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居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调查分析方案

农村居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调查分析方案

河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调查报告姓名:李晓光学号:2008407025年级专业:2008级财务管理指导教师:吕巧英年月农村居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调查报告——涞水县胡家庄乡王各庄村为例调查时间:2008年16日调查地点:涞水县胡家庄乡王各庄村调查对象<印章):调查目的:农村居民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调查旨在于了解农村居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情况、问题以及原因,从而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更好的促进农村居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为了了解农村居民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利用暑假的时间对我村的居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现将此次调查的情况总结如下:一、调查对象及方法概述涞水县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市最北端,东北部与北京市门头沟、房山区接壤,是首都北京的西南生态屏障。

全县地形变化多样,山地、丘陵和平原兼而有之,海拔28~1983m。

全县有15个乡镇,284个村,总人口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万,年人均收入886元,属于河北省重点贫困县。

按照河北省省定贫困村人均收入628元以下的标准,全县2001年有115个村为贫困村,全部集中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其中山区94个,丘陵地区21个。

依据地形差异,涞水县所辖15个乡镇可划分为山区乡、丘陵乡和平原乡三类。

其中平原地带胡家庄乡地势平坦,辖10个村,地处县城正南,距县城5km,属于典型农业乡,辖区内工矿企业很少,经济条件在涞水县5个平原乡镇中最差。

本调查对象王各庄村就属于这个乡的管辖范围内,有200多户。

此次调查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70份,收回有效问卷62份,问卷有效率88.57%。

在被调查者中男性24人,女性38人,年龄最小15岁,最大62岁,以25-50为主,女性较多这主要是农村大部分男青壮年劳动力在外打工,而女性在家务农的缘故。

二、农村居民健康情调查况及在医疗卫生方面取得的成绩<一)农村居民健康情况调查我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其家庭收入以务农和男子在外打工为主,除了日常的衣、食、住、行等支出外,主要支出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子女教育支出、农业生产和医疗支出。

由此可见医疗支出仍是农民面临的重要问题,不容小视,大部分家庭一旦遭遇重大疾病几乎等于天灾人祸,倾尽家财。

从下面的统计图表中可以清楚反映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及接受治疗的情况:有44%的被调查者患有一些诸如腰腿疼痛、高血压、高血脂等顽固疾病,18%的被调查者患有一些较严重疾病,6%的被调查者患有很严重的疾病,只有32的被调查者比较健康基本没有是什么疾病。

更为严峻的是,他们的治疗情况也不容乐观,此次调查中,只有17%的人接受了有效地持续治疗,37%的被调查者偶尔会进行一些治疗,18%的被调查者治疗过,作用不大就放弃了,还有28%的被调查者基本没有进过治疗。

这一调查数据一方面说明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情况较差看,且不能接受较好有效地持续治疗;另方面反映了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的滞后。

<二)本村在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方面取得一些成绩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为农民满意的民心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大的系统工程。

在贯彻十七大重要指示精神下,我村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建立了起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在被调查者中,100%的人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以下反映了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有60%的被调查者认为很满意,37%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满意,只有3%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满意,没有被调查者很不满意。

这一结果说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从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农民的精神负担。

当然也有一些人建议减少报销程序,提高报销比例,也许只有这样更加有利于增强农民抵抗大病大灾害的风险能力。

2.加强与其他大医院联系,健康知识,为农民免费诊疗近几年来,随着我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村干部在这方面进行的努力,一些公益性的医疗知识普及活动时常走进农村,为农民居民讲解一些日常的医疗卫生尝试,帮助农村居民提高自我防御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同时,一些较有影响力的医疗机构、较大医院有时也会来到村里,免费为农村居民尤其是中老年年进行诊治,提供一些必要的医疗咨询,为农民朋友答疑解惑。

此外,县级的医院如妇幼保健医院等也会定时到乡里,针对农村妇这一特殊的重要群体进行免费健康检查。

这些措施对于促进我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3.建设老年人服务中心,对老年人医疗养老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针对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大部分家庭的子女或在外读书或在外地工作的致使许多老年人生活不便,生活单调的实际情况。

本村在大队建立了一个小型老年人服务中心,使得许多孤独的老年人可以聚到一起聊天。

室内有较齐全的家具,还提供有供老年人消遣娱乐的象棋、纸牌、麻将、电视等设施,中心不远处就是村卫生所,方便老年人就医拿药。

4.加强了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了居民环境在全国大力倡导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下,我村也相应的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改善村子的卫生环境,为农村居民提高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村村通”工程政策指导下,我村在主要街道都修建了水泥马路,道路对然不是很宽敞,但却很平整,一改几年前的土路,极大地方便了农村居民生活。

