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数据库技术》课程自学辅导材料●配套教材:《数据库技术》●主编:罗晓沛●出版社:华中理工大学●版次: 2000年版●适应层次:本科内部使用2012年9月目录第一部分自学指导 (1)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1)第2章:关系数据模型 (1)第3章:结构化查询语言 (2)第4章:数据库设计 (3)第5章:数据库的管理 (4)第6章:网络环境的数据库体系结构 (5)第7章:数据库管理系统MS SQL Server基础知识 (5)第8章:MS SQL Server开发应用 (6)第二部分复习思考题 (8)一.选择题 (8)二.填空题 (32)三.名词解释 (37)四.简答题 (39)五.综合题 (41)第三部分参考答案 (47)一.选择题 (47)二.填空题 (48)三.名词解释 (50)四.简答题 (54)五.综合题 (61)第一部分自学指导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一.主要内容1.数据库应用系统实例分析。
2.数据库系统组成。
3.数据管理技术的进展。
4.数据模型。
5.数据抽象的级别。
二.重点1.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组成。
2.文件系统的缺点(数据依赖、数据冗余、数据异常)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数据库系统的优点。
3.数据模型的含义、概念模型和3种主要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的原理和概念。
4.数据的抽象级别,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外部模型、物理模型的概念。
三.难点1.文件系统的缺点(数据依赖、数据冗余、数据异常)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2.数据模型的含义、概念模型和3种主要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的原理和概念。
3.数据的抽象级别,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外部模型、物理模型的概念。
第2章:关系数据模型一.主要内容1.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2.关系代数与关系数据的操作。
3.关系代数与数据查询。
二.重点1.关系、实体、实体集、属性、联系、表、关键字等概念。
2.主码和外码,以及表与表之间的联系的实现方式。
3.关系完整规则(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途。
4.数据字典。
5.索引的概念。
6.关系代数的并、交、差、乘、选择、投影、连接运算。
7.用关系代数表示数据查询。
三.难点1.关键字。
2.主码和外码,以及表与表之间的联系的实现方式。
3.关系完整规则(域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途。
4.数据字典。
5.索引的概念。
6.关系代数的并、交、差、乘、选择、投影、连接运算。
第3章:结构化查询语言一.主要内容1.SQL概述。
2.数据定义命令。
3.基本的数据管理。
4.简单查询。
5.复杂的数据管理。
6.复杂查询与SQL的函数。
二.重点1.SQL语言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特点。
2.建立数据库、建立表结构、完整性规则定义。
3.数据管理命令:INSERT、DELETE、UPDATE、SELECT、COMMIT和ROLLBACK、ALTER、DROP命令。
4.拷贝表的方法。
5.简单的数据查询:用SELECT命令实现选择与投影操作。
6.复杂查询与SQL的函数:ORDER BY排序子句、消除重复、SQL的数值函数和查询嵌套、GROUP BY分组子句、CREATE VIEW视图定义命令、CREA TE INDEX建立索引、多表连接操作。
三.难点1.完整性规则定义。
2.数据管理命令:INSERT、DELETE、UPDATE、SELECT、COMMIT和ROLLBACK、ALTER、DROP命令。
3.SELECT命令实现选择与投影操作。
4.复杂查询与SQL的函数:ORDER BY排序子句、消除重复、SQL的数值函数和查询嵌套、GROUP BY分组子句、CREATE VIEW视图定义命令、CREA TE INDEX建立索引、多表连接操作。
第4章:数据库设计一.主要内容1.数据库设计概述。
2.实体—联系(E-R)模型。
3.将E-R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库。
4.E-R模型设计实例。
二.重点1.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
2.实体-联系(E-R)模型的基本概念:实体、属性、联系及联系的类型。
3.弱实体、递归实体、复合实体、超类与子类。
4.将E-R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库: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弱实体的转换方法。
5.数据结构图。
6.数据库、表和关系完整性的定义。
7.教学数据库设计实例分析:概念模型(E-R)设计、转换成关系数据库。
8.工程数据库设计实例分析:概念模型(E-R)设计、转换成关系数据库。
三.难点1.弱实体、递归实体、复合实体、超类与子类。
2.将E-R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库: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弱实体的转换方法。
3.数据结构图。
4.数据库、表和关系完整性的定义。
第5章:数据库的管理一.主要内容1.DBA的管理职责。
2.数据库管理的重要工具。
3.数据库的安全性。
4.事务处理。
5.并发处理与并发控制。
6.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7.数据完整性控制。
二.重点1.数据库安全性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2.SQL语言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方法:定义视图、访问权限控制。
3.事务处理:事务的概念和事务的性质。
4.SQL的事务管理:事务提交(COMMIT)、事务回滚(ROLLBACK)。
5.并发处理和并发控制:封锁的原理、封锁的类型(共享锁和排它锁)、产生死锁的原因和解决死锁的3种对策。
6.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数据备份与数据转储的概念、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方法。
7.数据库完整性的控制:数据库完整性的概念、定义关系完整性规则、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
