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分析及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分析及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分析及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摘要: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成长与教育分不开,而教育有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本文中,主要对中美家庭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等进行比较并分析原因,最后从中得出一些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美国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大家都相当熟悉。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他的影响很多很大,父母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老师,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

在现代社会里,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越来越多,怎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对孩子成长最我们必须了解的,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因此比较分析两者对于我国的家庭教育的发展将有促进作用。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
1、中美家庭教育的特点比较
美国的家庭教育具有三个特点:注重平等意识、注重培养独立意识和吃苦精神、注重培养创造能力。

我国家庭教育也有三个显著特点:生活上包办代替、教育内容上片面强调学习成绩、教育观念上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

2、中美家庭教育目的比较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人。

所以,美国家庭十分注重孩子从小的锻炼,充分且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积极成分,让孩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此,美国的孩子从小就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

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孩子将来有出息,能找到好工作,一生都很顺利的度过。

所以,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在生活上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在学习上特别注重孩子的成绩,但是学习之外的方面都很少考虑。

3、中美家庭教育内容比较
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很丰富,他们注重孩子在体力、认知、语音、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教育内容,美国的家长让孩子多开展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力,对孩子的各种感官加以训练以发展孩子的认知,他们还十分注重开拓孩子的交往、审美视野和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社会性方面美国家
长从从小就注重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同时也强调和他人合作。

他们还从小指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及文学艺术作品,使孩子从小就具有审美的意识和能力。

中国的家庭教育内容也比较丰富,但当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智育就几乎成了全部教育内容,使得教育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家庭教育的内容过于单一,不够科学。

并且家长们所注重的知识大部分局限于理论,对于孩子的实践能力不太注重,使得孩子以后也难以用所学知识为自己或社会服务。

4、中美家庭教育方式比较
美国家长教育的普遍做法是根据不同年龄让孩子做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和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动手来发现他们的爱好和特长。

美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以概括为放手而不放弃:一方面,美国家长对于孩子的零用钱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甚至会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来挣零用钱。

另一方面,美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使孩子在成长中充满自信和独立性,他们敢于想象敢于创造并且富有成就感。

我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三种典型方式。

一是娇宠型,在生活上包办代替,不注重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对于孩子孩子的要求也是尽可能满足。

二是专制型,这类家长对孩子采取严厉管制和强迫教育,几乎对于孩子的一切都要加以管制。

三是放任型,这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放任自流,不管不顾,在经济上也是不加管制,相信“树大自然直”。

5、中美家庭教育结果比较
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

在美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孩子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很强的独立能力、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和适应社会环境的本事。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孩子有很好的学习应试能力和学习成绩,但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依赖性强,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形成的原因
1、历史背景的不同
美国的历史较短,旧的思想保留的很少,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能很好很快地接受新的思想和文化。

由于美国的统治方式,教育的发展约束也较少,所以他们更具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

而中国历史悠久,旧的思想还存在的比较多,文化
价值观上比较保守和内敛,缺乏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

2、经济模式的不同
美国的生产能力先进,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它的市场中有很多的就职机会,所以家长不会担心孩子以后的工作问题。

美国的竞争也很激烈,发展也很快,所以只有能快速适应环境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所以美国的家长注重孩子的更方面能力的发展。

中国与美国不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生活压力很大,就业机会也比较少,所以家长把孩子以后的工作问题看得很重要。

在现在是就业中,中国的市场很注重文凭,所以家长为了孩子能找到好工作特别注重学业成绩。

3、社会条件的不同
美国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完善的社会养老制度,所以美国的家长不需要孩子来为他们养老,因此他们也不关注孩子是否会给他们带来荣誉。

当孩子18岁以后,美国家长就不再抚养他们的孩子,所以美国的孩子得有很强的独立自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相对而言,中国的经济条件要差一些,社会养老制度也还不完善,并且还存在一些旧的观念,因此,中国的家长会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人财产,要求或者说依赖他们养老。

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会对孩子的要求尽可能的满足并且要求孩子向自己为他们设定的生活路线走。

4、传统文化的不同
美国人注重个性,他们的价值取向基础是个人主义,因此,在美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十分尊重孩子,将孩子的兴趣和潜力挖掘出来加以培养使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由,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

美国人十分鼓励理性,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比较理性,他们认为抚养孩子并对其进行教育是一种义务,不需获得回报。

中国人重视集体主义精神,中国人认为,一个人的生活与其他人是相关联的,因此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缺乏对孩子的尊重,也就不会和孩子平等的交流。

中国人十分注重感情,人际关系是处理家庭关系很重要的一条法则。

因此,中国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他们尽最大能力的抚养孩子并希望得到孩子的回报,他们也希望孩子能给自己带来荣誉。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父母期望孩子成才与美国的父母相比存在着较多的功利性。

三、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
家长首先认识到以往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做到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改变家庭教育方式,使孩子努力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劳动。

具体我们应做到这几点:1、更新评价子女的标准。

科学合理的评价具有很强的引导性,能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家长评价孩子不能仅以是否听话和顺从为标准,还应以孩子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来评价。

2、建立新型的父母子女关系。

家长应该和子女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孩子接受家长的教育但不是任父母随意支配的附属品,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以做出相应的教育促进他们的充分发展。

这样家庭教育能顺利进行,孩子也会自信自立,长大后有所作为。

3、建立新型的教育模式。

具体有4种教育模式可以运用,创造型教育模式、成功教育模式、愉快教育模式、合格家特色教育模式。

兼用这些模式可以使孩子获得最全面的发展,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适合他们的成长的知识。

(二)社会和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有效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教育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的支持,社会应该对家庭教育进行鼓励和支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达给家长。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

(三)加强对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的引导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是我国现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加以注意。

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1、摆正家长与独生子女的关系,家长对独生子女可以关爱但不可以娇宠,更不能放纵,对于子女的爱也不能停留在生活物质方面,更应该体现在对孩子的更种能力的培养方面,使孩子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我们可以抓住孩子喜欢表扬和亲近的特点,用表扬和鼓励及时肯定孩子的良好品质,但对孩子的不足之处也要及时批评和处罚。

这样不仅抓住了孩子的教育时机,还对孩子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3、加强建立规范的幼儿行为规章制度,统一各方面的教育要求,还要统一家庭、社会和学校的要求,使孩子在不同环境下都能获得良好的个性品质的规范性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丽中国和美国的家庭教育比较研究内江科技2010年第9期
[2]李子银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6期
[3]冯静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及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4]黄小勇黄菜方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第22卷第4期
[5]周静王永杰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社科学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