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好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如何开展好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政协专门委员会是政协的“职能部门”。
围绕党政工作中心,针对相关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协商监督活动是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责,也是政协参政议政的主要内容。
因此,如何按照政协章程和《规定》的精神,着眼于党政工作大局,找准专门委员会工作的切入点,更好地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是衡量专委会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
然而,由于政协组织的特殊性,专委会的工作历来没有什么固定的“招式”,更没有形成什么统一的“模式”,如何开展专委会工作颇有点见仁见智的感觉。
但是,借鉴各级各地政协工作的宝贵经验,结合自身从事专委会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开展好政协专门委员会的工作,着重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密切与各有关部门的联系与配合是搞好新时期政协协商监督工作的重要前提。
党的基本路线和人民政协的性质决定了新时期的政协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政工作中心,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团结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表面看,政协工作是“软任务”,搞搞“形式”,走走过场似乎也能过去。
但要真正做到“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添乱,切实而不表面”,这就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
我们认为,这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密切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与配合,着重解决好“如何知情”和“怎样出力”的问题。
如何知情——要建立好经常的对口联系制度。
年初,委员会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要事先与有关对口部门联系、“通气”,主动征求意见,必要时邀请有关部门的同志前来一同商议。
尽可能使专委会的工作计划安排“得时、得体”,力求与有关部门的工作合节同拍。
平时,也要经常互通信息,交流工作情况,并适时约请有关部门通报工作情况,让委员更好地知情知政。
怎样出力——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相互支持与配合。
首先,要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参与有关部门的工作,并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为政协及有关部门顺利开展工作进行舆论宣传,从而因势利导,适时建言献策。
从事政协专委会工作的同志要积极创造条件,身体力行,主动参与、积极支持有关部门的工作。
其次,专委会在确定重大调研视察课题,开展有关调研、视察活动,特别是一些事关全局、在政协常委会上与政府进行专题协商的重大课题时,也要邀请有关部门的同志参加讨论、参与调研。
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更熟悉情况,便于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调研形成的意见、建议最终还要落实到有关部门去具体操作,这种边调研、边协商的做法,更有利于我们提出针对性较强、较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也容易为有关方面接受和采纳。
象这样,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既有利于增进理解,更便于推进工作。
二、依靠政协活动的主体——广大政协委员、市各民主党派及政协组成单位开展协商监督活动,是搞好政协工作的基础。
政协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
广大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及各界人士是政协履行协商监督职能的主体。
他们的主体作用发展得如何,是衡量政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
我们认为,“主体”作用的发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活动主体参与的广泛性。
政协是广大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的大舞台,政协机关主要是为活动主体参政议政提供服务。
所谓“机关搭台,委员唱戏”。
但是实际上,通常我们的活动主体参加协商监督活动的机会并不多,有些政协委员除一年一度参加一次全委会外,很少参加政协活动。
多数情况下是委员走过场,机关工作人员“越俎代庖”,代委员“唱戏”。
因此,一方面,我们组织各种通报、视察活动时,应尽可能地邀请他们参加,积极为他们知情知政、参政议政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拓宽政协活动领域,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展政协的协商监督工作,促进政协工作在更加广泛的基础上开展得卓有成效。
二是活动主体参与的主动性。
专委会的联系面相对较广,但其常设机构的人手较少,对有关专门工作接触又相对不多。
因此,开展活动特别是一些较大规模的或专业性较强的调研活动时,要注意吸收政协委员及各界人士和民主党派的同志参加,有的还可以与他们组成联合调查组共同进行调研。
组织活动时请他们多提意见、多做指导;开展调研时请他们唱主角,必要时请他们撰写材料。
这样,既弥补了专委会常设机构的力量不足,又壮大了调研力量,提高了协商监督活动的深广度。
同时又使“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我们的协商监督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积极创造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参政主体充分感受到政协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培养并提高“主体”参政议政的兴趣与主动性,是专委会开展协商监督工作之生机与活力所在。
三、加强学习与交流,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是搞好政协协商监督工作的重要保证。
当今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不加强学习,就难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要搞好政协工作,同样必须不断学习,加强交流,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对政协工作的更高要求。
这里的学习与交流主要应包括从事政协工作同志自身的知识更新,各兄弟政协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以及政协机关的干部队伍的造就与培养等。
一是要加强自身的知识更新学习。
