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政策法规.ppt
10、网络通信标准化主要涉及:数据传输线路标准化、 数据交换方式标准化、通信设备物理接口标准化、数据 加密和网络安全标准化等。
因特网是建立在TCP/IP协议基础上进行工作和管理的。
4. 3. 3 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1、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制定是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总体 趋势与要求出台新标准,修改和调整已有标准的活动。
2、根据约束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
(1)强制性标准: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 规等强制性手段加以实施的标准。
(2)推荐性标准又称自愿性标准:是在生产、交换、 使用等领域,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由当事人自 愿采用的一类标准.
3、信息技术标准内容范围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术语标 准化、信息表达标准化、汉字信息处理技术标准化、媒 体标准化、软件工程标准化、数据库标准化、网络通讯 标准化、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化、办公自动化标准化、电 子卡标准化、信息系统硬件标准化、计算机集成化制造 系统标准化、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标准化等方面。
2、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制定程序一般包括标准项目计划 下达、资料准备、标准草案起草和送审、送审稿的改修 和报批、标准的审批和发布。
3、信息技术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是信息技术标准制定 的目的在于通过实施技术标准,改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的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加强信息技术标准的实 施和监督十分重要。
3、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在实施上有明显的差异:强 制性标准一经发布便具有法律约束力,必须执行,强制性 执行的手段可以是法律性的,也可以是行政性或经济性的, 而推荐性标准以自愿为前提,不具备强制性,任何单位都 有权决定是否采用。但是,在某些条件下,推荐性标准也 具有法律约束力。
7、媒体标准化:从媒体的类型来看,媒体标准化涉及 磁媒体标准化、光媒体标准化和多媒体标准化。多媒体 技术的核心:是多媒体数据的压缩编码和解码算法的标 准化。
8、软件工程标准化主要涉及:软件基础标准化、软件 质量保证标准化、软件管理和维护标准化、软件验证和 确认标准化、软件图形符号标准化、程序设计语言标准 化。
9、数据库标准化主要涉及:数据管理和维护、数据模 型、数据库语言、数据字典、远程数据库访问、数据库 开发和应用、数据库软件体系、数据元表达、数据库制 作和检索技术、多种数据贮存媒体相互衔接与转换等。
数据库是指围绕某一特定目的搜集起来,按照一定的数 据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中组织、储存和使用的相互关联的 数据的集合。
(3)促进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建立和有序 运作。
(3)促进信息资源管理效率的提高。
(4)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应用建立在有效利 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4.2.2 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的内容框架
1、在构建信息技术政策法规内容框架时,应着重思考以 下几个方面:
(1)是否与国家信息政策法规的总体目标和其他分支领 域相协调。
4.2 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的内容
4.2.1 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的目标
1、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的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 总目标是确保信息技术政策法规能够在发展和应用信 息技术的过程中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追求信 息福利最大化,实现信息经济和社会的协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引进、推广和应 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1)信息基础设施政策法规
(2)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引用政策法规
(3)信息技术标准化政策法规
(4)信息技术利益分配和平衡政策法规
(5)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选拨政策法规。
信息技术人才是信息技术创新、开发、引进和推进的具 体实施者,对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
(6)其他政策法规
4.3 信息技术标准化法规
(2)是否体现了信息技术本身的内在发展特点和规律。 (3)是否体现了各信息技术活动主体的政策法规需求。 (4)是否可以取得最大化的信息福利。 (5)是否可以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未来需要。 (6)是否反映了信息技术当前存在的一些核心政策法规 问题,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2、信息技术政策法规应能够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来调 节信息领域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解决各种 信息矛盾。
信息政策与法规
第4章 信息技术政策法规 4.1 信息技术及其作用 4.2 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的内容 4.3 信息技术标准化法规
4.1 信息技术及其作用
按照美国学者托夫勒的观点,人类三次技术革 命浪潮分别是: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 命。
信息技术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的第三 次技术革命浪潮的核心组成部分,在90年代得到 了飞速发展。
4、信息技术术语标准化:是实现信息技术资源共享的基 础和前提,许多国家和国际性组织对于术语标准化问题 给予高度重视,并出台了相应的标准。
5、信息表达标准化:是指各种信息表达技术加以统一, 以便于交流。主要包括:1)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2)图 形符号标准化,3)条码技术标准化。
6、汉字信息处理技术标准化主要涉及:汉字编码字符 集标准化、汉字输入标准化、汉字输出标准化、汉字属 性和词语集标准化和汉字信息处理标准化。
3、信息技术创新有多种实现途径。在新信息技术的 形成和扩散中,一般可分为技术领先者、技术追随者 和技术后来者。
4.1.2 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宏观和微观 两个方面:在宏观方面,信息技术创新的结果通常表现 为技术水平的宏观递进,以及经济效益的整体和有效的 增长。在微观方面,信息技术创新的结果具体体现为扩 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使经济活动中各种投入要素的效 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4. 3. 1 信息技术标准化的意义
1、标准:衡量事物的准则。 信息技术标准化:是从事信息生产、搜集、处理、积 累、储存、检索、传递和消费的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 依据。 信息技术标准化的目的:在于通过信息技术的统一, 共同取得最佳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效益。
4.3.2 信息技术标准的类型和内容范围
1、信息技术标准的类型: 1)国际标准 2)区域标准 3)国家标准 4)行业标准 5)地方标准 6)企业标准
4.1.1 信息技术创新 熊彼得(1883—1950)
1、信息技术创新: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 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以及实现企业的新 组织五种情况,即与新产品的制造、新工艺过程或设备 的首次商业应用有关的技术、设计、制造及商业活动的 统称。
2、市场需要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