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植物细胞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和遗传变异的基本单位,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概念与区别。
P11原核细胞: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
真核细胞:细胞内含有成形细胞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
真核细胞原核细胞1.有核膜 1.无核膜2.每个细胞有2个至数百个染色体; 2.有一个首尾相连的环状双链DNA,DNA为双链通常加上几个至40个质粒3.有膜包被的细胞器,如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 3.缺少膜包被的细胞器4.有80S核糖体 4.有70S核糖体5.通过有丝分裂进行无形生殖 5.通过裂殖进行无性生殖6.通过融合进行有性生殖 6.有性生殖未知注:S是一个沉降系数,用来测算离心悬浮颗粒沉降的速度,80S核糖体比70S核糖体的更大。
2.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
P14植物细胞特有的一些结构和细胞器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包括细胞壁、叶绿体和其他质体、液泡。
3.原生质与原生质体的区别;质膜的主要成分及生理特点。
P18~21原生质与原生质体的区别:原生质体是由原生质分化而来的结构,实际两者成分一样,只是一个讲的是物质(原生质),一个指的是结构(原生质体)。
质膜的主要成分:磷脂和蛋白质。
质膜的生理特点:质膜是一种半透膜;活细胞的膜具有选择透性。
4.细胞壁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纹孔和胞间连丝的概念。
P15~17细胞壁的显微结构: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部分。
壁上有纹孔、胞间连丝等结构。
细胞壁的超微结构:纹孔:通常初生壁生长时并不是均匀增厚的,初生壁上一些不增厚的薄壁区域叫做纹孔。
胞间连丝:相邻的生活细胞之间,在细胞壁上还通过一些很细的原生质丝,称为胞间连丝。
5.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微管、微丝和液泡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特点。
P22~29大作用。
c.细胞质分裂。
液泡液泡膜、细胞液 a.可以控制水分出入细胞;b.维持细胞内一定的膨压,使细胞处于丰满的状态以保持植物体挺直;c.各种营养及代谢产物的贮藏场所。
6质体的三种类型。
叶绿体所含的色素及功能。
P25,p133有色体、白色体、叶绿体。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
少数具特殊形态的叶绿素a分子具有光化学活性,可捕获光能转变为电能,称为反应中心色素。
绝大多数的叶绿素a与全部的叶绿素b不具光化学性,但能吸收光能并传递给反应中心色素,称为天线色素。
类胡萝卜素也是天线色素,但效率较低。
7细胞内含物的种类,淀粉、蛋白质和油脂的化学鉴定。
一、原生质:1水和无机盐,2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3酶,4核酸,5脂质,6糖类P18二、后含物:1贮藏的营养物质:淀粉粒、蛋白质、脂肪;2生理活性物质:如酶、维生素、植物激素3其他物质:糖类—主要指葡萄糖、果糖、蔗糖;有机酸;单宁;精油;花青素;植物碱;无机盐类和结晶体;p328花青素和有色体在植物花果成色中的区别p25,p32花青素:1通常溶解在溶液中;2花青素的颜色与细胞液的pH有关,酸性橙红色,碱性呈蓝色中性呈紫色,植物在开花过程中花色发生变化正是花青素对细胞液不同酸碱度的反应。
有色体:1所含色素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2容易结晶,长呈多边形、杆状、颗粒状等不规则形状;9细胞周期的概念及时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p33,p39细胞周期指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之间细胞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包括间期的G1、S、G2期和有丝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的特点不同: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茎尖、根尖以及生长快的幼嫩部位的体细胞中,减数分裂只发生在植物的生殖细胞中;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其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其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有丝分裂形成二个子细胞,而减数分裂由两次连续的分裂来完成,形成四个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无染色体配对、交换等现象,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有配对,交换分离等现象。
10细胞生长、分化、脱分化的含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细胞生长:是指细胞体积和重量的不可逆增加,其表现形式为细胞鲜重和干重增长的同时,细胞发生纵向的伸长和横向阔展分化:某些原来非活性的基因被激活。
脱分化:已激活的一些基因也可经诱导从激活状态变为非激活状态,即从“开放”基因变为“关闭”基因。
细胞全能性: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着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遗传能力。
第二章植物组织1、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概念:通常将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并互相联系在一起,执行共同生理机能的细胞群称为组织.p45类型: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
后五个又叫成熟组织。
2分生组织的类型及特点依照分生组织的来源和发展依照发生部位可分为顶端分生组织(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侧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3薄壁组织(又称基本组织)的特点和生理功能p47特点:细胞壁薄,有细胞间隙(一般充满空气),分化程度低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次生分生组织。
4输导组织p481)种类:1输送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的导管和管胞。
