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概论教案

设计概论教案

设计概论教案《设计概论》教案一、授课对象:《设计概论》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程,授课对象为本科装潢设计二年级,课程总学时为16 学时。

二、课程章节分配: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第三章艺术设计的分类形式第四章艺术设计的关联特性第五章设计师第六章艺术设计的工作程序第七章审美欣赏与设计批评附:课题练习三、使用教材:李巍编著,《设计概论》[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四、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技术教学相结合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装饰与造型的表象问题上,在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上有一个飞跃。

结合课程内容,导入案例分析,通过师生交流、互动、讨论、分析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五、参考资料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尹定邦编著,《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六、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教学目的和要求:对艺术设计基本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理解。

内容提要:艺术设计的定义与范畴、艺术设计的原理、艺术设计的特征和艺术设计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 艺术设计的定义、原理、特征讲稿内容:一、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1、艺术设计的定义与范畴艺术设计是将物象的技术功能性、使用舒适性及审美装饰性有机地、和谐地结合起来的设计。

其范围有传统的手工艺制品设计(陶瓷、泥塑、竹木、布艺、金属、皮革、纸制品等)和现代工业社会生产的产品设计(建筑、家具、灯具、交通工具、轻纺制品及商业物品等),深入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

2、艺术设计的原理可以从设计的艺术性、科学性及技术性等三个方面来认识。

艺术性包含对设计物象的造型形态特征、色彩装饰特征及材料机理特征等方面的理解与表现。

科学性包含对设计物象的工程结构、数据分析、理化性能、材料应用、环境测试等方面的试验与证论。

技术性包含对设计物象的制造设备、加工工艺、质量检测、包装运输、市场营销等方面营运与安排。

3、艺术设计的特征创意性特征体现作品的文化特征与积淀, 具有思想的导向性及象征性。

图形性特征有文字图形、图案、平面、立体图形, 以图形为主的设计具有极强的装饰感和视觉冲击力。

产品型特征突出产品的使用功能性与舒适性, 在产品的造型形志上, 强调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及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科学性特征严格地界定了产品的规范技术指标, 并表现在新技术新科技的成果应用上。

工艺性特征是产品制造加工的完美展示, 是设计的功能性, 舒适性及艺术性的具体体现。

市场性特征是商品创造社会财富的唯一经济指标,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价值.4、艺术设计的方法对比设计的方法是通过对大量的设计现象的综合、移置、杂交, 从而得到多种可行的设计方案。

通过对各种方案的去伪存真而劣败优胜, 得出最佳的设计结果。

分散的设计方法是在改变、缩小、分解设计现象的活动过程中, 对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予以解决.形象设计的方法是利用直观的图像和表格来说明设计的意图, 具有直观可视的形象性,图文并茂的视觉效果。

逻辑的设计方法是利用推论的方式, 在大量的数据应用中, 说明设计意图, 在数字事实的排列中, 给人以强烈的信诺印象。

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艺术设计的源流及其发展历史内容提要:古代中西方社会的造型装饰、近代社会的工业设计、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后现代主义与信息社会的设计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对“艺术与技术”、“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包豪斯”、“后现代主义”、“新时代设计”等语汇的认识并做出正确的定位。

讲稿内容:二、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1、古代社会的造型装饰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代中国、中世纪、文艺复兴。

2、近代社会的工业设计产业革命、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德国设计的振兴、美国芝加哥学派。

3、现代社会的设计艺术现代设计运动、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战争时期的设计、战后日本的设计、中国的近代设计。

4、信息社会的设计发展泼普艺术、宇宙风格、后现代主义、新时代设计。

第三章艺术设计的分类形式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艺术设计不同类别概念及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项因素、设计观念和风格等内容提要:产品设计的定义和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概念、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艺术设计的分类形式概念与内涵的理解讲稿内容:三、艺术设计的分类形式1、产品设计的定义 (工业设计)所谓产品, 是指人类生产制造的物质实体, 它是借助一定材料, 由相应的结构与外在形式结合而成的具有相应功能的物质载体。

产品设计就是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设计, 以符合人们的实用、经济、美观的要求。

产品设计的外延可以涉及所有的造物行为, 它通过工业化的技术加工手段来完成, 是特定条件下的造型设计。

产品设计的因素产品凝聚着材料、技术、生产、销售、消费和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等诸因素, 产品设计的内在因素涉及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肌理、生产工艺等, 产品设计的外在因素涉及产品的具体使用情境.即使用的环境(时间、地点)、如何使用、地域文化特征、风俗习惯等。

产品内外因素二者统一则可以达到产品设计为人类服务的最高目标, 为人们提供合理的生存方式。

产品设计的分类按产品的种类来划分, 可分为交通工具设计、家用物品设计、家具设计、信息产品设计、医疗器械设计、体育用品设计等。

产品设计观念、风格变迁与未来发展趋势 a.传统与可持续发展设计: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再循环设计、组合设计、安全性......。

b.产品设计信息化与个性化。

2、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就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

