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通用安全知识资料
根据物质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助燃物 和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缺 一不可的原理,采取措施,防止燃烧三 个条件同时存在或避免它们的相互作用, 燃烧就会停止。
发生火灾时一般采用冷却法、窒息法、 隔离法、化学中断法等几个基本灭火方 法。
2020/9/21
7
2.灭火剂和灭火器材的选用
水 — 灭火性强,来源丰富,取用方便, 价格便宜,是最常用的天然灭火剂,应 用最广。
常见几种毒物毒性和危害—铝、汞、苯、一氧 化碳等。
职2020业/9/21中毒的预防
15
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
(1)现场急救 (2)防止毒物继续吸收 (3)加速排出或中和己进入体内毒物 (4)消除进入体内毒物的作用
2020/9/21
16
劳动保护用品
劳动保护用品是指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人 身安全和健康所必备的一种防御性装备。
1.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生产中产生的、 能长时间飘浮在生产环境中的微粒。
生产性粉尘按种类可分和无机粉尘有机粉尘。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危害的特点
粉尘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危害越大; 游离二氧硅含量高,会使病变加重加快;微粒 越小,容易沉积肺内,对人体危害较大。
☆防护治理措施
粉尘污染严重或带有有毒物质的可用外送风面 罩及全身份尘服。
目前我国劳动保护用品主要:有头部防护类、 呼吸道防具类、眼防具类、听力防具、防护手 套、防护鞋、防护服、防坠落防具、护肤用品 等。
凡有传动机构外露的场所,其作业人员,特别 是长辫子或长发的女工必须配戴工作帽,并把 长发或辫子束在工作帽内,防止长发或辫子被 机器绞缠,造成伤亡事故。
2020/9/21
17
如果长期从事高温作业,工人容易患上血压过高 或过低,肠胃消化不良、肾功能不良等疾病。
中暑(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防暑降温保健措施
高温作业人员必须在上岗前及每年入暑前接受体
检,有高温禁忌症应根据病情作出调离高温岗位
或2减020/9轻/21 工作量处理。
11
2.噪声
噪声的特性
噪声对人体影响
噪声危害的防护措施
2020/9/21
1
职工安全教育 通用安全知识
MGFS安全委员会
2008-06-02
防火防爆
一、火灾爆炸的特点 1.特点:严重性;复杂性;突发性。 2.燃烧、爆炸的特性 燃烧和爆炸本质上都是可燃物质在空气
中的氧化反应。
发热、发光、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现象的 三大特征。
爆炸的特征: 燃烧与爆炸主要区别在于氧化速度不同。
干粉灭火剂 —具有灭火效力大、速度快、无 毒、不导电、不腐蚀、久贮不变质等优点。
灭火器材的使用:
2020/9/21
9
劳动卫生基础知识
一、劳动卫生与职业病
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劳动能力可能产生危害作 用的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又称职业危害。
生产性有害因素按性质可分为物理因素;化 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其他因素。
泡沫灭火剂 — 比重小、可漂浮于液体或 附、油漆等液体 的火灾较为有效 。
二氧化碳灭火剂 —灭火效率高、不导电、 可以扑救电气设备的着火 。
2020/9/21
8
2.灭火剂和灭火器材的选用(续)
1211灭火剂 —有一定的冷却和窒息作用,灭 火效率高、腐蚀性小、久贮不变质等优点, 毒性也较小。
2020/9/21
2
二、燃烧
1.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
助燃物、着火源),这三个条件缺一不 可,并且是相互存在、相互作用,而且 每一个要素有一定的量。 2.燃烧的分类 闪燃 与闪点 着火 自燃
2020/9/21
3
三、爆炸
1.物理性爆炸 2.化学性爆炸
气体混合物爆炸 可燃物质的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 爆炸极限—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蒸汽,
现行国家规定噪声标准
每个工作日接触 新建企业
旧企业
噪声时间(h) 允许噪声
允许噪声
8
85
90
4
88
93
2
91
96
1
94
99
最高不得超过115分贝
2020/9/21
12
3.高频电子磁场与微波
高频电子磁场、微波与人接触机会 对人体影响 防护措施 4.放射线 对人的损害 防护措施
2020/9/21
13
三、职业危害化学因素及对人影响
2020/9/21
14
2.生产性毒物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 产性毒物或工业毒物。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引 起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通常称为中毒。
容易引发中毒的毒物形态有气体、蒸汽、雾、 烟、粉尘。
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 液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
毒物一般经呼吸道、皮肤和口进入人体。
2020/9/21
5
四、防火防爆的技术措施(续)
7.消除静电(主要措施有接地、增湿、提 高导电率、控制流速等。)
8.操作者注意事项 非防爆的台扇、手电筒、行灯、电炉电
热杯等严禁带入防爆场所使用。
如遇可燃气体泄漏燃烧,先关闭该泄漏 管道的阀门,再进行灭火。
2020/9/21
6
五、灭火
1.灭火的基本方法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 疾病一般都可以称为职业病。
预防措施(组织措施;卫生技术措施;个体 防护措施。)
2020/9/21
10
二、职业危害物理因素及对人体的影响
1.高温作业
在高气温或高温高湿,或在强热辐射不良的气象 条件下劳动,通称高温作业。一般将室内温度保 持在35℃以上的车间称为高温车间。
或可燃物质的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在 其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极限)内,遇明 火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叫做爆炸下限, 最高浓度叫做爆炸上限。
2020/9/21
4
四、防火防爆的技术措施
1.合理设计生产布局落实防火防爆安全设施 2.隔绝着火源 3.避免摩擦撞击 4.清除电气火花 5.照明灯具消防安全管理 6.焊接作业的防火防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