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法律基础【考点回顾】【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形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C.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为实施宪法和法律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发布地方性法规『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宪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因此A错误。
行政法规是由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未实施宪法和法律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因此C错误。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发布地方性法规,因此D错误。
【例题·单选题】下列对法所作的分类中,以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进行分类的是()。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C.实体法和程序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进行分类,可将法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因此应选B。
【例题·多选题】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有()。
A.法是各阶级综合意志的体现B.法体现的是国家意志C.法必须经过国家制定才得以形成规范,因此具有国家意志性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法不是超阶级的产物,不是社会各阶级的意志都能体现为法,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选项A不正确。
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制定、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也是统治阶级把自己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的两条途径。
选项C 不正确。
【例题·多选题】根据我国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无国籍人B.流动性农村小商贩C.北京大学D.红十字会『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法律关系主体包括:公民(流动性农村小商贩);机构和组织(法人)(北京大学、红十字会);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无国籍人)。
因此以上四项均正确。
【例题·多选题】根据我国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A.自然灾害B.房屋C.智力成果D.荣誉称号『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自然灾害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属于法律事实中的法律事件,因此A错误。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房屋);非物质财富(智力成果、荣誉称号);行为;人身。
因此BCD选项正确。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客观事实中,属于法律事件的有()。
A.某服装厂与供货商订立了一份合同B.张某偷盗公司财物C.战争爆发D.雅安地震『正确答案』CD『答案解析』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划分为两大类: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订立合同和偷盗财物,可以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属于法律行为,不是法律事件,AB选项错误。
战争爆发和地震,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属于法律事件,CD当选。
【例题·多选题】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作出,法律行为分为意思表示行为和非表示行为,以下属于非表示行为的有()。
A.立遗嘱B.缔结婚姻C.拾得遗失物D.发现埋藏物『正确答案』CD『答案解析』立遗嘱和缔结婚姻,均需作出意思表示,因此属于意思表示行为,AB选项错误。
而拾得遗失物和发现埋藏物,不需作出意思表示,属于非表示行为,因此CD选项正确。
第二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考点回顾】【例题·单选题】甲、乙签订买卖合同同时签订仲裁协议,后双方发生合同纠纷,在仲裁庭首次开庭时,甲对双方事先签订的仲裁协议效力提出异议,对该案件的下列处理方式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应由仲裁委员会首先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决定B.甲可以请求法院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裁定C.该仲裁协议有效,仲裁庭继续仲裁D.该仲裁协议自然失效『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而本题中是在首次开庭“时”提出异议,因此该仲裁协议依然有效,仲裁庭应继续仲裁。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仲裁裁决的表述中,不符合仲裁法律制度规定的是()。
A.除当事人协议外,仲裁不公开进行B.仲裁员应实行回避制度C.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D.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并不是“应当”,因此D选项不符合规定。
【例题·单选题】甲、乙因合同纠纷申请仲裁,仲裁庭对案件裁决未能形成多数意见,关于该案件仲裁裁决的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应当由仲裁庭达成多数意见,并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B.应当由仲裁庭达成一致意见作出裁决C.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D.提请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
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例题·单选题】A的户籍地在甲市,经常居住地是乙市,2013年2月,A与B在丙市签订了买卖合同,合同中未约定纠纷管辖法院,后因B未将货物如约在乙市交付给A而发生纠纷,A欲起诉B,此时B已因诈骗被监禁于丁市监狱。
下列对合同纠纷有管辖权的法院是()。
A.甲市法院B.乙市法院C.丙市法院D.丁市法院『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或者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乙市)人民法院管辖。
【例题·单选题】甲、乙的房屋租赁合同期限为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
双方约定预付租金,半年一付,2013年8月31日甲居住满半年但未支付下半年租金,乙也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
2013年11月9日,甲明确告知乙,其因经济困难不能支付到期租金。
根据有关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A.自2013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B.自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C.自2013年11月9日至2015年11月9日D.自2013年11月9日至2014年11月9日『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特别诉讼时效。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适用1年的特别诉讼时效,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计算,本题2013年9月1日甲应当知道乙已经延付租金。
【例题·单选题】老赵于1992年7月1日因鼻窦炎在医院进行了手术。
2011年7月10日,老赵的鼻子开始流脓,2011年8月1日经鉴定流脓与当年的手术有关,则老赵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是()。
A.2012年7月31日之前B.2013年7月31日之前C.2012年6月30日之前D.诉讼时效期间已过,法律不再予以诉讼保护『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例题·单选题】王某租赁张某一套住房,租赁期间为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约定2009年6月30日之前支付房租,但王某一直未付房租,张某也未催要,12月1日,该地区发生洪水,危害直至1月31日才消除,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张某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是()。
A.2010年6月30日之前B.2010年7月31日之前C.2010年8月31日之前D.2011年7月30日之前『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例题·多选题】下列属于平等主体间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有()。
A.仲裁B.民事诉讼C.行政复议D.行政诉讼『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作为平等民事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只能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解决争议。
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适用于解决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因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争议,是对纵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
因此应选AB。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仲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仲裁协议应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B.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C.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D.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以上四个选项的说法均正确。
【例题·多选题】在民事诉讼活动中适用回避制度的人员有()。
A.审判人员B.翻译人员C.鉴定人D.证人『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适用回避制度的人员包括参与某案件民事诉讼活动的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因此应选ABC三个选项。
【例题·多选题】关于民事诉讼与仲裁法律制度相关内容的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有()。
A.民事经济纠纷实行或裁或审制度B.民事诉讼实行一审终审制度,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C.民事诉讼与仲裁均应开庭进行D.民事诉讼实行公开审判制度,仲裁也公开进行『正确答案』BD『答案解析』民事诉讼实行二审终审制度,因此B选项错误。
仲裁不公开进行,因此D选项错误。
【例题·多选题】A地甲企业与B地乙企业签订运输合同,约定由乙企业将一批海鲜由C地运输至E地,途经D地时因大雪造成高速路封路,导致乙未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将货物运达,致使甲企业蒙受重大损失,甲企业拟对乙企业提起诉讼,其可以选择提起诉讼的法院有()。
A.A地法院B.B地法院C.C地法院D.D地法院E.E地法院『正确答案』BCE『答案解析』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C 地)、目的地(E地)或者被告住所地(B地)法院管辖。
【例题·多选题】甲企业得知竞争对手乙企业在M地的营销策略将会进行重大调整,于是到乙企业设在N地的分部窃取乙企业内部机密文件,随之采取相应对策,给乙企业在M地的营销造成重大损失,乙企业经过调查掌握了甲企业的侵权证据,于是分别到甲住所地人民法院、M地人民法院、N地人民法院起诉。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N地属于侵权行为实施地,M地属于侵权结果发生地B.三地法院对该案件均有管辖权C.只有乙住所地人民法院、M地人民法院拥有管辖权D.若乙最先向甲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则该案件的管辖法院即为甲住所地人民法院『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立案在先非起诉在先: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例题·多选题】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