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管理会计

成本管理会计

第一章总论一、名解成本管理会计:成本管理会计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融合,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信息(如预测、决策、预算、控制等)以帮助其进行经营管理的会计分支。

二、简答:1.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是什么?预测职能、决策职能、规划职能、控制职能、评价职能2.成本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和主要区别是什么?联系:1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现代会计2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相同3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分享部分信息4财务会计的改革有助于成本管理会计的发展区别:1.服务对象不同——(成)服务于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次,内部会计(财)服务于企业外部各利益关系人,外部会计 2.会计主体不同(成)企业整体及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单位、班组等(财)企业整体 3.工作侧重点不同(成)规划未来,属于经营管理会计侧重于对未来的预测、决策和规划(财)反映过去,属于报账型会计侧重于核算和监督三、选择题(见课后练习)第二章成本信息的生成与运用一、名词解释1.生产费用:企业一定时期内(会计期间:月)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

2.成本: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特定对象(甲产品成本、103批别成本等)而发生的耗费或支出。

3.期间费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产品生产活动没有直接联系,接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

不宜直二、熟悉费用、成本的各种分类三、理解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中发生的费用销售费用:销售部门发生的费用管理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财务费用: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包括利息、汇兑损益、手续费等。

第三章生产经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名词约当产量法:约当产量法:指先将月末在产品的数量,按照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

然后将生产费用合计按照完工产品产量和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的方法。

具体: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百分比(完工率或完工程度)生产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完工产品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产量×生产费用分配率月末在产品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生产费用分配率该法关键在于确定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因为月末在产品的投料程度和加工程度不同,因此需要分别确定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直接材料)的约当产量和加工费用(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约当产量二、选择题(见课后练习)三、简答:在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中,应该正确划分哪些费用界限?P33四、计算1.关于约当产量法的应用2.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法第四章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一、选择(见课后习题)二、简答【1.】品种法的概念、适用范围及特点: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适用范围:①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如发电、供水、采掘等;②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成本的大量大批分步骤生产。

特点:1.成本计算对象:产品品种2.成本计算期:以月为单位定期计算产品成本。

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不同,而与会计核算期相同。

3.在产品成本计算:①月末没有在产品或在产品数量很少,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②月末有较多在产品,需分别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2.】分批法的概念、适用范围及特点分批法是指以产品的批别(或订单)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适用范围: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和车间。

具体:①根据客户订单生产的企业②产品种类经常变动的小规模制造企业③承担修理业务的企业④新产品试制车间特点:1.成本计算对象:产品的批别或订单号2.成本计算期:产品的批别成本在完工月份末计算,因而成本计算期不确定,基本与产品生产周期一致,但与会计核算期不同。

3.费用的分配:月末计算成本时,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3.】分步法的概念、适用范围及特点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适用范围: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特点:1.成本计算对象: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2.成本计算期:按月计算产品成本,与会计核算期一致,与产品生产周期不同3.生产费用的分配: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分步法的种类: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和平行结转分步法三、业务题课后习题业务题第五章作业成本法一、名词解释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计算法,是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并把作业收集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

二、简答【1.】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1.成本核算对象不同2.成本计算程序不同3.成本核算范围不同4.费用分配标准不同【2.】作业成本法的作用:1.有利于企业战略管理2.成本信息具有相对准确性3.有利于完善传统管理会计的预算控制及业绩评价系统三、选择(见课后习题)第六章成本习性分析与变动成本法一、名词解释1.成本性态:成本性态(Cost Behavior)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总量(V olume)的依存关系,又称为成本习性。

2.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相关范围内(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变化发生增减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3.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短期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又称经营能力成本、承诺性固定成本等4.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通过短期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5.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6.混合成本: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7.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以成本按照经济用途的分类为前提,将全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的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照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8.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计入到产品成本,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以及非生产成本全部作为当期的期间成本,即在损益表中作为收入项目的一个直接扣减项目,来进行处理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二、简答【1.】变动成本法概念?【2.】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有哪些区别?(一)产品成本内容不同P131(二)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不同:销货成本:本期销售出去的产品的生产成本;存货成本:本期没有销售出去的那部分产品的生产成本成本。