广大政协委员、政协机关干部要加强对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及有关政协工作的业务知识和各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与专业水平。
另一方面,政协机关要积极为机关干部创造条件,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加强干部培训教育,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从事政协工作的理论水平与工作能力。
二是要加强横向联系与交流。
政协跨越了上下级之间、地区之间的“条块”界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便于彼此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
因此,我们在做好有关接待、服务工作的同时,要利用一切机会,注意结合专委会工作的实际,加强兄弟政协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如全国政协、省政协或兄弟政协组织调研考察活动时,我们要结合有关专委会的工作,有目的、有重点地参与一些重大课题的调研。
这样,既能丰富有关调研内容,又有利于推进本专委会的协商监督工作。
三是要加强政协机关内、外部的干部队伍交流。
政协工作涉及面广,这就要求我们的机关干部必须具备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
俗话说:“树移死,人移活”,“见多才能识广”。
因此,各级党委及政协组织要积极为从事政协工作的同志创造条件,提供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的内部及对外交流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的政协机关才能更有生气,政协工作才能更加生龙活虎,生机勃勃,也才能进一步开创政协工作的新局面。
以上是我们对搞好政协专委会工作的几点粗浅认识,有些看法可能失之偏颇,有的问题仍待进一步探索。
但是,专委会作为政协开展经常性活动的工作机构和履行协商监督职能的一个重要层次,在政协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外影响力不可低估,它代表了一级政协组织的协商监督水平。
我们认为,要更好地实现政协的参政议政职能,还必须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要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明确政协专委会在政协组织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各级、各地政协由于机构设置没有一个权威或法律的介定,形式各一。
有的政协专委会是虚设的机构,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主任、副主任基本上是“挂名”性质的;有的也设立了相应的办公室作为专委会的办事机构,作为专委会办事机构的办公室其职能应是为专委会发挥职能作用提供秘书及行政服务12,但缺乏必要的人手,常常是“大牌子,空架子”。
加之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往往是机关工作人员代替委员调研视察,工作起来总有力不从心之感。
因此,从真正发挥专委会的效能作用出发,要规范其机构设置,定编定员、充实力量,加强政协专委会的建设,努力提高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整体效能。
2、要进一步加强政协内部各专委会之间的工作协调与协作。
政协的工作虽然是“软”任务,但它联系面广,工作具有“多头”性。
按目前政协的体制现状而言,一个专委会的对口联系部门就有十几个。
因此,专委会开展活动时,对一些重大的调研课题仅以一个专委会进行调研难免“势孤力单”,协商监督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遇到这类情况时,主席会议要做好组织与协调工作,充分发挥有关专委会的优势,必要时动员政协机关的全体力量,分工协作,联合进行调查研究。
这样才能确保调研活动的深广度,提高政协协商监督工作的整体力度。
3、要讲求专委会协商监督的实际效果。
政协工作是务虚性质的,但我们要“虚功实做”,最终还必须“求实效”。
政协的工作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决定了政协不是专门“唱歌”的。
同时,政协也不是政府的一个部门,并不一定政府做什么政协也做什么。
但是,政协的工作要真正取得实效,又必须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力求合节同拍。
只有这样,才容易形成合力,提高政协协商监督的实际效果,进而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实际上,某些情况下,专委会开展工作“我行我素”往往“吃力不讨好”。
相反,只要能够促进工作,“锦上添花”也未尝不可。
此外,调查研究是政协参政议政的一种好形式,但其周期较长,出成果慢。
因此,搞大的调研固然需要,但“马拉松”式的调研难免挂一漏万,有时甚至失去其时效性。
而各种类型的通报视察座谈,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再辅之以必要的舆论宣传,它能起到让委员知情知政、宣传政协的地位作用、监督相关部门工作以及及时建言献策等多重作用,不失为政协专委会实施民主监督的一种极好形式。
4、要进一步做好政协协商监督的跟踪反馈及监督工作。
政协是人才库、智力库,政协的调研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因此,一方面,各专委会的一些涉及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意见、建议除在政协的有关会议上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协商,并以建议案的形式送市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外,跟踪反馈工作十分重要。
政协机关要明确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政协有关书面建议、意见(实际上,建议案的份量应远远重于提案)送出后的受理与办复情况等跟踪、反馈工作。
这样,自己的工作“成果”得到了“承认”,广大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积极性就能更好地调动起来,专委会的工作就将充满生机与活力,政协的协商监督工作也必将沿着有序的轨道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附送:如何开展民族宗教工作的发言材料如何开展民族宗教工作的发言材料人民政协自成立之日起就设立了民族和宗教工作的专门机构,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开展民族宗教工作。
经过长期实践,政协的民族宗教工作已经成为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宗教工作也面临着如何审时度势进一步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工作这一新的课题。
维护民族团结,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也成为关系到我县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容乎视的问题。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贫困面貌逐步得到了改善。
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宗教事务管理也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维护了___的社会稳定,促进了___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