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交通
★二. 影响交通布局的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网的布局都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交通布局是否合理,决定于交通线和点布局的合理性。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线等。
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如港口、车站、码头、航空港等,是客货流的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运输过程的重要环节。
技术是保障,社会经济是决定因素。
在确保交通线路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根据自然条件上有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确定线路的路径和走向。
典例:影响青藏铁路建设的因素:
自然因素: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
技术因素:解决冻土区铺轨、高寒缺氧等问题
经济因素:开发青藏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名贵药材、能源,发展地区经济
社会因素: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区,有利于民族团结
★我国铁路干线主要有“五纵三横”:
(1) 南北向的铁路线主要包括:
京哈—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同蒲-太焦-焦柳-柳湛线、宝中—宝成—成昆线
(2) 东西向的铁路线主要包括:
大秦线─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兰新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桂昆线。
(3) 主要铁路枢纽
(4)正在建设的铁路干线
南北新干线:包粤线(包头到湛江)、沿海铁路线(大连到三亚)
东西新干线:宁西线(南京到西安)、沿江铁路线:(上海到重庆)
(5)高速铁路: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建设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州-深圳,时速达到300千米
京沪高速铁路:
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正线全长约1318公里,与既有京沪铁路的走向大体并行,设计时速350公里,最高车速度可达370公里。
共设置21个客运车站。
2011年6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
2. 公路运输
(1)分布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
(2)原因自然:东部地区地形平坦,工程量小
社会:城市和人口集中,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有修建高速公路的需求和物质基础
(3)公路路线:国道: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
以北京为起点的国道:101-112
南北走向的国道:201-227
东西走向的国道:301-330
省道: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尽可能通过当地较多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4)著名公路:四条进藏公路,青藏、新藏、川藏、滇藏公路。
(青藏、川藏工程最为艰巨(5)高速公路:快速安全、经济省油、污染小。
①汽车专用;②来向与去向之间有隔离带;
③路面平整、坚固,坡度缓和,没有急转弯和红绿灯;
④与道路交叉处有立交桥跨越
4. 航空运输:
(1)我国航空运输发展很快
1999年,航空线增至1115条。
其中128条国际航空线通往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许多国家的重要城市。
(2)重要国际航空港:北京、上海和广州。
5. 交通运输线建设的意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经济意义:①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沿线经济发展(必答);②带动商业、旅游业等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必答);③促进资源发展;④带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政治意义:①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②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等战略意义:缓解中国交通运输紧张的局面,完善中国的运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