三.难点1.数据库安全性的基本方法。
2.定义视图、访问权限控制。
3.事务提交(COMMIT)、事务回滚(ROLLBACK)。
4.封锁的原理、封锁的类型(共享锁和排它锁)。
5.产生死锁的原因和解决死锁的3种对策。
6.数据转储的概念、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方法。
第6章:网络环境的数据库体系结构一.主要内容1.客户机/服务器系统。
2.分布式服务器系统。
3.开放式数据库的互连技术——ODBC。
二.重点1.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体系结构。
2.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工作模式。
3.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结构的组成。
4.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5.开放式数据库的互连技术——ODBC。
三.难点1.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体系结构。
2.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工作模式。
3.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4.ODBC。
第7章:数据库管理系统MS SQL Server基础知识一.主要内容1.MS SQL Server的历史与发展。
2.MS SQL Server的安装与设置。
3.MS SQL Server的图形化工具。
4.系统管理。
5.数据库与设备。
6.MS SQL Server的表。
7.常用开发工具。
二.重点1.MS SQL Server的历史与发展。
2.常用MS SQL Server的图形化工具的功能及界面。
3.系统管理:SQL企业级管理器、分布式管理对象DMO 、SQL执行器。
4.MS SQL Server数据库和设备。
5.数据类型。
6.常用开发工具。
三.难点1.常用MS SQL Server的图形化工具的功能及界面。
2.系统管理:SQL企业级管理器、分布式管理对象DMO 、SQL执行器。
3.MS SQL Server数据库和设备。
第8章:MS SQL Server开发应用一.主要内容1.实例及其分析。
2.利用MS SQL Server建立应用系统。
3.使用工具开发应用系统。
4.高级应用技术。
二.重点1.MS SQL Server的术语,数据库系统应用过程中的角色及其相应职责。
2.用MS SQL Server创建数据库,建立表、视图、索引及关键字(主码、外码)。
3.数据操作(插入、删除、修改、备份等)与数据查询。
4.触发器、存储过程。
三.难点1.用MS SQL Server创建数据库、建立表、视图、索引及关键字(主码、外码)。
2.数据操作(插入、删除、修改、备份等)与数据查询。
3.触发器。
4.存储过程。
第二部分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1.下列数据模型中,独立于DBMS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是( )A.概念模型B.外部模型C.逻辑模型D.物理模型2.数据字典中存放的是( )A.数据与数据的来源B.数据的结构C.数据与数据的结构D.数据的来源3.E.F.Codd提出了数据库的( )A.层次模型B.网络模型C.关系模型D.面向对象模型4.某商场的售货员分为多个组,每组中有一个售货员作为组长,则组长与组内其他售货员之间的联系是( )A.直接联系B.二元联系C.复合联系D.递归联系5.以下关于关系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关系中任意两行的值不能完全相同B.关系中任意两列的值不能完全相同C.关系中任意两行可以交换顺序D.关系中任意两列可以交换顺序6.已知关系R(X,Y)和S(X,Z),它们的主码分别是X和Y,则R S的主码是( )A.XB.YC.X或YD.XY7.已知关系R(A,B)和S(A,B),则以下关系代数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A.R∩S=S-(S-R)B.R-S=R-(R∩S)C.R∪S=R∪(S-R)D.R∩S=R-(S-R)8.下列没有保存在事务日志中的是( )A.所有读取数据库的操作B.数据更新前的值C.数据更新后的值D.事务开始与终止的信息9.在ODBC体系结构中,连接数据库驱动程序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桥梁是( )A.数据源B.数据库C.用户D.数据库服务器10.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有关系: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班级),将其划分为(学号,姓名,性别)和(学号,班级)两个子集,这样的数据划分方式称为( )A.水平分片B.垂直分片C.导出分片D.混合分片11.如果想找出在关系R的A属性上不为空的那些元组,则选择子句应该为( )A.WHERE A!=NULLB.WHERE A <>NULLC.WHERE A IS NOT NULLD.WHERE A NOT IS NULL12.以下关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各个场地必须具有相同的分布模式B.各个场地必须具有相同的DDBMSC.各个场地既支持局部应用,又支持全局应用D.各个场地不应有数据冗余13.在MS SQL Server中能够授权语句许可的角色有( )A.SA和DBOB.SA和DBOOC.DBO和DBOOD.SA,DBO和DBOO14.在MS SQL Server中,如果要使新建的数据库继承某些缺省设置,那么这些设置信息应存放在( )A.tempdb数据库中B.master数据库中C.msdb数据库中D.model数据库中15.在SQL Server中,能够键入SQL命令获得数据库查询结果的图形化工具是( )A.ISLQ_w和SQL客户机端配置器B.SQL客户机端配置器和SQL服务管理器C.SQL服务管理器和SQL企业管理器D.ISQL_w 和SQL 企业管理器16.已知关系R(A,B)和S(B ,C),在下面列出的SQL 语句中,实现了关系代数表达式R S 运算的是( )A.SELECT*FROM R,S WHERE R.B=S.BB.SELECT A,B,C FROM R,S WHERE R.B=S.BC.SELECT A,R.B,C FROM R,S WHERE R.B=S.BD.SELECT A,R.B,S.B,C FROM R,S WHERE R.B=S.B17.已知关系:学生(学号,姓名,年龄),假定在年龄属性上建有索引,则该索引有利于加快执行查询语句( )A.SELECT*FROM 学生ORDER BY 姓名B.SELECT*FROM 学生ORDER BY 年龄C.SELECT*FROM 学生WHERE 年龄<>30D.SELECT*FROM 学生WHERE 姓名LIKE ′张%′18.已知关系R(A ,B)和S(A ,C),其中A 既是R 的主码,又是S 参照R 的外码,并且A 不取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