽心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功勋卓著,拜为丞相。
刘备死后,又继续辅佐刘禅,先后六次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后死于军中。
在出师北伐的前夕,诸葛亮写下了著名的《出师表》,分析“危急存亡之秋”的形势,批评刘禅的错误做法,希望他赏罚分明,抛掉偏私之心,广开言路,励精图治,告诫他要“亲贤臣,远小人”,并推荐了负责宫廷、军营之事的具体人选。
忠君爱国之心真挚感人,陆游曾发出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感慨。
诸葛亮用自己的生命证明,把事情做正确是可以名垂青史的。
这本书指导性极强,我们应该认真领会,争取做最好的中层。
《做最好的中层》读后感精选学习了《做最好的中层》这本书,感受颇深。
书中说到中层有三类:一流的中层,将自己当作栋梁,是公司的中流砥柱,主动担起公司的重任;二流的中层,将自己当作夹心饼,被动地完成任务;三流的中层,处处埋怨,只会发牢骚,最终一事无成。
作为一名中层,我也有同感。
由于处在特殊的岗位,负责公司井场信息化建设,面临很多的挑战。
在工作中常常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由于井场信息化建设刚起步,事情多,边上井生产服务还要边修改完善软件,另外软件还在试用期,经常出问题,对平台管理也在摸索中,因此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如甲方经常会批评数据不准确、传输不及时,工作部同事及基层员工也误会,报怨增加了工作量不说,软件用起来也不顺手,甚至批评研究院的人员态度生硬,信息所的下属也抱怨说天天让分队的人改,他们理都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