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
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大部分学生聪明,上进心强,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较认真,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也出于一些安全方面的考虑,本学期,主要是在课堂内开展教学,以儿童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操作、探索、调查、游戏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总体目标: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3、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4、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教学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活动。
2、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探索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多动手实践,多动脑思考和多动口表达。
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3、搞好分层教学,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4、在活动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充分自由,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灵活的活动时间。
学生可以充分自主、自由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创新。
四、教学进度
小学教学进度表
《健康饮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孩子的饮食以副食品为主。
这就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乱挑食、爱吃零食的不良现象。
常以零食为主,三餐不按时吃,这样既不符合饮食卫生,又严重地危害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既助长了小学生追求名牌、追求奢华、追慕虚荣的风气,又毒害了小学生的心灵。
所以培养小学生正常饮食的良好习惯,确保小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亟待探究解决的实际问题。
我们力求通过以“小学生的饮食与营养情况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规范小学生的饮食习惯,正确引导营养方向,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活动总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对食物的关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食物的功用,让食物更好地为我们健康成长服务。
2、使学生了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和健康饮食的小常识,提高对健康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并讲究饮食卫生。
能力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自己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通过访问、调查、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办手抄报,写标语、建议书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饮食与营养”的宣传活动。
情感与态度目标:
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养成合理的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浪费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三、活动方式:
调查访问宣传资料收集参与体验
四、活动适用对象:二年级学生
五、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总1)
具体目标:明确研究主题,建立研究小组,准备实施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研究主题
民以食为天”,饮食似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条件反射。
在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时代,吃饭只是为了填饱肚皮。
当人们再也不必为了“一日三餐”的着落而犯愁时,吃饭成了享受,成了一门艺术。
吃什么最好,怎么才能吃得科学合理,吃出健康,更成了当今社会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那么关于吃的方面你肯定想了解很多东西。
此次我们要以“饮食与营养”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探究活动。
二、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1)、食物可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谷类食物——如米饭、馒头、面条、窝窝头、烧饼、玉米、红薯等等;新鲜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煮黄豆、豆腐、豆腐脑、豆干、豆浆等等。
动物性食物——鸡、鸭、鱼虾、肉、蛋和奶)(2)、每一种食物分别有哪些营养价值?
三、小组拟订活动方案
(1)、教师宣布组织形式。
(2)、班内分组,注意男女的平衡及不同能力,不同性格倾向学生的平衡,明确组内分工,选出小组负责人。
(3)、活动方案的设计表格如下: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了解食物营养
活动一:调查交流食物的营养价值。
(总2)具体目标:
1、通过调查活动,了解每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时间:课外1周,课内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各研究小组分头行动,通过观察、调查、上网、查阅书籍、咨询他人等方法了解食物所具备的营养物质。
二、做好活动时的研究记录
四、班内进行交流
五、教师总结归纳
谷类食物:这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
新鲜蔬菜和水果:此类食物主要提供维生素C、胡萝卜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
动物性食物:此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 和B族维生素。
大豆及其制品:此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
活动二:自我饮食习惯调查(总3-4)
具体目标:
1、了解自我饮食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2、培养学生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的能力。
活动时间:课外1周,课内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出示自我饮食情况调查表
早餐
注:喜好程度分为非常喜欢、一般、不喜欢三种。
份量分为很多、适量、较少三种。
加餐(包括零食)
二、做好为期一周的观察和记录
三、交流展示
四、针对自我饮食习惯,进行评价,提出合理性的意见和建议
提倡均衡饮食
活动一:如何做到饮食均衡、适量(总5—6)具体目标:
1、明白饮食必须做到均衡、适量,才能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2、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活动时间:课外1周,课内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调查研究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危害
二、交流汇报调查情况
三、讨论
(1)人们饮食为什么要注意营养的搭配?
(2)怎样合理安排饮食,才会使营养均衡
四、介绍平衡膳食的营养特点:
1、小学生每天应吃的食物有:
第一类食物:米饭、馒头、面条、玉米、红薯共375克,主要摄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
第二类食物:肉75克、鱼虾类25克、蛋25克、奶及奶制品200克,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第三类食物:大豆及其制品75克,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
第四类食物:水果75克、蔬菜250克,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
第五类食物: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提供热能。
2、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1)膳食食物要多样化
(2)要有合理的膳食制度
按照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正常情况下,一般每日三餐比较合理,两餐的间隔以4~6小时合适。
各餐数量的分配要适合劳动需要和生理状况,较适宜的分配为:
早餐占全天总热能的25%~30%,午餐占全天总热能的40%,晚餐占全天总热能的30%~35%。
六、教师总结:
活动二:我是小小营养师(总7—8)
具体目标:
1、懂得饮食要适时、适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2、学会对日常食物的合理搭配
活动时间:课外1周,课内2课时
活动过程:
一、调查身边的小伙伴们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营养习惯,给他们提提建议
调查表
二、出示一名小学生的一周午餐食谱(供参考)
期一午餐:米饭、鱼香肉丝、青菜炒蘑菇、番茄蛋片肝丝汤、香蕉
午点:豆沙粢毛团
星期二午餐:玉米饭、五香板鱼烩素丝、葱花肉糜豆腐汤、龙虾片
午点:酱黄豆粥
星期三午餐:虾皮香干菜肉大馄饨、面包
午点:花生血糯赤豆羹
星期四午餐:鸳鸯蛋、胡萝卜卷心菜、虾皮紫菜汤、苹果
午点:花卷
星期五午餐:米饭、咖喱鸡翅、小白菜炒香干、番茄土豆丝汤
午点:饼干、橙汁鱼肝油
三、出份营养套餐小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