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情商与智商

关于情商与智商

关于情商与智商
关于情商与智商
最近在报刊上看到有关于“情商”与“智商”关系的见解,认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情商决定了智商。

我想就那个话题做再深入一点的探讨,以有益于我们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

什么是情商?情商又称情感智商。

按照提出这一术语的美国耶鲁大学的彼得·沙洛维教授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教授的讲明,情感智商(E Q)为3种能力结构,即准确评判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有效地调剂情绪的能力;将情绪体验运用于驱动、打算和追求成功等动机和意志过程的能力。

如此懂得看起来抽象了一点。

国内外对这一概念的懂得存在较大分歧,也没有一个被大多数认可的准确表述。

那么从汉语文字懂得。

《讲文解字》:“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从心,青声。

”徐憬注释为“发于本心谓之情”。

我们能够懂得为,情是人的的本质需要,是人的内在动力。

《讲文解字》:“商,从外知内也。

”《中华大字典》:“商,数学名词,一数除以不为零的数的结果。

”我们能够懂得为,商是一种反映人或某事物的差不多确定的质量。

那么,我们就能够为情商做如下的定义:情商是人内在的精神和动力的质量。

情商所指的人内在的精神和动力有那些因素呢?它是指人的性格力量、意志力量、情感力量、处事(社交)力量等。

什么是智商?智商是人的智力商数。

是人认识咨询题和解决咨询题的质量,表示人的智力进展水平。

智商的运算公式:智商=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 0。

智商的检测方法是,以实际年龄和前后年龄各检测得出结果,可得知其智力年龄。

智商100分为中等;120分以上为聪慧;80分以下为愚笨。

可见,智商是相对稳固的,智商取决于人的先天素养。

那么,智商是人一辈子进展的决定性因素吗?情商与智商是如何样的关系呢?
第一,按照情商概念,我们能够确定情商是人的后天素养,而且专门难用“商”的方法来确定它的质量。

至少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专家研究出情商
的运算方法。

如果情商没有商数的话,则情商的含义是不正确的。

如果情商能够没有商数的话,则使用情商那个概念是适当的。

其次,我们还能够明白阻碍智商的因素是经历、观看、想象、摸索、判定等。

这些因素不完全是先天的,大多数需要后天的培养。

例如在人的经历活动中,经历的速度、质量、程度差不多上通过一定的教育、引导、训练然后形成的。

如此,我们就能够发觉情商与智商的关系:
1、情商因素极大地阻碍了智商因素,也就反映出情商决定了智商。

人的情商因素性格、意志、情感、社交与智商因素经历、观看、想象、摸索、判定,存在着既对应又交叉的阻碍力。

情商因素就象太阳光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智商因素就象禾苗的氢氧氮磷钾氯氨。

反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性格、意志、情感、社交的修养和能力,欲想有良好的经历、观看、想象、摸索和判定的能力是不可能的。

离开了情商因素,智商因素就成了无源之水或无本之木。

因此,我们就能够对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作出科学的评判,例如学生中学习成绩,并不是智商的缘故,而是情商的缘故。

例如在政治生活或经济生活中,人的进展的不平稳,并不是智商的不平稳,而是情商的不平稳。

2、情商对智商的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智商对情商又有反作用力。

智商条件有差别的人,在情商的同等条件下,智商高的人要好于智商一样的人。

同时,在情商得到一定进展的条件下,智商又对情商的进展起着促进其进展的作用。

因此,情商与智商之间存在着倒因果关系。

这是一种相对的因果关系。

例如在个体的人的进展过程中,其智商要高于一般人,而其情商修养的背景和环境与一般人毫无二致,但最终进展的结果是智商高的人的情商也高于一般人,缘故就在于智商的反作用力。

3、按照国外的理论,曾有人提出情商与智商关系的新的可能:人的成功因素中,智商占30%,而情商占70%。

可见情商在人的进展中的意义。

为了讲明情商与智商的关系,我们不妨举出几个案例:
(1)状元与乞丐。

有一出古装戏《状元与乞丐》,讲述了如此一个故事:在一个家庭里有两个
男小孩,专门小的时候,父母为他们算命(我们不相信算命先生的玄学依据,但我们相信算命先生一定察言观色参考了他们的表现。

这可能是比较原始的智商测定。

)。

算命的结果是老大乞丐命,老二状元命。

由此发生了波涛汹涌的动人故事。

乞丐命的老大遭遇了人一辈子极其凄惨的经历后考取了状元。

状元命的老二享受了人一辈子的美好生活后却最终沦为乞丐。

(2)张驰现象。

《深圳晚报》2001年1月14日刊登署名文章《张驰现象》,介绍了北京四中学生张驰的成长经历。

张驰,男,24岁,北京人。

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其他小孩都能熟练地数到100了,张驰连数到20都有困难。

平常表现痴动木呐,升到高中以后最好成绩也只排到全校60多名。

然而张驰的父母与老师配合紧密,为培养张驰做了大量工作。

例如先培养爱好和求知欲;树立小孩的自信心;和老师沟通;培养好习惯;学会自己做事;必要的吃苦精神;体会父母苦心;做人比学习更重要等。

张驰的班主任讲:“我们现在最欣慰的是,这小孩比较善良,比较厚道,他走到哪里,我们都放心。

”1997年刚在北京四中读完高二的张驰,就得到英国爱塞克斯(ESSEX)大学本科录用通知书,22岁拿到剑桥大学全额奖学金(ORS),成为有史以来最年青的中国籍博士生,同时负责4个硕士和8个本科生的论文指导。

(3)清华学子李文哲
李文哲,男,2001年考入清华大学。

从小学到初中,尽管因为父母的工作调动转换过几个学校,但一直是班内5名之前的学生。

他的父母对小孩的教育类似张驰的情形,十分重视品质行为的教育。

高中时期学习成绩跃为全校1—2名。

应届考取清华大学。

以上的论述及案例给我们许多启发。

一个天资聪颖的小孩是上天对我们的赏赐,舍弃了后天的培养,忽视了非智力的教育,又必定导致我们的不幸。

不管是家庭依旧学校,都应该了解如此的事实:一个小孩的成绩优秀,智力并非是唯独最要紧的要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