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名称】渔船电机修理技术要求 http://219.239.34.169/was40/detail?record=125&channelid=3849【标准号】SC/T 8042—94【标准文件】SC/T 8042—94渔船电机修理技术要求(渔船)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渔船交直流机的修理、安装、试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渔船及渔业辅助船交、直流电机的修理,其他电机可参照执行。
2 电机修理的一般规定2.1 电机修理前必须对电机做详尽的勘验,以便确定修理的范围及工程量。
2.2 检修电机必须认真填写电机修理记录单(见附录A和B)。
2.3 电机修理时使用的导电、导磁及绝缘材料的规格应类同于原电机制造材料、绝缘材料及油漆涂层应具有防霉性、化学稳定性、一定的机械强度和介电强度。
2.4 电机修理后应内外清洁无垢。
铭牌完整。
无油漆覆盖,字迹清晰,各零部件完好无缺。
螺栓、螺母应紧固无松动现象。
转子转动灵活、运转正常无异声。
轴伸径向无偏摆现象。
电刷应接触良好。
位置正确。
电机外壳及端盖应无影响机械强度的裂痕。
2.5 电机绕组更换或电机的出口引线更换后,必须在电机出线端套上永久性的标记。
电机接线应与端子标号一致,各端子的接触应紧密。
电机内部连线不得触及转动部分、转子和刷架的引出线应有完善的固定装置,并牢固无损。
3 电机主要零部件修理技术要求3.1 绕组的修理3.1.1 若确认绕组系外部因素引起的诸如部分灼焦、绝缘破坏、断路、短路,且又易于修理者,可局部包扎、烘潮喷漆。
但每台电机该类故障不得超过一处。
3.1.2 如电机绕组槽内部分绝缘破坏、断路、短路等以及槽外部分故障点每台超过一处,或虽为一处而不易检修者,一律拆除绕组重新绕制。
重新绕制的绕组,其绕线、绕组的绝缘嵌线、接头、烘潮和浸漆技术要求见本标准第5、6项。
3.1.3 对出线头绝缘损坏者,应拆去旧绝缘,换上相应绝缘等级的绝缘材料,烘潮喷漆。
3.1.4 若线圈端头或联接铜排之接合处连接不佳,应重新搪锡。
然后可靠连接,包绝缘、喷漆。
3.1.5 较大容量及低电压、大电流的电机,其绕组多采用扁铜线或裸铜条。
其故障多属绝缘损坏,整修时,绕组应尽量利用,但对每一绕组元件均须剥去旧有绝缘和油漆,再用零号砂布轻轻磨去氧化膜,并以相应绝缘等级绝缘带半迭包一层,然后烘潮浸漆。
3.1.6 若铜带绕组有损坏处,须采取同样规格的导线补接,补接的方法:在两导线的补接处分别锉成相对楔形,并用银焊焊妥,然后将焊接处修光。
3.1.7 采用电泳镀漆法,所成漆膜必须牢固均匀,且有一定厚度。
3.1.8 在修理过程中必须防止绕组变形。
3.2 鼠笼转子断条的修理3.2.1 若短路转子绕组系铜条制成,其断裂处大部分是铜条与铜环焊接处脱焊,只须将脱焊处用锉刀锉干净,然后用乙炔氧气烧焊,但接头必须牢固、光滑。
3.2.2 如欲换去整根铜条,须把铜条拉进槽中,然后焊接。
3.2.3 如短路转子绕组系铝条制成,可先把断裂处稍加挖大,然后加热到450℃左右,用混合焊料焊补(一般可用锡63%、锌33%、铝4%的焊料)。
3.3 整流器的修理3.3.1 整流器若在旋转时产生振摆,整流片伸出或片间绝缘伸出,须加热至100℃左右拧紧螺母(但不能太紧以免压坏锥体或使燕尾槽变形)。
而后光车、拉槽、磨光。
3.3.2 若整流片部分折断、片间短路或对机体短路,则应拆开整流片或绝缘锥体修理。