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的成本内容与产品成本内容是一致的(三)损益计算程序与公式不同变动成本法计算损益:营业收入-变动成本=贡献毛益贡献毛益-固定成本=营业利润其中:变动成本=销货成本+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变动财务费用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固定财务费用完全成本法计算损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毛利营业毛利-营业费用=营业利润其中:营业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营业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四)计算出的当期损益数可能不同生产量=销售量(产销平衡),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相等生产量>销售量(存货增加),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大于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生产量<销售量(存货减少),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大于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见p134例5【3】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优点:1、能够促使企业重视销售,做到以销定产2、简化了成本核算过程,提高了核算资料的准确性。

3.强化成本分析控制,有利于促进企业降低成本4.便于展开本量利分析,为科学预测和短期经营决策奠定基础缺点:1、变动成本发的产品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2、变动成本法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三、计算1.高低点法进行混合成本分解2.利用两种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期间成本3.利用两种成本法计算当期损益并编制损益表第七章本量利分析一、名词解释1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产量(或销量)、利润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简称,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式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2盈亏临界点:也称盈亏分歧点、保本点、两平点等,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二、计算1.单品种保本点2.熟悉安全边际指标、贡献毛益率公式3.单品种保利点、保净利点4.运用加权平均法分析多品种保本点第八章经营决策一、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是指在决策中选取某个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

2付现成本:付现成本是指那些由于某项决策而引起的需要在未来动用现金支付的成本3专属成本:专属成本是指可以明确归属于某种、某批或某个部门的成本。

4差量成本:差量成本是指两个备选方案之间预计成本的差额。

二、熟练应用短期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1差量分析法:差量分析法:根据两个方案的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的比较来确定较优方案。

差量:不同备选方案的差别差量收入:不同备选方案预期收入的差异差量成本:不同备选方案预期成本的差异差量收入-差量成本=差量收益如果差量收益大于零,则前一方案为优;如果差量收益小于零,则后一方案为优。

2边际贡献分析法:边际贡献法是指通过比较各个备选方案的单位边际贡献或者边际贡献总额来确定最优方案的方法。

单位边际贡献=单位产品边际贡献/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定额贡献毛益=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决策:边际贡献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3本量利分析法:成本无差别点(成本临界点):当两个方案的决策相关成本相等时的业务量水平。

1.列出两方案预期成本函数y1=a1+b1x y2=a2+b2x 2.计算出成本无差别点令y1=y2 求出成本无差别点x 3得出结论三、计算分析:重点掌握生产决策(一)—(五)四、哪些属于相关成本?哪些属于无关成本?相关成本:变动成本、专属成本无关成本:固定成本第九章资本投资决策一、名词解释1长期投资:资本投资是指现在投入大量资金,获取报酬或收益的持续期间超过一年以上,能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企业经营获利能力的投资。

2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在运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现象。

从量的规定性来看,是指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通常用利息(绝对数)和利率(相对数)表示3年金:年金(A)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隔相同时间就发生相同数额的系列收付款项。

4普通年金:是指每期期末发生的年金形式5净现值:净现值(NPV),是指投资方案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与其现金流出现值的差额,即未来每年现金净流量(NCF)现值的代数和。

例206内含报酬率:又称内部收益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现值恰好等于其现金流出现值的贴现率,即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时的报酬率.7现金流量:二、简答【1.】长期投资的概念与特点1.耗资多2.回收时间长3.风险大【2.】简述年金的种类:普通年金:是指每期期末发生的年金形式先付年金:是指每期期初发生的年金形式递延年金:是指隔s期后发生的年金形式永续年金:是指无限期发生的年金形式【3.】投资决策的评价指标有哪些?一、静态评价法(非贴现法) 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投资利润率静态回收期二、动态评价法(贴现法) 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动态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4.】现金流量的概念及具体内容四、计算1.复利终值与现值计算2.普通年金终值与现值计算3.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简单法)、平均年成本法评价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