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CT诊断韦智杰
发表时间:2017-08-23T14:34:08.30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作者:韦智杰
[导读] CT成像诊断技术可显示鼻咽部良恶性病变过程,对鉴别鼻咽癌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人民医院 530299)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鼻咽癌的CT诊断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50例鼻咽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病理均经鼻咽活检证实。
其中鼻咽炎症22例(作为对照组),鼻咽癌28例(作为观察组),对所有患者采用西门子螺旋CT进行扫描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CT 影像学特征。
结果CT 扫描能显示两组患者鼻咽部均有不同程度黏膜增厚和软组织肿块,观察组患者CT扫描检查阳性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经CT诊断,观察组患者的咽旁间隙受侵率(28.6%)明显高于对照组(9.1%)、观察组患者的口咽受侵率(25.0%)明显高于对照组(13.6%)、观察组的患者颅底破坏率(46.4%)明显高于对照组(9.1%),CT影像学显示,对照组患者均无T分期,观察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T分期表现,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成像诊断技术可显示鼻咽部良恶性病变过程,对鉴别鼻咽癌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鼻咽癌;CT;诊断价值
鼻咽癌属于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该病症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病症的加重患者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部有闷堵感、鼻塞等类似于鼻咽炎症的症状,易造成临床误诊。
早期鼻咽癌治愈率较高,癌变达到中晚期则会加大治疗的难度,且预后效果不佳,为此对于该病症需早确诊、早治疗,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
临床研究表明,螺旋CT诊断技术具有物质分离和分辨软组织等功能,能为鼻咽部病变诊断提供有效的影像学参考价值和治疗依据,因此其对于鉴别鼻咽部是否发生癌变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2]。
本文主要探讨和分析鼻咽癌的CT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鼻咽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该项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
所有患者病理均经鼻咽活检证实,其中鼻咽炎症22例(作为对照组),鼻咽癌2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分布:42-69岁,平均年龄为(54.8±1.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分布:44-68岁,平均年龄为(53.6±1.8)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螺旋CT进行造影扫描,扫描范围为患者的听眶下线鼻咽部轴部位,扫描前先给予患者肌体注射一定量的碘海醇,碘海醇的注射量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1.Oml/kg计算确定,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注药完成后等待30-60s可开始扫描,重点扫描患者的鼻咽部可疑肿物、咽旁间隙、邻近软组织、颈淋巴结及颅底部等部位[4]。
观察肿块的强化方式、粘膜线的连接以及鼻咽部粘膜厚度和隆起情况、咽隐窝状态等,获取鼻咽部病变动、静脉期增强扫描图像,最后将获取的图像信息传至工作站进行重建和处理[5]。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CT扫描影像学特征(包含患者的病变部位肿块特征、周围软组织、鼻窦、咽旁间隙、颈部淋巴结),并记录CT扫描显示的T分期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字x2检验,P<0.05时,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CT扫描检查阳性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CT扫描检查阳性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讨论
鼻咽癌是一种对血管依赖性极强的肿瘤,其生长和转移的基础便是血管的生成,而血管生成需要依靠多种血管生长因子(主要是皮生长因子)的支持,在鼻咽载膜的慢性炎症组织中血管生长因子不表达,在癌病变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的状态[6]-[7]。
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仪,其能有效减少或消除硬化伪影对CT值的影响,通过精确的T分期程度(病灶组织强化程度),从而获取准确的鼻咽部病变的信息,有助于帮助临床诊断鼻咽部病变的良恶性。
本研究中,采用螺旋CT扫描仪对所有患者病变部位进行进行增强扫描,研究结果显示观观察组患者CT扫描检查阳性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经CT诊断,观察组患者的咽旁间隙受侵率(28.6%)明显高于对照组(9.1%)、观察组患者的口咽受侵率(25.0%)明显高于对照组(13.6%)、观察组的患者颅底破坏率(46.4%)明显高于对照组(9.1%),CT影像学显示,对照组患者均无T分期,观察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T分期表现,两组T分期具有明显差异。
因此CT成像诊断技术不仅可以显示鼻咽部良恶性病变过程,其对于鉴别鼻咽癌也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螺旋CT成像诊断技术能有效检测到病变的状态、病灶侵袭范围以及病灶组织强化和肌肉强化程度,通过T分期强度能有效提高鼻咽部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从而有效鉴别鼻咽炎症与鼻咽癌,为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彩虹,李涛,张群洲,等.鼻咽癌肿瘤干细胞分化过程中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对血管生成细胞的影响[J].肿瘤防治研究,2013,40(7):629一634.
[2]汪裕聪,王海波,陈孟达,等.64排螺旋CT扫描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2,42(4):381-383.
[3]Pan Z,Pang L,Ding B,etal.Gastrieeaneer staging with dual energy spectral CT imaging[J].PloS One,2013,(8):e53651.
[4]方亚军,黄召勤,凌春香,等.能谱技术在肺结节CT值定量测量中的实验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12):1215-1219.
[5]宋泽,李虹,齐翰,等.CT导向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肺转移瘤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57-60.
[6]关牧娟,吕培杰,高剑波.能谱CT成像鉴别肺结节性质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3,19(1):20-23.
[7]彭东,徐可为,王荣辉,等.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J].广西医学,2014,36(8):1153-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