如系油垢系铜粉末引起的片间局部短路能用酒精或香蕉水洗去,则不必拆开修理。
3.3.3 整流器表面发毛、局部凹凸不平超过0.25 mm或出现不规则的环带黑斑,应进行光车校正。
3.3.4 整流器圆度或偏心度超过0.03mm(转速大于1500r/min)或0.05mm(转速等于或小于1500r/min时应进行光车校正,表面光度达到3.3.5 重新绕制的转子,作静平衡试验:a. 1000r/min以上的电机振幅不大于0.15mm。
b. 2000r/min以上的电机振幅不大于0.12mm。
c. 3000r/min的电机振幅不大于0.1mm。
3.3.6 整流器在负载下:无火花地长期运转后,其表面形成的一层均匀的棕黄色氧化膜应保留,不可磨去。
3.3.7 绕组绝缘老化,严重脆裂则应换新。
3.3.8 换向器内的云母片应低于整流片1.5mm,但起动电动机除外。
3.3.9 换向器经车削至原设计换向片高度的10%,必须新制换向器。
3.3.10 电刷与换向片不平行度应不大于1mm。
3.3.11 刷握与换向器或滑环表面间距应大于3mm,小于5mm。
3.3.12 整流器光车时,只允许车去为消除振摆或凹凸不平的最小量,进刀量要尽量小,尤其是最后一刀切削深度不应大于0.05mm。
车削速度不大于10m/min,最后磨光整流器表面。
对整流器根部圆槽因光车而失去的部分,应均匀恢复。
3.4 电刷及刷握的修理及更换条件:3.4.1 电刷型号与原设计不同。
3.4.2 电刷已磨耗原高度的40%以上。
3.4.3 电刷与刷握间隙过大轴向超过0.5mm,横向超过0.35mm。
3.4.4 电刷边缘严重损坏。
3.4.5 电刷软线接触不良,接触压降在电刷规定的电流密度下,大于50mV。
3.4.6 电刷与换向器或滑环接触面积小于85%。
3.4.7 刷握生锈,电刷卡死,弹簧严重锈蚀,弹性不合要求。
3.5 机械零部件的修理3.5.1 中修或大修电机铁质零件应除锈,并涂防锈漆一遍,机壳内表面喷耐电弧磁漆一遍。
外表面涂防锈漆两遍。
必要时铁质零件须镀锌,并经钝化处理,铜质零件清洗后抛光。
3.5.2 转子和定子铁芯如有松动必须压紧,变形须矫正。
3.5.3 轴承间隙若超过表1、表2范围者须换新。
表 1 电机轴承与轴的极限偏差(静配合)表 2 电机轴承与外壳的极限偏差(过渡配合)3.5.4 对滚动轴承只要求清洁,不要求整修。
3.5.5 整修好的轴承,加工平面清洁,没有划痕裂纹,锈迹;内外轴承环没有裂缝,用手滚动轻快,灵活均匀,没有阻滞、卡死或过松现象。
用塞尺千分表检查轴承间隙值磨损情况不应超过表3。
表 3 mm35~80 0.285~120 0.34 绕组重新绕制的技术要求4.1 导电材料的选取,一般应用原制造厂所采用的牌号。
如果没有相同牌号,须选取性能高一档的材料。
4.2 当需用其他牌号的导线代替时,必须首先测量导线的绝缘厚度和导线的截面积,绝不允许由于绕组截面的减少而引起绕组的过热,替代导线的规格牌号,必须填写在修理记录单上,允许用若干并联导线来替代,但须保持总截面不变,允许增加截面积,但必须使所选择的导线能够嵌入槽内而不致于损坏绝缘。
4.3 用矩形裸铜线所弯成的单匝线圈或铜条式绕组,须根据旧绕组弯折成形,无论采用机械的或手工的方法,必须尽可能与旧线圈形状相同。
4.4 采用模绕法,浇制线圈应根据铁芯和旧绕组仔细确定绕线模的尺寸,用木头或酚醛层压板制作线模,绕线模必须制作正确。
4.5 绕线时若导线长度不够或断线时,须在线圈端部接头,接头应在过桥处,其数目在连绕的每一相线圈中不能超过一个。
4.6 绕制磁极线圈时,应预先用电工硬纸板或酚醛层压板制作线圈骨架,并可根据原电机实物制作,骨架窗口面积亦可以线圈横截面积加上两倍绝缘厚度计得,线圈横截面积可按下式计算:式中:N──匝数;d──导线直径,mm;K──绕线系数。
