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常识有关计算的知识汇总

经济常识有关计算的知识汇总

经济常识有关计算的知识汇总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一)基本知识此类题考查学生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对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总量的变化以及交换比例的影响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对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量的变化以及交换比例的影响,以及对生产者盈利情况的影响。

做此类题首先要弄清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的关系。

其关系见下图:其次要弄清题中各项的变化比例是多少。

尤其弄清提高/增长一倍,提高/增长两倍,提高/增长一半,提高/增长百分之几,翻一番,翻两番,降低百分之几等分别是什么意思。

再次要记住当知道前一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商品的价值量和后一年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要计算后一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商品的价值量,就得用前一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商品的价值量除以后一年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最后牢记无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变,在相同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总量都不变;无论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怎么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都不变。

(二)典型例题:(1)(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假定去年生产出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

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4克B.8克C.16克D.32克(2)(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

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与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2、80、40 B.2、40、20 C.4、80、20 D.4、160、40(3)假设1个手机与6辆自行车交换成功。

现在手机和自行车的生产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①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②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③手机行业和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一倍。

则手机与自行车的交换比例发生的变化依次是()A.1:3、1:6、1:12 B.1:6、1:12、1:3 C.1:12、1:6、1:3 D.1:12、1:3、1:6(4)(2005年高考广东大综合)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

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A.30元B.60元C.90元D.120元(5)(2008高考四川卷)假高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答案:C、D、D、D、C(6)(2008高考全国卷Ⅰ)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7)(2008高考北京文综)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8)(2008海南单科)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年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5小时B.7小时C.7.5小时D.8小时(9)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A.110亿元B.120亿元C.130亿元D.132亿元(10)如果1又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1双皮鞋可以换()件上衣。

A.2件B.4件C.8件D.16件答案:B、B、B、A、C(11)个体工商户甲和乙分别生产皮鞋和衬衣。

起初,甲每小生产的全部皮鞋(1双)正好与乙每小时生产的全部衬衣(2件)等价交换。

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而甲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生产每件衬衣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一半,而乙的个别劳动时间未变。

那么,现在,甲每小时生产的全部皮鞋可以换()小时生产的全部衬衣。

A.1小时B.2小时C.4小时D.6小时(12)假设1部手机=4部自行车=2克黄金成立,若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翻一番,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翻两番,而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一倍,其他条件忽略不计,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1部手机=16辆自行车=1克黄金B.1部手机=8辆自行车=1克黄金C.2部手机=16辆自行车=1克黄金D.2部手机=32辆自行车=1克黄金(13)(2001年高考全国卷)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价值量(C ),而商品的价值总量()。

A.越大、越大B.越小、越大C.越小、不变D.越大、不变(14)(2006年高考四川卷)海信集团10多年来投入技术研发资金15亿元,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款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打破国外垄断。

这表时,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A.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B.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C.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D.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15)假定某件商品的价格是60元,现在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一半(假定生产它的原材料价格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如果供求关系不变,纸币发行量也不变化,则该件商品的价格为30元②如果供求关系不变,纸币发行量减少一半,则该件商品的价格为30元③如果供求关系变化,纸币发行量增加一倍,则该件商品的价格为30元④如果某企业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该件商品的价格为30元A .①B .①②C .②④D .③④答案:C 、C 、C 、C 、A(16)假设某电视机厂生产过程遇到这样三种情况:①该厂劳动生产率率先提高,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未变;②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该厂劳动生产率未变;③该厂同该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

上述三种情况下,该厂生产的每台电视机的的价值量依次的变化是( )A .提高、不变、降低B .不变、降低、降低C .不变、不变、提高D .降低、提高、不变(17)由于某企业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倍,这意味着该企业在同一时间里生产产品的数量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价值总量 。

( )A .增加了4倍、增加了4倍、减少了1/4B .增加了4倍、减少了3/4、增加了3倍C .增加了4倍、不变、增加了4倍D .增加了4倍、增加了4倍、不变(18)如果1双皮鞋=4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却增加一倍,那么现在1双皮鞋可以换 件上衣。

( )A .1B .2C .4D .8(19)假定生产一个瓷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0小时。

现有甲、乙、丙三家生产该种布的企业,他们生产一匹布的时间分别是5小时、10小时、15小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家企业在30小时里生产的布能分别换到 、 、 个瓷碗。

( )A .15、15、15B .10、5、3.3C .30、15、10D .5、5、5现在该服装厂的单位商品价值量是原来的多少,该厂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原来的多少倍?( )A .1/4、1/2B .1/2、4C .1/2、2D .2、2(21)假定一件上衣的价格是40元,现在生产上衣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假定生产上衣的原材料的价格不变)。

据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如果供求关系和纸币的发行量不变,则1件上衣的价格为20元②如果供求关系和纸币的发行量不变,则1件上衣的价格为40元③如果供求关系不变,纸币的发行量增加1倍,则1件上衣的价格为40元④如果纸币发行量不变,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则1件上衣的价格或低于或高于20元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B 、C 、A 、C 、C 、D二.关于货币的发行量的计算(一)基本知识此类题考查学生对货币的发行量的公式的识记及运用,以及货币的发行量对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的影响和发行量与需求量不符的后果。

做此类题关键是把握货币发行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率成反比。

以及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同时还应同时弄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值的关系(正比),与货币本身价值的关系(反比)。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如下:(二)典型例题(1)(2004年高考全国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决定于( ) ①待售商品的数量 ②商品的价格水平 ③货币流通速度 ④居民货币持有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 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2004年广东、广西卷)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A.待售商品的数量成反比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C.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D.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3)(2007年高考四川卷)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

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A.1.8万亿元B.2万亿元C.2.2万亿元D.2.4万亿元(4)(2008年高考海南单科)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