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风俗礼仪

英国风俗礼仪

风俗礼仪
英国人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

重要场合穿着很正规,平时追求简单、舒适的服饰。

饮食式样简单,注重营养。

英气候温和、湿润,英国人喜爱阳光。

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家务,酷爱运动,喜欢外出旅游度假。

另外英国人非常爱好文化活动,如阅读书刊、写文章、听音乐会、看戏等,还喜欢养宠物。

在英国,成人平均每周22小时从事全日工作或全日教育,并以相同数量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

而从事家务劳动的人的性别仍以妇女为最高。

但妇女参加工作的越来越多。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45%。

在非体力工作部门,妇女占一半。

而在服务行业,妇女则占一半多。

西服仍称得上是英国的国服,但是,虽然上班族西装革履,甚至在重要场合,男士着燕尾服,女士着低胸晚礼服,但是,很多老百姓日常喜欢穿休闲服,式样简单、舒服合体。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亦式样简单,注重营养。

早餐通常是麦片粥冲牛奶或一杯果汁,涂上黄油的烤面包片,熏咸肉或煎香肠、鸡蛋。

中午,孩子们在学校吃午餐,大人的午餐就在工作地点附近买上一份三明治,就一杯咖啡,打发了事。

只有到周末,英国人的饭桌上才会丰盛一番。

通常主菜是肉类,如烤鸡肉、烤牛肉、烤鱼等。

蔬菜品种繁多,象卷心菜、新鲜豌豆、土豆、胡萝卜等。

蔬菜一般都不再加工,装在盘里,浇上从超市买回的现成调料便食用。

主菜之后总有一道易消化的甜食,如烧煮水果、果料布丁、奶酪、冰激凌等。

英国人喜欢在周末假日里自己动手修缮房屋,制作家具,装修房间,修整花园,甚至自己制作陶瓷工艺品,几乎无所不能。

这不仅仅出于经济考虑,而是把此看作是培养个人技能,陶冶个人情操,也是休闲的生活方式之一。

通过自己动手做,能使自己的居室更加舒适,更具个性化。

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骑自行车、踢足球、打司诺克球、打网球、游泳和滑旱冰鞋,是众多男女共同爱好的项目。

而每天散步两英里或更长的距离,一直是流行的运动。

每年外出旅游度假对大多数英国百姓来说,无论时间长短,国内或国外,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除旅游外,英国人在周末、银行节、复活节等五花八门的假日中的娱乐和消遣节目更是丰富多采:环境优雅的电影院、音乐厅、歌剧院和夏季露天音乐会更
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和不同口味的人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节目。

数目众多的博物馆、名胜古迹更为人们提供了最佳休闲去处。

●衣
英国气候多变,阴晴不定,最实用的衣服就是可以遮风挡雨的连帽风衣,最好料子是防水的,下雨也不怕。

英国虽然经常下雨,但真正下大雨的时间很少,多数是毛毛雨,或者斜风细雨,让人打伞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很多英国年轻人都懒得打伞,直接套上帽子,或干脆雨中漫步。

当然中国人还是有下雨打伞的习惯,建议从国内带一把结实些的伞过去,英国的伞不但卖得贵,而且质量堪虞。

英国给人的印象是个寒冷的国家,事实上,冬季的平均温度并不低,只是温差较大;而且所有的住所与公共场所都有暖气,巴士上的暖气也很足,只要不是长时间呆在室外,并不会觉得很冷。

有的家长会给赴英留学的孩子准备全套保暖内衣、厚厚的毛衣等,不仅占地方,而且孩子过去后会发现根本用不上,因为到处都有暖气,穿着保暖内衣烤暖气,热了又不能脱,是很难过的。

建议带一件御寒的大衣,一件羽绒服,两件中等厚度、穿脱方便的毛衣,一条棉毛裤,就可以了。

不少英国年轻人都直接在厚外套里穿短袖,一进室内就脱掉外套,只穿短袖,舒服自在。

●食
英国人的主食是牛奶和面包,附属品就是各种果浆,黄油和奶酪。

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包装的牛奶,有纸盒装的,也有塑料瓶装的;有几两装的,也有几斤装的。

还有就是各种形状的面包,长条形的、方形的、圆形的,甜的、咸的,也占据很大的地方。

其次,就是西红
柿、黄瓜、土豆、生菜等蔬菜。

据说,英国人一天三餐多为牛奶面包,通常的吃法是牛奶加热,两片面包中间夹点生菜、西红柿,再涂点黄油果浆之类的,放微波炉热热,很是简单。

即使在餐馆请客也是这些东西,再多点个比萨饼,加瓶啤酒或红酒。

超市里一般周日和下午时间人比较多,他们购物每次都是大包小包一大堆,估计就是一个星期的所需食品。

英国的蔬菜比较贵,特别是小白菜,我曾在超市看到一个塑料袋中装有3棵大概总共也就6、7两的小白菜,标价竟是1.35镑,相当于人民币近20元,真是不可思议!超市的肉类最多的就是鸡,鸡脯、鸡翅、鸡脚、鸡腿,应有尽有,而且也最便宜,是中国留学生的首选肉类。

其次就是猪肉,有冰冻的,也有新鲜的,新鲜的品种比较多,有切片的,有切块的,有切丝的,还有做成肉末的,反正是买回去做菜比较方便的。

●住
英国的住房外面看上去比较精致,屋肉设施也比较齐全。

据说英国的房屋比较宽裕,相当多的人家都有房屋出租,而且很多人都是靠老祖宗留下来的房产过日子。

他们多为独门独户型,房子一般是一至两层,很少三层以上的,外观很漂亮,红墙红顶或灰顶,比较小巧,窗子也比较小,有点像我们六、七十年代建的房子窗户,几乎所有的窗户都是白色的框,而且多数没有安栏栅,不像国内三楼以下都弄成个鸽子笼一样。

他们的窗帘几乎都是白色的薄纱,有的还隐隐约约看得见摆在窗台上的鲜花,感觉很有点小资情调的。

多数人家都有个养了花草的小院子,院子里多半都停有小车,有的还摆有各色塑料桌椅,供家人休闲聊天。

据说室内还一年到头供有热水暖气。

●行
英国人出行比较方便。

除了几乎家家都有小汽车外,公交车和火车也很多,几乎都是每一小时或半小时就一趟。

出行时,大多数人备自家小车,所以他们的公交车和火车乘客都不多,街上几乎看不到自行车和摩托车。

火车多为短途的,只有两三节车箱,有意思的是买火车票网上订票要比到车站买便宜,人多比人少便宜,有一次我们就特意试了一回:两人从布里斯托到牛津是24镑,三人是21镑,我们就买了三人的票,省了3镑。

公共汽车多为两层,
长途车也可以网上订票,还有不定期的优惠,比如下午或晚上的,经常是需要20多镑的车费,有时就只买十几镑甚至几镑或1镑,有些学生就经常买这样的票,也是人越多就越便宜,往返双程的比单程的便宜。

短途车在停靠点自动售票机上买票。

不论火车还是汽车,都不需要对号入座,这可能是因为乘车人少的原因吧,车厢里往往只有3、4成的卖座率。

在英国行人过街或过马路时,红绿灯是由行人自己控制的,有斑马线的地方都设了人工手动红绿灯,行人只需按一下,十几秒钟之后红灯就亮了。

街上、公路上涂满了或横或竖或斜的白线,我至今没弄明白都是起什么作用的。

英国的车是右舵,在路上一般都是车让行人,司机只要看到前面有行人,远远地就停下车来,挥挥手让你先行,让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发挥到了极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