4.7 绕制线圈时,不得损伤绝缘,若发现绝缘层脱落,须进行绝缘处理。
4.8 允许用清洁的皮类、毛毡或棉布放在手中拉线。
但不允许用棉纱拉线。
4.9 根据原电机的绝缘等级,选择适当的厚度、机械强度、防潮及抗折性能的相应绝缘材料,按规格截取。
4.10 磁极线圈从绕线模上取下后,沿全周界包以绝缘带。
4.11 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一般有导线绝缘、匝间绝缘、层间绝缘端接部分绝缘,绕组支撑绝缘。
4.11.1 导线绝缘须采用漆包线、纱包线及玻璃丝包线等,用裸铜条制成的绕组须用半迭包法包以绝缘带,非裸铜线匝间绝缘,一般不再作特殊要求。
4.11.2 裸铜线圈无论采用绝缘带包扎法或电泳镀漆法等,必须保证具有良好的匝间绝缘。
4.11.3 槽绝缘必须依槽的形状折好,紧靠槽壁,两端各长出槽口5~10mm向上高出一个槽口的宽度,先留有适当余量,以免绝缘在槽内滑动,致使线圈可能碰壳。
待嵌线完毕,再剪去多余部分,转子的槽绝缘应比定子的槽绝缘加强一些,嵌线式软线圈的槽绝缘应比包扎绝缘的成型线圈加强一些。
4.11.4 层间绝缘在两线圈的中间放置0.15~1.5mm厚相应等级的绝缘材料,厚度视沿槽高的自由空间而定,层间绝缘比槽绝缘长5~10mm。
4.11.5 为改善冷却条件,不与铁芯直接接触的端接部分只须放置一层绝缘。
4.12 磁极线圈、单匝线圈与成型线圈在绕制和包扎绝缘后作浸漆处理。
4.13 对将要嵌线的电机的铁芯应仔细检查各槽口有无毛刺,槽绝缘是否对称整齐,并加以修正。
4.14 小容量电机可采用手绕法,手绕法开始下线时,导线始端须留有余量,并固定在转轴上,因导线将直接放入电机槽内,故必须使导线绝缘免遭破坏,每次放入一匝,从最内部的线圈起直至每个磁极的全部线圈完成为止。
中途不得切断导线。
4.15 对于嵌线式软线圈,首先将扎线移至线圈端部,同时把导线理齐,在铁芯端面槽口嵌入,然后顺势拉入槽内,随即将线圈的另一端推到节距槽处,用合适的垫纸垫在线圈下面,并注意绕组端部须排列整齐,不应有明显交叉。
4.16 用压线板将槽绝缘重迭封口,盖上绝缘纸打入槽楔,槽楔不能太紧以免损伤绝缘,也不宜太松以防受振动后滑出。
4.17 用手轻压端部,使端部不致高出铁芯,交流电动机定子线圈须整理喇叭口,揿喇叭口时不得用力过猛,尤其不得用铁锤直接敲打线圈。
4.18 安排引出线位置,使相邻同类磁极的极性必须相反,分清底线面线,并理直后套上颜色不同的两种绝缘套管。
4.19 轻拉线头,刮净导线端头的绝缘层,端头长度视具体规格而定;削去绝缘层的端头约50mm,绞紧接头后焊接牢固包以绝缘。
4.20 定子绕组须配齐引出电缆并与定子绕组线头绞紧,然后进行焊接并包以绝缘。
4.21 将所有连接线进行整理、排齐,连同引出电缆一起用玻璃丝带扎紧。
所有焊接接头要保证牢固、圆滑、所有接头须经绝缘处理,扎带应尽量包得均匀整齐。
5 电机烘潮浸漆技术要求5.1 电机烘潮旨在借助热源、驱除电机内部水分、潮气。
提高绝缘电阻值,电机浸漆系用电气绝缘漆填充孔隙,电机浸漆应根据电机绝缘等级选择不同型号的绝缘漆。
a.提高绝缘强度;b.提高绝缘的抗潮性;c.改善绝缘的导热性与抗热性;d.紧固绕组。
电机浸漆包括浸渍,浸渍前的烘潮和浸渍后的干燥。
5.2 对不能和不必进车间的船用电机必须烘潮时宜采用热空气干燥法和电流干燥法。
5.2.1 热空气干燥法以采用红外线烘烤为宜,空气温度不得大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