2输送有机养分的筛管和筛胞。
2)导管是被子植物的输水组织,每一导管都是有许多管状的死细胞以端壁连接而成的相连细胞的横壁消失或部分消失,因而成为上下贯通的多细胞长管,功能:完善的输水组织(通过导管的穿孔,侧壁上的纹孔传递)。
当植物形成新的导管后,老的导管由于侵填体的产生失去输导功能。
2)管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p50管胞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唯一的输水的管状细胞,多数被子植物中导管与管胞并存形态:细胞狭长而两端斜尖,略呈纺锤形。
横切面呈长方形或近长方形,细胞壁增厚并木化,最后原生质体消失,仅有细胞壁。
功能:水分及无机盐主要通过具缘纹孔沟通,效率不及导管;裸子植物木质部由管胞组成,起输导和支持作用。
3)筛管p50功能:被子植物输送有机养分。
形态特点:由无核但具有原生质体的生活细胞组成,在相连两个细胞的横壁上形成许多小孔称为筛孔,该横臂称为筛板。
相连两个细胞的细胞质通过筛孔彼此连接,类似胞间连丝但较粗,叫做联络索。
有些植物细胞侧壁也可。
筛管旁常有伴胞。
4)筛胞p50形态特点:单个的细胞聚集成群,细长,直径小,细胞末端渐尖。
功能: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唯一输送有机物的细胞5)侵填体:由于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涨大,通过导管侧壁上未增厚部分或纹孔侵入导管形成。
(自然产生或创伤,防止水液外渗)6)胼胝体:当筛管将近衰老时,由于胼胝质(黏性碳水化合物)不断积累,在筛板上逐渐形成了一种垫状物,将整个筛板盖住,这种垫状物叫胼胝体。
5.机械组织的种类及其特点:(1)厚角组织(活):细胞彼此接触的角隅处加厚。
硬度不强,但具有弹性,因此,它既有支持作用,又不妨碍幼嫩器官的生长。
(2)厚壁组织(死):细胞壁强烈次生加厚,细胞腔小,成熟细胞一般没有生活的原生质体。
(根据形状)纤维(根据存在的部位和细胞壁特化程度分为韧皮纤维和木纤维)石细胞6.保护组织的类型:表皮、周皮气孔的结构:(多数)由2个肾形的保卫细胞以凹入面相对,在相向面中部细胞壁彼此分离形成的开口。
气孔的作用: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周皮的概念: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是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茎及根加粗生长时形成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的一种次生保护组织。
皮孔的概念:在已形成周皮的茎上肉眼可见的褐色或白色的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各种形状的突起斑点,是在周皮形成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树皮的概念:多层周皮的积累构成了树皮。
俗称的树皮则是指形成层以外的所有部分,即多层周皮及次生韧皮部。
7.分泌组织的种类:(1)分泌物质排泄到植物体外;(2)分泌物质积贮在植物体内或积贮在细胞中。
8.维管组织的概念:在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器官中,有一种以输导组织为主体,由输导、机械、薄壁等几种组织组成的复合组织。
维管束的概念:当维管组织在器官中呈分离的束状结构存在时,称为维管束。
维管系统的概念:包括植物体内所有的维管组织,是贯穿于整个植株、与体内物质的运输、支持和巩固植物体有关的组织系统。
维管束的结构:韧皮部、木质部、束中形成层。
维管束主要的几种类型:(2种分类方法)(1)保留束中形成层,继续分裂分化形成次生维管组织——无限维管束未保留束中形成层,不形成次生维管组织——有限维管束(2)依据维管束中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不同,分为5种类型:外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周木维管束,周韧维管束,辐射维管束。
三、种子、幼苗、根1.种子的基本构造:种皮、胚乳(个别种子没有)、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种子的类型:(1)有胚乳种子:许多双子叶植物,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和全部裸子植物无胚乳种子:豆类,栎树,核桃(2)表面光滑:海棠、油松种子表面有附属物:菊科植物种子上有冠毛(3)长寿命种子,短寿命种子。
2.(1)幼苗出土:种子萌发,下胚轴迅速伸长,将子叶和胚轴推出土面;(2)幼苗留土:种子萌发,下胚轴并不伸长,只是上胚轴和胚芽迅速生长;(3)播种时应注意的问题:子叶出土的植物宜浅播。
3.主根:种子萌发时,由胚根直接发育形成的根。
侧根:主根向地生长到一定长度后,在主根的一定位置上生出许多分枝,称为侧根。
定根:来源于胚根,在植物体上有固定发生位置的根。
不定根:从胚轴,茎,叶和老根上产生的,发生位置不固定的根。
直根系:由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主根发达,较各级侧根粗壮而长,能明显区分出主根和侧根。
须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由胚根长出的主根生长不久就停止发育或死亡,而在胚轴或茎基部的节上长出的许多粗细相似的不定根,呈须状,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
4.根尖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特点:根冠:根冠外层的分泌细胞体积大,排列疏松。
根冠中央的薄壁细胞体积较大,排列整齐。
根冠分生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细胞质浓厚,与分生区相连。
分生区:原分生组织位于分生区的最前端,由原始细胞组成,细胞体积小,近方形,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核大,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在植物的一生中始终保持分裂的机能。
初生分生组织位于分生区的后部,其细胞特点是一方面仍保持分裂的能力,另一方开始初步分化。
伸长区:细胞显著伸长,可达原有细胞的数倍甚至数十倍长,液泡合并、增大,细胞质呈一薄层贴于细胞壁。
成熟区:表皮密生根毛。
3、茎尖的分区: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特点:分生区:具有强烈而持久的分生能力的细胞伸长区:细胞明显伸长生长,并且液泡化成熟区:细胞生长停止,各种组织分化成熟形成茎的初生结构4、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生长过程:P87初生结构:表皮,皮层,维管柱(维管束【初生韧皮部,束中形成层,初生木质部】,髓,髓射线)细胞组成:表皮由表皮细胞构成【一般呈扁长方体状】,皮层由厚角组织与薄壁组织构成,维管束由原形成层细胞(初生韧皮部: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