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语文总复习总结

初三语文总复习总结

初三语文总复习古诗文测试卷命题人23中韩西利一、默写上句或下句1、彭端淑《为学》: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不学,。

2.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

3、陶渊明《归园田居》:,带月荷锄归。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

5、晋朝陶渊明《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芳草鲜美,。

6、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

7、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剪不断,,是离愁。

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9、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

10、唐朝杜牧《赤壁》:,自将磨洗认前朝11、孟子《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12、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

乱我心者,。

. 抽刀断水水更流,。

13、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14、王维《汉江临眺》:江流天地外,。

15、杜甫《春望》:,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16、北宋苏轼《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

17、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便欣然忘食。

18、郦道元《三峡》:春冬之时,则,。

19、柳宗元《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20、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

21、吴均《与朱元思书》夹岸高山,。

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2、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咏雪名句):,。

2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

八百里分麾下炙,,。

24、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

25.夏完淳的《别云间》:三年羁旅客,。

谁言天地宽。

26、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

27 晏殊《浣溪沙》,。

小园香径独徘徊。

28、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29战国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

30、宋朝欧阳修《醉翁亭记》:,在乎山水之间也。

31、东晋陶渊明《饮酒》:问君何能尔,。

,悠然见南山。

32唐朝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

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 ]洲。

二、积累与运用1、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论语》中的来表示2、由《扁鹊见蔡桓公》引出一个成语是:3.《狼》中议论点题的句子是:4.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其原话是:5.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6..陆游的《游山西村》富有哲理的诗句是这两句也是这首诗的诗眼。

7《陋室铭》一文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8.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9.杜甫的《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10. 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11.出自《资治通鉴》的《孙权劝学》的成语:(原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2、《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原因是:1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14崔颢的《黄鹤楼》: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15.杜牧的《泊秦淮》: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16、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17、《周处》中清河的一句话曾经深深地触动过我们的心灵,给我们以深深的教益。

这句话是:18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写出登飞来峰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19. 清朝赵翼的《论诗》:常用来赞美人才的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是:。

这首诗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和,”风骚”原来指《诗经》里的“’和屈原的20.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21《关雎》: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这两句就是佐证。

22、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陈涉世家》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这句表现了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23.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用《马说》中的原话填空)24作者写《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的意图是。

25.《西湖二》中写西湖月景的句子是:26.《与朱元思书》一文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的句子是:27.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本诗中表明韩愈被贬的态度和主张的诗句是:28.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29.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30、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31.欧阳修《醉翁亭记》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32、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的心态。

33.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的呼喊。

34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35.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本诗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36 李白的《行路难》: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37《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抒发征夫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38..《墨池记》中作者认为王羲之能在书法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39《蒹葭》: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40.《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41《陌上桑》中侧面衬托罗敷貌美得的诗句是:42《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表明孟子和太史公的文章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的一句话是:43.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44.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45.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46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花的诗句。

47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鸟的诗句,请写出有关“鸟”的诗句。

48.、中国的酒文化享誉世界,请你写出含”酒”字的诗三句。

二、课内阅读(一)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2分)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2.翻译文言语句。

(2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填空。

(3分)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珠可历历数也。

③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共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1.注音:贻()髯()膝()矫()2分2.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A.罔不因势象形(罔:) B.神情与苏黄不属(属:) C。

高可二黍许(许:) D.佛印绝类弥勒(类:)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的“为”与下面句子中的哪一个“为”解释相同?() 2分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中轩敞者为舱。

D.通计一舟,为人五。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B、子墨子九距之C、裁如星点D、则题名其上结合全文,5.指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2分A.《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B.文章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了他的高超技艺。

C.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D.“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了苏轼。

6.选文第2自然段生动细腻地描述了核舟上三个主要人物的姿态和神情,具体说明雕刻艺人“______、”(用原文第1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来回答)的精湛技艺。

2分7、翻译句子:2分(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12分)①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②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

③攀援而登,箕踞而造,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④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⑤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