同时,路两旁也在栽上了绿树,装上了路灯,美化了环境,改善了我村比较脏乱的卫生环境。

在对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状况的调查中,结果显示:有8%的被调查者认为村容整洁,环境舒适,有高达78%的被调查者认为村容比较整洁,环境比较舒适,有11%的被调查者认为村容比较脏乱,环境比较差,只有3%的被调查认为非常脏乱,环境很差。

三、主要困难及存在的问题在我村的居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农村居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卫生发展资金不足,领导干部领导水平较低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被调查者对我村医疗卫生事业资金投入情况了解中:有44%的人认为基本没有投入,有29%的认为资金投入一般,27%的人不太清楚,没有人认为资金投入很大。

造成这一调查结果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农村的财务公开不够透明,也可是农民关注不够,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县本身的经济水平比较落后,财政投入比较低也是客观事实。

财政资金的严重不足,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拖累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在对农村领导干在医疗为事业方面的领导作用调查时有高达39%的被调查者认为领导干部没有发挥好领导作用;有37%的被调查者认为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不怎么突出;29%不太清楚;只有2%认为他们积极领导,卓有成效。

领导干部是一个村子发展好坏的重要因素,他们的领导能力有限,不能科学规划,为医疗为事业出谋划策,认真组织实施也是造成其落后的一方面原因。

<二)农村医疗设施紧缺,医务人员普遍素质较低<服务质量)在对村卫生所的医疗设施、药品齐全程度所做的调查中:有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本村卫生所药品不太齐全,基本没什么设备,只能满足一般头痛脑热问题;只有少部分人本村卫生所药品一般齐全,设备一般健全,能满足基本医疗需求;没有人认为药品齐全,设备健全,能满足大部分医疗需求。

在对农村医务人员服务质量的调查中问题同样突出:76%的被调查者认为服务一般;13%的被调查者认为服务较差;6%的被调查者认为服务很差;只有5%的人认为服务周到。

有被调查者反映卫生所的大夫经常不在,拿药时找不到人,只能到邻村。

在对农村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调查中也得到了类似的调查结果。

落后的农村医疗水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甚至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都难以有效满足。

在对农村医疗服务满足农村居民健康需求的程度调查中,结果显示:高达58%的被调查者认为只能满足一般如头痛脑热等问题;34%的人认为不太能满足;8%的被调查者认为不能满足;没有人认为能满足全部。

一个村卫生所不能只有点药,一个体温计,一个血压仪,增加必要的设施,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显得格外重要。

<三)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农村卫生所不能满足人们医疗需求<是否能满足需求)在对农村居民看病难易程度的调查中结果显示:在62名被调查者中有1人认为很难;28人认为难;18人认为一般;11人认为不太难;只有4认为一点也不难。

在对看病是否贵的程度调查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尽管人们的收入水平在增长,农村医疗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总的来看,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

<四)基本医疗卫生知识宣传、卫生防御体系尚有待提高在调查相关人员对各种疾病的宣传频率时,结果显示:24%的被调查者认为经常宣传;57%的被调查者认为偶尔宣传;11%的被调查者认为基本没有宣传;11%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太清楚。

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中,一直以来存在着“重医轻防”的现象,这种工作思路必须予以纠正,要强化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普通民众的预防意识,才能更好的推进医疗卫生工作。

<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相关医疗服务建设滞后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县、乡镇、村三级服务卫生体系并没有协调发展,形成合力,发挥最大功效,尤其是在我村这样的地区尤为明显。

乡镇、村级卫生事业建设比较滞后,村一级卫生所条件非常差,而乡镇一级虽然稍好于村级卫生水平,但十分有限。

作为农村服务卫生体系的枢纽,乡镇卫生所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但现实却恰恰相反,乡镇卫生所这一中心环节发展的滞后,导致了县、乡镇、村三级农村服务体系的脱节,加重了县一级的医疗压力。

由于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也加剧了农村居民就医难现象,增加了农民医疗成本。

在调查中,几乎没有被调查者参与商业保险,相关医疗服务的滞后普及和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

四、发展思路及几点建议1.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医疗设施条件。

基本设施的匮乏,严重降低了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因此需要尽快完成农村三级医疗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

各地要在争取中央支持的同时,努力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安排,分步实施,争取3—5年内基本完成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改造建设任务。

对村卫生室的建设要采取政府投入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实现基本设施的达标。

以此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2.建立权责明晰的分工协作机制。

农村医疗服务具有层次性和地域性特征。

从分类供给和公平效率原则出发,中央或地方政府单方面的大包大揽都是没有效率的,而且最终会因为财力所限而影响公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