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我镇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为我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净化文化环境。
根据《邳州市2011年“扫黄打非”工作方案》的安排,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铁富镇2011年“扫黄打非”工作方案。
一、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5月,配合上级开展以“打击假报刊、假记者、假记者站、假新闻”和治理网上有害信息为重点的集中行动。
在县“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严厉打击假报刊、假记者、假记者站、假新闻,严厉打击以记者身份招摇撞骗、敲诈勒索、聚敛钱财和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活动,对典型案件及时上报,公开曝光。
第二阶段,6月上旬至7月中旬,以印刷复制、运输环节为重点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配合上级对印刷复制行业进行的集中整治,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印制活动,深入清查镇域范围内的经营业主,从严处罚生产盗版和非法出版物的企业,深挖地下印刷复制窝点,发现违法窝点,坚决打击,绝不手软。
二是配合有关部门在运输环节上的检查,防止非法出版物和侵权盗版制品传播扩散。
三是学校暑假开始后,集中检查校园周边文化市场,重点查缴以未成年人为销售对象的有害印刷复制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特别是出版、印制单位的责任。
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的管理,坚决取缔“黑网吧”,严肃查处利用互联网提供侵权和违法有害信息服务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阶段,8月上旬至10月底,以整治市场为重点开展集中行动。
主要任务一是高密度检查出版物、互联网上网服务等经营场所,实施重点监控和反复巡查。
国庆节前后,进一步强化防范措施、加大检查力度,确保我镇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二是在上级的指导下,密切关注网上舆情信息动态,发现有害信息,及时上报。
二、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
1、强化市场监管。
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日常监管,着力治理制售非法出版物和文化垃圾问题,着力整治兜售盗版和非法出版物的游商、地摊和无证照经营者。
建立和完善24小时接受举报机制,及时向县“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文化市场重要动态。
针对2011年重大庆典、重要活动和敏感日期,制定周密的“扫黄打非”工作预案,细化各项预警措施,一旦发生突出事件,立即启动应急机制,防止事态扩大。
2、严厉打击违法犯罪。
依法加大对走私、制售非法出版物和传播违法有害信息的打击力度,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力。
认真执行上级相关规定,及时将涉嫌刑事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
处罚。
3、加大宣传报道力度。
进一步加强“扫黄打非”工作的宣传,动员广大群众支持、参与“扫黄打非”工作。
多形式、多角度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宣传报道。
深刻揭露制黄贩黄、侵权盗版等非法出版活动的严重危害性,宣传“扫黄打非”的重大意义和各地取得的工作成效,增强公众自觉抵制非法出版物和盗版制品的意识。
三、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1、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坚持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认真贯彻“扫黄打非”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要求,在坚持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的“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体制不变的前提,成立铁富镇“扫黄打非”领导小组。
由政工书记邹强同志任组长,宣传委员赵成州同志任副组长,镇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由赵成州同志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铁富镇“扫黄打非”日常工作的开展。
2、落实工作责任。
铁富镇“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邹强同志为铁富镇“扫黄打非”工作第一责任人。
将“扫黄打非”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坚决避免发生有案不查、重案轻罚的现象。
其余副组长、成员及其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加大基础保障力度。
党委、政府要切实关心“扫黄打非”工作队伍,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在条件允、将“扫黄打非”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经费逐年增加、足额落实,并实行专款专用,不得以收定支。
“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要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重点,抓好“扫黄打非”队伍培训、建设工作,积极引进和培养熟悉法律、经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业务技术人才,提高“扫黄打非”队伍专业化水平。
4、加强对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教育管理。
党委、政府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自觉抵制和远离非法出版物和各类文化垃圾。
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遵纪守法,不私自携带违禁出版物和印刷品入境,不参与非法出版活动,不传播违法有害信息。
对从事、参与、纵容、保护非法出版活动以及渎职的党员、干部,所在单位要严肃处理;对情节严重的,上报纪检监察部门依纪、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镇直各单位、部门要按照本方案的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确保我镇文化市场繁荣健康有序,全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各村委会,镇直各单位:
为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促进我镇文化市场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营造有利于和谐临湖的社会环境,根据市、县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强化日常监管,随时掌控信息,确保中央明令查禁的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不在我镇印发传播,确保制售盗版出版物活动没有立足之地,确保不发生干扰大局、影响移风形象的事件,进一步规范和净化文化市场。
二、工作重点
(一)以封堵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为重点,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摸排工作。
根据市扫黄打非领导小组统一要求,加大对非法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的防范措施和查堵力度,确保此类出版物不在本镇印刷、发行,不流入市场。
各管区、公安派出所、工商所要加大对市场及工商业户的管理力度,做到出版物市场天天查,其他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加大对网吧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各中小学周边区域以及农村集贸市场等游商浮贩活动频繁区域。
(二)加大对村庄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保护知识产权。
坚持每月一次联合集中行动,
依法收缴各类侵权盗版出版物,清理取缔销售盗版音像、计算机软件和书刊的无证照经营者以及游商地摊,重点是农村集贸市场。
(三)重点打击网吧等无证照经营场所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等违规行为。
重点打击“黑网吧”和利用农村信息服务站、电脑学校、劳动职业技术培训班、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房等名义变相经营“网吧”的行为或以学校设备经营“网吧”的行为,严厉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未按规定核对、登记上网消费者有效身份证件等违规行为。
三、切实抓好集中治理行动
以封堵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打击淫秽色情出版物和查处取缔非法报刊为重点,牢牢抓住封堵入口监控源头和净化市场两个关键环节,在坚持“反盗版天天行动”的同时,开展三次集中治理行动。
(一)开展以扫除淫秽色情出版物为重点的集中治理行动(7月至8月)。
公安、工商等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组织开展淫秽色情光盘、口袋书和有害卡通画册、游戏软件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区域是学校周边的地摊游商浮贩和农贸市场。
(二)开展以打击盗版教材教辅读物为重点的集中治理行动专项治理(8月-9月)。
组织教委对各学校教学用书发及周边的书店、书摊进行全面检查,全面清理教材教辅读物市场。
认真检查各级学校征订、购买、使用教材教辅读物的情况。
(三)开展以取缔无证、查处违规印刷复制业专项治理行动(10月-12月)。
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力量对全镇的印刷复制业进行一次全面的整治,通过进行明查暗访,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的印刷复制企业,坚决取缔无证照印刷窝点,严厉打击盗版盗印和制假贩假的犯罪团伙。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高效集中的统一领导机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落实和强化部门“扫黄打非”工作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制。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村书记、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村和本部门的“扫黄打非”工作。
对在“扫黄打非”工作中因失职渎职,造成文化市场问题突出、秩序混乱和恶劣影响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充分发挥镇文化站的管理职能,将“扫黄打非”工作作为年度考核主要内容之一,通过管理网络建设、构建无缝式管理体系,确保辖区内不留死角。
(二)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能力。
加强“扫黄打非”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
确保“扫黄打非”工作必要的经费投入。
(三)随时掌控信息,密切与县“扫黄打非”领导小组联系。
在各村庄、集市设立信息员,随时掌握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镇打黄扫非领导小组,对重大事件在第一时间报县执法部门查处。
(四)加强社会监督,建立机动灵活的多方协调机制。
充分发挥社会各团体作用,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扫黄打非”工作。
充分发挥老干部、学生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扫黄打非”奖励举报制度,保护举报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文化市场监管和“扫黄打非”工作,进一步建立“扫黄打非”长效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