即为了传达的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文字、图形、色彩三个基本要求。

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二次设计:文字设计、标志设计、版面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图案(图形)设计、插图设计......。

三次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POP) 设计、橱窗设计......。

四次元设计:CI (VI) 设计、网页设计、动漫画设计、影视设计、影视广告设计......。

3、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就是对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在内的所有与我们人类发生关系的环境, 以原在的自然环境为出发点, 以科学与艺术的手段谐调自然、人工、社会三类环境之间的关系, 使其达到一种最佳状态。

环境设计的目标与要素人与环境关系的最适合化是环境设计的主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人对环境的作用与环境对人的作用。

据上述环境设计目标可以归纳出其基本三要素:适合于人、适合于空间、适合于时间。

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类别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城市设计。

第四章艺术设计的关联特性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艺术设计与其他的相关学科,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内容提要:设计与绘画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设计与社会生活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与社会生活讲稿内容:四、艺术设计的关联特性1、设计与科学文化2、设计与社会生活第五章设计师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设计师演变的历史过程、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个性化设计理念、 协调合作精神,、经营管理意识等。

内容提要: 设计师演变的历史过程、设计师的基本素质、设计师的知识技能、设计师的协调合作与经营管理意识、设计师的超越自我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师的专业知识技能 设计师的社会职责讲稿内容:五、设计师1、设计师演变的历史过程2、 3、: 设计物理学设计2、设计师的基本素质 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发明创造的能力、专业设计能力、美学修养和鉴赏能力、探索欲望和敬业精神、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和超前意识。

3、 计师的知识技能 设计师的知识结构、设计师的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设计师的自然科技二三百万年前七八千年前,第一古罗马工匠 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与人文社会知识技能。

4、设计师的协调合作与经营管理意识5、设计师的超越自我设计理念的提高、民族文化的建承宏扬第六章艺术设计的工作程序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设计实施和合作方法, 懂得如何针对不同设计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

内容提要:项目确认与市场调研、设计构思与定位实施和项目审核与设计管理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应的策略讲稿内容:六、艺术设计的工作程序1、项目确认与市场调研项目目标的确认与策划、市场调研与论证 ( 社会调查、市场调查、产品调查、资料调查分析)2、设计构思与定位实施设计构思; 创造性能力充分展现阶段。

设计的定位设施包括两个阶段:构思评估与选择阶段、方案的表现阶段。

3、项目审核与设计管理第七章艺术设计的审美欣赏与设计批评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设计审美活动的基本要点,学习与借鉴优秀的设计作品来提高创作实践水平。

内容提要:设计之美、商品设计赏析、视觉设计赏析、环境设计赏析和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教学重点和难点:客观理解设计评价体系的参照标准讲稿内容:七、艺术设计的审美欣赏与设计批评(一)艺术设计的审美欣赏1、设计之美设计之美的本质就在于"生活美", 它包含了三个层次:形式美、方式美、精神美. 而"功能美"也是现代设计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

功能美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出来, 技术美必须通过材料、形式和功能三方面表现出来, 现代技术改变了生产本身, 改变了人的存在, 改变了人的审美意识, 它与功能美有内在联系和一致性, 但也有各自的内在规定性和区别。

技术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以该种技术为手段艺术的展现材料个性, 材料的美感因而集中体现于如何以自身的不同品质区别于异类, 显示独特性。

可见功能美、技术美、材料美已成为现代设计美学概念。

2、商品设计赏析3、视觉设计赏析4、环境设计赏析(二)设计批评1、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两者的范围与特征、批评者的多重身份。

2、设计批评的标准 a.设计批评(评价)体系的参照标准的内容及特征:设计的科学性、适用性、艺术性(实用、坚固、审美)。

b.设计批评标准的历时性: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设计改革运动中对设计标准的看法、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中的评价标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艺术的纯形式主义批评已为工业产品的几何形态进入美学范畴奠定了基础、国际主义风格的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

c.设计批评随着时空的变化而评价标准也有所不同。

3、设计批评的方式国际博览会与集团批评方式及两者批评方式的特点。

4、设计批评的理论与发展嬗变 a.荷加斯《美的分析》中对功能的探讨。

(1735年出版)b.19世纪英国成立的设计学院推动了设计和设计批评的发展。

c.19世纪对工业革命的反响是设计批评理论的开始。

d.佩大斯纳《现代设计的先锋》对现代主义的批评。

e.20世纪早期的设计批评立刻论来自构成主义美学和新造型美学。

f.布西埃《走向新建筑》。

g.设计批评理论的多元化。

附:课题练习1、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与范畴?2、艺术设计的特征与方法具体有哪些?3、如何理解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4、如何看待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变化与发展?5、分别论述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代中国设计的主要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