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实务与案例
※征收管理
一、纳税人认定管理 二、纳税申报管理 三、出口退(免)税管理 四、增值税专用发标管理
※会计处理
1.正确计算应纳税额、出口退税额, 准确填制纳税申报表等信息资料。 2.为纳税筹划提供信息。 3.落实筹划方案。
◇经典案例
一、纳税人身份的选择
增值率=(销售收入-购进项目价值)÷购进项目价值
4.明确纳税筹划对象可以使财务人员全 面、完整地组织企业的纳税工作,不至于出 现纰漏和差错,积极稳妥地防范纳税风险。 5.明确纳税筹划对象可以使纳税筹划工 作规范化和程序化。
※纳税筹划对象的内容 一、行为对象 筹资行为、投资行为、经营行为、分配 行为 二、要素对象 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 应纳税额、纳税地点、纳税期限、征收管理、 会计处理
※会计处理
1.正确计算应纳税额,降低涉税风险 2.对于兼营行为应分别核算 3.组织协调纳税人各部门落实预定的筹 划方案
◇经典案例
一、降低营业额:案例1 二、分解营业额:案例2 三、开具发票的时间:案例3 四、优惠政策的利用:案例4 五、营业税税目的选择:案例5
◎消费税筹划实务
◇消费税特点分析
4.对夜总会、歌厅、舞厅、射击、狩猎、 跑马、游戏、高尔夫球、游艺、电子游戏厅 等娱乐行为一律适用20%的税率 5.保龄球、台球适用5%的税率,税目 仍为娱乐业
※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应税营业额×适用税率
※纳税期限
一、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二、营业税的纳税期限
※纳税地点
营业税的纳税地点原则是属地征收,即 在应税行为发生地缴纳税款。
※应纳税额
基本计算公式:
实行从价定率计征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 =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实行从量定额计征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 =应税消费品的数量×消费税单位税额
税法关于应纳税额的规定内容: 一、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税额的扣除 二、税额减征 三、出口应税消费品的退(免)税 四、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
※征收对象 一、基本规定 二、特殊项目 三、特殊行为 四、其他特殊规定
※税率
一、税率 二、征收率 三、特别规定
※计税依据与应纳税额
一、一般纳税人的计税方法 二、小规模纳税人的计税方法 三、进口货物的计税方法 四、出口退(免)税的计算方法
※纳税期限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二、纳税期限
※纳税地点
※纳税筹划的性质 一、税金的本质 二、纳税筹划的性质 三、纳税筹划与税收基本特性的关系
※纳税筹划的特征 一、选择性 二、机会性 三、风险性 四、时效性
※纳税筹划的误区 误区一:盲目筹划 误区二:强行筹划 误区三:孤立筹划 误区四:片面筹划 误区五:定期筹划 误区六:专家筹划
※纳税筹划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二、经济性原则 三、综合性原则 四、预见性原则
◇筹划策略与实务
※纳税义务人 一、增值税纳税人的选择 二、增值税两类纳税人身份的选择 三、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征税对象
第一类是无附加条件的货物。 第二类是有附加条件的货物。 第三类是有特定销售方向的货物。
※计税依据
一、销售收入的筹划
二、购进额
※税率
一、13%的低税率 二、零税率 三、6%的征收率 四、4%的征收率
◇筹划策略与实务
※纳税义务人
一、采用政策适合法 二、在税种之间进行选择 三、回避纳税义务
※征税对象
由于营业税是按行业设置税目,不同税 目适用的税率也不尽相同,而在现实中,纳 税人可以改变某些经济行为的性质,选择对 自身有利的税目进行纳税,从而达到少纳税 的目的。
※计税依据
一、选择税收优惠的计税依据 二、降低计税依据 三、分解营业额
◇纳税筹划对象
※纳税筹划对象的含义 一、行为对象 二、要素对象
※纳税筹划对象的重要性 1.明确纳税筹划对象可以使纳税筹划 工作更具针对性,易于发现筹划的重点。 2.明确纳税筹划对象可以使财务人员 把握纳税筹划的目标,并且始终围绕着筹划 目标进行筹划工作。 3.明确纳税筹划对象可以使财务人员 更容易发现纳税筹划的方法。
◇纳税筹划目标
※一般目标 一、不纳税 二、少纳税 三、缓纳税 四、降低纳税风险
※具体目标
一、纳税义务人 二、征税对象 三、计税依据 四、税率 五、应纳税额 六、纳税地点 七、纳税期限 八、征收管理 九、会计处理
◇纳税筹划方法
※纳税筹划方法分类 一、组织改造法 二、行为优化法 三、技术处理法 四、政策适应法
◎增值税筹划实务
◇增值税特点分析
◇筹划对象法律规定
◇筹划策略与实务
◇经典案例
◇增值税特点分析
1.普遍征收 2.间接计税 3.价外计税 4.税率简化 5.专用发票
6.区别对待 7.增值链 8.增值税的负税人是最终消费者 9.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大多针对征税对象
◇筹划对象法律规定
※纳税义务人 一、基本规定 二、两种类型 (一)一般纳税人 (二)小规模纳税人
※纳税期限
一、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一)销售应税消费品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 (二)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 (三)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 (四)进口应税消费品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
二、消费税纳税期限
※纳税地点
1.向纳税人核算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2.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代收代缴税款。 3.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 4.向纳税人核算地或所在地缴纳税款。 5。向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
