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数学圆周长PPT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圆周长PPT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掌握新知识 的能力已经越来越好,对于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而整体学生的学习风格 是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特 别注意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等方 式进行。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和圆的周长 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介绍我 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生学习的难点。主要分四步进行:
1、第一步:创设探究情境。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圆,没有办法直接去测量它的周长,那该 怎么办呢?从而引出探究圆周长计算方法的必要性。
2、第二步: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周率)”:每组同学用准备好的三个大、 中、小不同的圆片作为测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各圆片周长,并用课件演示规范测量 的方法。将数据填入下表:
这节课的主要学法有:
1、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如何动手操作。 2、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合作交流。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转化。
六、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我预设了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认识圆的周长。 第二个教学环节:小组合作,探究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第三个教学环节:探究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第四个教学环节:巩固练习 第五个教学环节:全课小结,归纳提升
第一个环节:认识圆的周长。创设情景,演示周长的意义:从而得出圆的周长就是围成圆曲线的长 。
圆的周长
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探究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然后汇报测量的方法:最后总结归纳常用 的绕线法和滚动法。
2厘米
0
1
2
3
4
5
6
7
8
第三个环节:探究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我发现:
任何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经过精密计算,知道圆 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π=3.141592653……
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
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 和3.1415927 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 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7 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 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
六年级数学圆周长 PPT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的周长》,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
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大板块进 行分析。
说课流程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
4.
教学重难点
5.
教法学法
6.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 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 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的 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
3、第三步:总结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4、第四步: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揭示例1
C=πd
C=2πr
第四个教学环节:巩固练习 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 1、第一层次:基础题,目的是巩固周长的计算方法,突出重点 2、第二层次:判断题,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3、第三层次:发展题,这组题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五个教学环节:全课小结,归纳提升 通过以上五个教学环节的处理,我想能够完全达到所预设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什么是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C=πd C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能理解“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 3倍多一些”这个问题,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归纳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让学生理解圆 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 难点。
五、教法和学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点,化解难点,扫 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 1、运用启发式和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2、运用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认识圆的周长的意 义。 3、运用猜测—实验—发现的教学方法探究圆 周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