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

2016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复习与测试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世说新语》作者是朝,。

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内集:家庭聚会。

讲:讲解。

论:讨论。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迅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不如比作。

因:凭借:差可拟:差拟,相比。

【古今异义】1、儿女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2、因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3、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练习】:阅读《咏雪》,完成1~5题。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句总括了谢太傅一家咏雪的背景,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等因素。

2.解释加粗的词。

(1)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___(2)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___(3)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_(4)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3.“儿女”一词古今意义不同,今义指儿子和女儿,古义指________________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哪一个更好呢?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期行:期,约定,行,出行。

期日中:期:约定。

日中,正午。

过中不至: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

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舍,丢下。

去,离开。

去后乃至:乃:才。

至:到达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你父亲在吗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非人哉:不是人啊!非:不是。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

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

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家君:家父,谦词,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

顾:回头看。

无信:丧失信用,信:信用、诚信。

无礼:没有礼貌,礼:礼节。

【古今异义】1、去古意:离开今意:到、往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4、期古意:约定今意:日期5、引古意:拉今意:引用【练习】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 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C.路转溪头忽见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论语》十二章【练习】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4、在中学生夏令营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5、孔子认为温习重要意义的句子是: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11、子曰:“吾十有五而_______,三十而_______,四十而_______,五十而_______,六十_______,七十而_______,_______。

”12、孔子赞赏颜回的原因是:13、孔子论述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关系的句子:14、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

15、孔子阐述时光的句子:16、子夏对仁的阐述:17、孔子论述志向不可被剥夺的句子:一、注音愠()逾()罔()殆()箪()堪()肱()笃()三、填空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共篇。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 _ ,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欢迎。

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我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每天要自我检查,反省包括:???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 _ ,__________ 。

8.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___ _,____________ 。

9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 。

10写出五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四《诫子书》(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6.《诫子书》,作者在文中对儿子提出了怎样的告诫7.谈谈你对“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的理解8.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五狼(一)狼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屠惧,投以.骨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彼竭我赢,故克之┌一狼径去.C.┤┕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止.增笑耳D.┤┕非梧桐不止.2、翻译。

①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②其一犬坐于前。

译:3、填空。

本文按照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

4、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答:(二)(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以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之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