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运距的确定与计算
在计算材料费时,要涉及材料运距计算问题,《编制办法》规定:“一种材料如有两个以上的供应地点时,都应根据不同的运距、运量、运价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运费” 。
下面就材料供应经济范围的确定和平均去路的计算做一个介绍。
一、运料终点的确定
由于路线工程是线形构造物,所以材料运料终点的确定对运距的确定影响极大。
原则上,运料终点是工地仓库或工地堆料点。
但是,当施工组织设计不能提供工地仓库或堆料地点的具体位置时,其运料终点为:
(1)独立大桥为桥梁中心,大型隧道为中心桩号,集中型工程为范围中心的桩号。
(2)路线工程,对于外购材料一般以路线中心点桩号作为运料终点,当工程用料分布不均衡时,可按加权平均法确定某种材料的卸料重心点位置作为运料终点;对于自采材料,则应根据料场供应范围及各工程点用料量、距料场运距等具体的情况计算确定。
二、材料经济供应范围的确定
自采材料料场对路线经济范围的划分,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即最大运距相等法和平均运距相等法。
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太,下面介绍比较直观的最大运距相等法。
当一条路线工程,在其沿线有多个供应地点火供应同种材料的料场,则应在各相邻料场间确定一个经济供应分界点,即经济合理地确定各自采材料料场的经济供应范围。
料场供应范围的经济划分,与料场开采价格、沿路线(各段)各点的用料量、料场到卸料点运距、运价等有关。
用最大运距相等法确定料场(或供料点)间的经济分界点K 时,一般认为:
(1)各料场的开采价格(供应价格)相等;
(2)某种材料沿路线的用量是比较均匀的(个别用量特别大的材料路段材料用量超出平均用量的部分,应另按点式卸料计算其运距),而且设计阶段无法细算;
(3)各料场至用料地点间的运价是相等的。
按最大运距相等法确定料场间分界点的原则是:当A点料场与B点料场相邻,且料价、运
价相等,沿线材料用量均匀,则A、B两料场到分界点K的运距相等(见图6-3)
翳点
图6-3
如图:当a (b L AB )时,取消A 料场,由B 料场供料; 当b (a L AB )时,取消B
料场,由A 料场供料;
当a (b L AB )或b (a L AB )时,应确定两料场的经济分界点 K,其计算表达式如下:
L max a L A b L B
根据定义,贝
1 L'A -[L AB
2 (b a)]
1
L B — [L AB (b a)]
2
式中:a
A 料场至上路桩号运距;
b ―― B 料场至上路桩号运距;
L AB ----- A 料场支线上路点K
a ,至B 料场支线上路点K
b 之间的运距;
L 'A K a 点到K
点运距;
L'b ——K 点到K b 点的距离; L'max ——最大运距。
确定相邻料场间的经济分界点的注意事项:
(1) 路线起点或终点之外无料场时,则路线的起点和终点为自然分界点点 若有料场,则 应视为路
线供应料场之一,按上述方法确定经济分界点。
(2) 计算运距时,要考虑断链影响;
(3) 支线等运距以调查的实际运距为准(不是距离)。
(4) 确定料场的取舍,尚应充分考虑料场开发、运输的可行性;还要考虑运料重载升坡 的影响。
(5) 若料场料价、运价差异很大时,可按两料场至分界点间加权最大运距相等的原则来 划分。
例6-10某公路工程的料场分布如图6-4所示。
已知A 料场的上路桩号为K2+100,支线运距1.60km ; B 料场上路桩号为K7+900,支线运距2.5km 试确定A B 料场间的经济分界点桩号。
解:由图6-4
L
ab
=7.9-2.1= 5.8 km
b a =2.5-1.6=0.9km
L A
=0.5*(5.8+0.9)=3.35km
L B =5.8-3.35=2.45km
分界点 K AB 桩号=2+100)+( 3+350)
=K5+450
复核:1.6+3.35+2.5+2.45=4.95km (正确)
三、路线材料平均运距计算
为了计算构成材料单价的运杂费,必须首先确定各种材料的平均运距。
当一种材料有多个 供应点时,必须首先确定各供应点的经济供应范畴; 一种材料有多个卸料点时,必须计算其平 均运距。
(一)自采材料平均运距计算
当一种自采材料沿路线有多个供应点且有多个用料点时, 可用下列两种方法确定该种材料 的平均运距(见图6-5 )。
KA
JCAB
Q
LA
i LB
L J AB
阳 1OQ
kT+iJQ
n
M i
i 1 n
Q i i 1
1、 加权平均法 当料场供应范围及各卸料点的位置、 运距、用料数量确定
后,可按下式计算该种材料的全 路线加权平均运距。
n
Q i L i
i 1
n
Q i
i 1
式中:L ----- 革种材料全路线加权平均运距(km );
n ――卸料点个数;
M i
------------------- 各卸料点材料运量(t.km );
Q i ----- 各卸料点革种材料数量,路面材料卸料点为路段中心,构造物用料卸料点为仓
库或料堆。
L i ----- 各供料点至卸料点间运距(km )。
例6-11试计算图6-5所示路段的某种自采材料的加权平均运距
解:
n
Q i L i
i 1
6800 2700
3080 2000
L
n
5.47km
c 850 450
560 400
Q i
i 1
2、 算术平均值法
图6-5所示路线材料平均运距可采用算术平均值法计算:
运SE
6
6 5 3 15
下
5 6 T
亦
*56
§ g
i
§ g § i i
i
i I § s
£ 3-5
L i
i 1
5.5 5 n
13
5.31km
L3
上述式中:L
――某种外购材料全线加权平均运距
km )
;
n
L i
L 亠 n
式中:L ――某种材料全路线算术平均运距(km ;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例6-12试计算上例的算术平均运距。
解:
由上述两例可知:加权平均运距与算术平均运距仅相差 3%左右,考虑至运距不一定经过
丈量,本身的误差可能是大于计算误差,特别是加权平均法需待各分项预算编完后才有条件计 算运距,故在工程用料量分布大致均衡的情况下,以用算术平均法较为简便。
(二)、外购材料平均运距计算
外购材料一般只有一个供应点,却具有一个或多个用料点(仓库、料堆),如图6-6所示 外购材料平均运距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加权平均运距
n
Q i L i
i 1
n
Q i
i 1
2.算术平均运距
n
L i
L 亠
n
n 卸料仓库(或料堆)个数;
Q i ――某种材料各仓库入库量(t ); L i ----- 卸料仓库距供料点运距(km );
L
'
――某种外购材料全线算术平均运距(km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