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石室联合中学金沙校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同学进行了煅烧石灰石的实验,过程如下(假设杂质不发生变化,酒精喷灯中的燃料是酒精C2H5OH)。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步骤Ⅰ可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B.步骤Ⅱ、Ⅲ可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氧化钙C.白色固体M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D.白色固体M中钙元素的质量等于煅烧前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答案】B【解析】A、由于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该实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B、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化合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C、由于石灰石中含有杂质,白色固体M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杂质,可能含有碳酸钙;D、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化合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固体M中钙元素的质量小于煅烧前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故选B.点睛:分析反应后的成分是,除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2.现有一包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种,溶液中溶质为n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m=2,则n=2或3 B.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 48g,则m=4 C.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D.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答案】B【解析】【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Zn>Cu>Ag,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Zn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反应完成时,Cu再与硝酸银反应.碳与硝酸银不反应。
【详解】A、当m=2时,则得到的固体为银和碳,Cu和Zn全部反应,硝酸银溶液足量,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锌;硝酸银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因此,n=2或3,故A正确;B、当上述两个反应分别恰好进行完全时,设生成银的质量分别为x,y332Zn2AgNO2Ag Zn(NO)6521613g x+=+65216=13g xx=43.2g332Cu+2AgNO=2Ag+Cu(NO)642163.2g y64216=3.2g yy=10.8g当锌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为:3.2g+43.2g=46.4g,铜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最大是:43.2g+10.8g=54g,由于金属的质量是48g,46.4g<48g<54g.由此可知,锌完全反应,部分铜已参加反应,所以,固体物质有银、铜和碳三种,即m=3,故B不正确;C、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故C正确;D、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4g+2g=56g,故D正确。
故选B。
3.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C.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m表示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答案】D【解析】A.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
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使溶液的酸性变弱,溶液pH变大,但是始终呈酸性,不会出现pH等于7或pH大于7;B.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随酸的加入,pH不断减小,刚好完全反应pH等于7;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pH小于7;C. 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开始,随食盐的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锌先反应完,但是铁比同质量的锌生成氢气多。
选D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4.金属钠非常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也易与水反应。
现将5.4g 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样品放入150g 16%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9.8g 蓝色滤渣。
(已知样品成分仅为Na 和Na 2O ,相关反应①222Na 2H O 2NaOH H +=+↑②22Na O H O 2NaOH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 .最终所得溶液中存在两种溶质B .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5.5gC .原混合物中钠元素质量为4.6gD .原混合物中钠和氧化钠的质量比为46: 31【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 、将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22Na 2H O 2NaOH H +=+↑,22Na O H O 2NaOH +=,4224CuSO +2NaOH=Cu(OH)+Na SO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9.8g 蓝色沉淀,则该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沉淀,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y4224CuSO +2NaOH =Cu(OH)+Na SO 1608098y x 9.8g↓160y =989.8gy=16g <150g ×16%=24g 80x =989.8gx=8g 故硫酸铜过量,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铜,不符合题意;B 、氢氧化钠共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得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38g 100%=4.6g 40⨯⨯ 设样品中氧化钠的质量为a ,钠的质量为5.4g-a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5.4g-a)+a 100%=4.6g 62⨯⨯,a=3.1g ,钠的质量为:5.4g-3.1g=2.3g设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222Na+2H O=2NaOH+H4622.3g m46 2.3g=2mm=0.1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5.4g+150g-9.8g-0.1g=145.5g,不符合题意;C、由B的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g,不符合题意;D、由B的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钠的质量为2.3g,氧化钠的质量为3.1g,则原混合物中钠和氧化钠的质量比为2.3g:3.1g=23:31,符合题意。
故选D。
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A选项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B选项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C选项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不能说明对应关系,因为没有具体说明金属的量;D选项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酸碱盐反应时先发生酸碱中和,然后碱盐反应产生沉淀,故答案选择C考点:酸碱盐、金属的性质、催化剂6.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是()A.Na2CO3、NH4NO3、Ca(OH)2B.Fe2(SO4)3、Na2SO4、Mg(NO3)2C.AlCl3、Ba(NO3)2、CaCl2D.Na2CO3、AgNO3、BaCl2【答案】C【解析】A、Ca(OH)2和Na2CO3能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不能大量共存;NH4NO3、Ca(OH)2会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Fe2(SO4)3溶于水呈黄色;C、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D、AgNO3、BaCl2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Na2CO3、BaCl2能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不共存。
故选C.点睛:熟记常见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等;常见溶液的颜色:含亚铁离子时溶液为浅绿色;含铁离子时溶液为黄色;含铜离子时溶液为蓝色。
7.将Mg和Ag的混合物放入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预测其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和滤液的组成成分如下,其中不合理的是()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含有2种固体B.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可能含有3种固体C.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最多含有2种溶质D.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则滤液中至少含有1种溶质【答案】D【解析】【分析】将Mg和Ag的混合物放入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镁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镁再与硝酸锌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锌。
【详解】A、若滤液为蓝色,则硝酸铜未完全反应,镁已经完全反应,故滤渣中只含有铜、银两种固体,不符合题意;B、若滤液为无色,则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可能是镁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这时滤渣中含有铜、银,也可能镁置换了部分硝酸锌或恰好和硝酸锌完全反应,这时滤渣中含有锌、银、铜,也可能镁过量,这时滤渣中含有镁、铜、银、锌,故滤渣中可能含有三种固体,不符合题意;C、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滤渣中含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能是镁置换了部分硝酸锌,这时滤渣中含有铜、银、锌,滤液中含有硝酸镁、硝酸锌,也可能镁恰好与硝酸锌完全反应,或镁过量,这时滤液中只含硝酸镁,故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最多含有2种溶质,不符合题意;D、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则滤渣中不含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故滤渣中一定不含锌、镁,可能是镁置换了部分硝酸铜,这时滤液中含有硝酸镁、硝酸铜,硝酸锌,也可能镁恰好和硝酸铜完全反应,这时滤液中含有硝酸锌、硝酸镁,故至少含有2种溶质,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涉及到了优先反应原则,当金属与几种盐的混合溶液反应时,金属中最活泼的金属优先置换出最不活泼的金属。
8.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在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D.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答案】C【解析】A. 在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两者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B. 镁的活动性比锌的强,所以镁先反应完;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比锌生成氢气多。
C.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盐酸溶液的pH小于7,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的pH应逐渐减小;D. 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通常粉末状时,药品和盐酸接触更充分,反应较快;当块状石灰石反应时,速率较慢;但过氧化氢质量相同时,生成物的质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