※征税对象
1.对人类健康、社会生活以及生态环 境等造成危害的特殊消费品 2.奢侈品和非生活必需品 3.高能耗和高档消费品 4.不可再生的资源类消费品
※计税依据
一、从价定率计征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的确定
1.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
2.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
※纳税期限
1.推迟营业收入的确认,延缓纳税义 务发生的时间 2.开具发票与收取款项尽量同步 3.尽可能核定较长的纳税期,使税款 延迟缴纳
※纳税地点
营业税的纳税地点原则上是属地征收。 纳税人可以按规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申报 纳税地。
※征收管理
1.纳税申报管理,要求纳税人正确、 及时进行申报; 2.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的审批管理; 3.外出经营活动的报验管理。
※征收管理
消费税的征收管理主要包括纳税申报管 理和出口退(免)税管理。
※会计处理
一、科目设置 二、账务处理
(一)销售应税消费品 (二)用应税消费品进行非货币交易或抵偿债务 (三)视同销售 (四)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
(五)外购应税消费品 (六)出口应税消费品 (七)应税消费品的包装物 (八)金银首饰零售 (九)缴纳消费税
※税收优惠
一、免征增值税的项目 二、适用低税率的项目 三、出口退税的项目 四、增值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
※征收管理 一、纳税人的认定管理 二、纳税申报管理 三、出口退(免)税管理 四、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一般纳税人的会计处理
一、科目设置 二、账务处理
※小规模纳税人的会计处理 1.购入材料 2.销售货物 3.上交增值税
1.固定业户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 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2.固定业户到外县(市)销售货物的, 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 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其机构所在 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3.非固定业户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应当向销售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4.进口货物,应当由进口人或其代理 人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 5.非固定业户到外县(市)销售货物 或者应税劳务,未向销售地主管税务机关申 报纳税的,由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 税务机关补征税款。
※应纳税额
1.出口退(免)税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2.出口退(免)税的货物范围; 3.出口退(免)税的企业范围; 4.出口退(免)税适用的退税率; 5.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
※纳税期限
一、推迟销售的确认时间 二、推迟缴纳税款 三、延期纳税
※纳税地点
增值税纳税地点筹划的目标是 根据纳税人的经营特点以及购销方 式等选择合适的纳税地点。
◇筹划对象法律规定
◇筹划策略与实务 ◇经典案例
◇消费税特点分析
1.消费税是特定征收的税种 2.消费税是全额征税的税种 3.消费税是价内税 4.消费税是一次性征收 5.消费税的计税依据与增值税相同
◇筹划对象法律规定
※纳税人
一、生产应税消费品的纳税人 二、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纳税人 三、进口应税消费品的纳税人
◇筹划策略与实务
◇筹划对象法律规定
※纳税人
一、纳税人义务人
二、扣缴义务人
※征税对象
一、地域范围 二、应税项目 三、有偿
※计税依据
一、交通运输业 二、建筑业 三、金融保险业 四、邮电通信业
五、文化体育业 六、娱乐业 七、服务业 八、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
※税率
1.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 文化体育业,税率为3% 2.服务业、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 金融保险业,税率为5% 3.娱乐业执行5%~20%的幅度税率
二、税种选择 税法对纳税人发生的混合销售行为和兼 营行为的有关规定为纳税人选择缴纳增值税 或营业税提供了机会。
三、如何增加进项税额:案例1 四、销售方式的选择:案例2 五、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选择:案例3 六、代销方式的选择:案例4 七、根据销售对象设计筹划方案:案例5 八、销售固定资产的定价技巧:案例6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3.进口的实行从价定率征税办法的应税消费品 组成计税价格=(到岸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二、从量定额计征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的确定
※税率
一、兼营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应分别核算, 未分别核算的,按最高税率征税。 二、应税消费品与非应税消费品,及不同税率 的应税消费品成套销售的,应根据组合产制 的销售金额按应税消费品的最高税率征税。 三、卷烟适用税率的规定 四、酒及酒精适用税率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