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 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发展(DA.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C.表现美的能力和技巧2.. 活动性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认知发展理论。
)B.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D.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 C )的儿童A. 卢梭B. 洛克C. 皮亚杰D. 蒙台梭利3.学前教育启蒙性的完整含义是( C )A.传授知识的浅显性B.品德教育的启蒙性C .学前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启蒙性D.个性发展的启蒙性4.. 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这是学前教育的(D )原则。
A. 发展适宜性B. 启蒙性C. 综合性D. 独立自主性5. 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适宜其所有发展领域不同需要的课程,而儿童的发展是动一发而牵全身的。
所以其课程应具有( C )A.连续性B .发展性6.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含义是( A )A.幼儿教育内容的粗浅性C.幼儿教育内容的系统性C.综合性D.差别性B.幼儿教育内容的发展性D.幼儿教育内容的诱导性7. 学前教育的( A )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于1986 年针对当时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A. 发展适宜性B. 启蒙性C.综合性D. 独立自主性8.现代学前教育中,教育者主要以广、博、浅为准则,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体现了( C )A.综合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启蒙性原则D.活动性原则9.提出发展适宜性的教育理念的组织是(B)A.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B.美国幼儿教育协会C.香港幼儿教育协会10. 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A )A.良好的工作伙伴关系与师生关系B.教师的保育意识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D.幼儿的自理能力D.日本幼儿教育协会11. 在教育实践中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教育方案,这是学前教育的( C )A. 保教结合原则B. 综合性原则C.发展适宜性原则D.启蒙性原则12.在教育实践中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这是学前教育的(D )A.保教结合原则B.独立性原则C.综合性原则D.启蒙性原则13.发展适宜性的含义:一是个体适宜性,一是(C )C.年龄适宜性D.课程适宜性 14. 在教育中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这是学前教育的 ( B ) A .保教结合原则C.综合性原则15. 具有很强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原则是 ( A )A. 保教结合原则 B .独立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16. 现代社会中,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应该以 A. 启蒙性B. 活动性C. 综合性 二、名词解释1. 综合性原则 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紧扣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 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 配合其能力、 兴趣和需要, 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 多角度、 多学科的发展。
2. 独立自主性原则 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 绝包办代替。
3. 发展适宜性 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考虑和利用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 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条件。
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
4. 启蒙性原则 指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
5. 综合性原则 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紧扣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 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 配合其能力、 兴趣和需要, 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 多角度、 多学科的发展。
5. 保教结合原则 是我国学前教育中所特有的一条原则,指保教人员既要保养幼儿使之正常发育,健康成长,又在知识、 智力、品德上给以训练和教育。
6. 活动性原则 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是在活动中建构他们的认知结构 的,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和社会行为,而活动就是儿童这一主体 与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简答题1. 简述如何实施学前教育的活动性原则。
(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2) 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 活动是多样的;(4)活动不是装饰品。
2. 发展适宜性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 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综合的;(2) 发展适宜性课程建立在教师对儿童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3) 发展适宜性课程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4) 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具体的、真实的,与儿童日常生活关联的。
B.独立性原则 D.启蒙性原则 D. 启蒙性原则( A ) 为主要的衡量标准。
D. 基础性3.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实施活动性原则?(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2)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活动是多样的;(4)活动不是装饰品。
4.独立自主性原则的内在含义。
独立自主性原则是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内在含义是:(1)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2)让儿童了解和认识独立自主性5.简述独立自主性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在儿童独立自主性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给儿童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把在幼儿园学来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3)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6.实施发展适宜性课程应注意哪些事项?实施发展适宜性课程应注意: 发展适宜性课程应为儿童提供范围更宽的发展兴趣和能力,而不能局限于其生理年龄所限定的范围。
教师要努力满足那些超常儿童或落后儿童的发展需要。
发展适宜性课程要随着活动的深入和发展的继续而增加难度、挑战性和复杂性,以促进儿童潜能的实现。
教师也应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选择可能性,而不能使他们只局限于发展适宜性性课程之内因为儿童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多样化的,应该允许并支持儿童自身发展的偏好性。
应该为儿童提供没有性别偏好的、尊重多元文化的课程。
教师也应尊重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语言背景的儿童,为之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活动。
7.达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做法是什么?(1)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恐惧;(2)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3)与儿童共同制定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准则。
8.教师与保育员如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与保育员一旦发现合作不顺畅时,不妨与同事好好地沟通一下。
教师与保育员发现两个人的合作不愉快而造成情绪方面的困扰时,不妨找一个正确的发泄方式,把心中的不快发泄出来。
教师与保育员在进行某一活动前,相互要做好沟通工作。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与保育员往往因为自身儿童观与教育观的不同而会有一些冲突,对此,双方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应在幼儿面前相互指责,而应相互进行探讨或同去请教老教师。
9.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一是真诚,二是接纳与信任,三是深切的了解。
10.综合性原则应注意哪些事项?(1)教师的素质很重要;(2)因地制宜地使用综合性原则;(3)不可为综合而综合。
四、论述题1. 结合教育实践,谈谈你是如何贯彻活动性原则的?活动性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是在活动中建构他们的认知结构的,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和社会行为,而活动就是儿童这一主体与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性教学的实施:(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2)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活动是多样的;(4)活动不是装饰品。
(联系实际说明略)2. 举例说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做法。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是:一是真诚,二是接纳与信任,三是深切的了解。
达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做法是:(1)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恐惧;(3)与儿童共同制定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准则。
(2)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以上各点要求具体展开)3.试说明发展适宜性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发展适宜性课程的特点:(1)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综合的;(2)发展适宜性课程建立在教师对儿童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3)发展适宜性课程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4)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具体的、真实的,与儿童日常生活关联的。
实施发展适宜性课程应注意: (1)发展适宜性课程应为儿童提供范围更宽的发展兴趣和能力,而不能局限于其生理年龄所限定的范围。
教师要努力满足那些超常儿童或落后儿童的发展需要;(2)发展适宜性课程要随着活动的深入和发展的继续而增加难度、挑战性和复杂性,以促进儿童潜能的实现;(3)教师也应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选择可能性,而不能使他们只局限于发展适宜性性课程之内因为儿童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多样化的,应该允许并支持儿童自身发展的偏好性;(4)应该为儿童提供没有性别偏好的、尊重多元文化的课程。
教师也应尊重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语言背景的儿童,为之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