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克拉玛依区年社区建设实施实施方案

克拉玛依区年社区建设实施实施方案

克拉玛依区2009年社区建设实施方案————————————————————————————————作者:————————————————————————————————日期:2克拉玛依区2009年社区建设实施方案2009年我区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区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区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区六届人民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三实”作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完善“五百”工作机制为主线,规范社区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水平,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一、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制度落实,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全面落实社区党组织的实体化运作。

出台《克拉玛依区社区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的意见》,规范和落实社区工作机构和人员岗位。

配齐社区专职副书记,配强社区领导班子,努力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全面实行“两委”交叉任职。

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社区党组织管大事、抓队伍、推机制、带群众、促文明五大职能,认真做好社区队伍建设、创新服务载体、搭建共建平台等重点工作,确保社区更加稳定、进步、文明、和谐。

进一步深化社区“红细胞”工程。

各社区党组织要在楼道单元不断丰富“党员亮身份”、“我是党员我承诺”等“一管三带一联四满意”党性实践锻炼活动内涵,将党员8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纳入评优机制,积极探索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双向服务”的有效形式,大力推进社区“红细胞”工程。

今年各社区党员亮身份要达到90%以上,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人数要达到65%以上。

不断巩固和夯实党的基础工作。

强化社区党员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提高社区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继续深入开展“五个好”创建工作和以“我为和谐克拉玛依做贡献”为主题的4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争先创优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

大力推进义工、志愿者服务工作。

要深入推进“社工带义工”的有效服务模式,继续巩固和拓展我区义工、志愿者服务的特色品牌,着重发展楼栋(单元)长义工、志愿者服务队伍和楼宇自治理事会义工、志愿者服务队伍。

组建克拉玛依区义工志愿者联合会,试点推行城市社区义工、志愿者注册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工作制度,有效整合资源,推进义工、志愿者服务组织和义工、志愿者服务事业的规范化、长效化、品牌化,使社区广大党员在推进社区和谐家园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二、发展基层民主,发挥社区功能,筑牢基层社会稳定的平台切实做好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要遵循民主选举程序、尊重选民意愿,积极扩大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的覆盖面,直接选举率要达到90%以上。

要通过换届选举,把那些群众拥护、政治坚定、工作扎实、5作风过硬、有开拓创新精神、有志于社区建设的优秀分子选举到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岗位上,带领广大社区居民建设美好家园。

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

以分片包户制度为基础,合理划分社区网格单元,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梯次式自治”的社区自治模式;以社区关爱居民联络员队伍为主体,以社区楼宇自治理事会及协警队伍为补充,实行“一网协同”,全面掌握社情民意,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明确社区工作事权及区属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整合资源,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从而实现社区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长效化。

完善社区自治组织建设。

探索建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度,将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为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工作机构,行使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赋予的职权,提高社区议事、决策效率,促进社区工作顺利开展。

抓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制定《克拉玛依区社6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对社区工作者聘用范围、聘用条件、程序、使用、考核作出具体规定,规范社区工作者队伍发展。

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积极组织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及各类专业培训,大力推行社区工作者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切实提高专业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三、夯实基础,突出主线,扎实推进“五百”工作机制增强“五百”工作责任意识。

“五百”活动始终是我区社区建设的一面旗帜,是我区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形式,丝毫不能放松。

要按照《克拉玛依区关于推行“五百”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具体要求,围绕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夯实工作基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社区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明确“五百”工作内容。

要串百家门,社区关爱7居民联络员带领楼栋长、单元长通过定期上门走访,做到“五必到六必访”,实现社区不漏楼,楼不漏户,户不漏人。

要知百家情,区、街道、社区分层次做到“四知四清四掌握”,全面掌握社情民意。

要管百家事,针对社区居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服务需求,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社区安全、医疗健康、计划生育、救助保障、文化娱乐、居民教育、体育健身、环境保护、普法维权、便民家庭等“十大”系列服务。

要解百家难,全力开展“七帮六助”活动,着力解决社区弱势群体的实际需要以及社区内出现的急难险等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要暖百家心,以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为落脚点,大力倡导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三实”工作作风,积极开展“三实一满意”活动,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健全“五百”工作制度。

实行分片包户制度,每个社区以180户左右为单位划分片区,由社区居委会成员担任社区关爱居民联络员,分片承包辖区所有住8户,不间断地入户走访,及时掌握社情动态。

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居委会成员既要做好社区6个工作委员会职责范围内各项工作,还要承担分片包户职责。

实行民情日记制度,社区关爱居民联络员通过记录民情日记的形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反映工作状况。

实行定期分析研判制度,社区、街道要对各类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分类处置。

实行民情回应制度,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实行分级回应与分类回应,临时回应与长远回应,确保民情意见得到有效解决落实“五百”工作保障措施。

积极实施“三级联动”,建立健全党政统一领导,组织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组织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五百”工作运行机制。

重点抓好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网格化管理自治队伍、社区义工、志愿者队伍等三支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克拉玛依区“五百”工作绩效考试实施办法》,实施区考核街道、街道考核社区、社区考核个人的三级考评制度;加快社区信息化技术运用,强化社区经费保障,为“五百”工9作的深入进行提供有力支撑。

四、理顺关系,明确职能,规范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明确社区管理事权。

要进一步规范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管理事权,初步确定社区对辖区内各项事务所行使的27项初审权、4项协管权、2项建议权、5项知情权、15项监督权。

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凡属区属各党政单位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未经区社区建设办公室审核同意,不得随意下达到社区居委会;各部门延伸到社区的工作必须做到经费到位、程序到位、方法到位、指导到位、标准到位,方便社区操作。

规范社会事务管理。

在社区居委会下设社区事务工作站,实行错时工作制,负责为辖区居民提供各类社会事务办理服务,满足居民需求。

将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劳动保障所、司法所等部门办理的各类居民社会事务统一纳入到街道社会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式服务。

各街道要通过建立完善“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明确街道社会事务10受理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优化工作流程,全力支持社区事务工作站,提高为民办事效率。

五、创新载体,明确内容,加快社区服务专业化发展积极推进社区就业服务。

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通过提供就业再就业咨询、再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服务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对社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援助。

结合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开发专业服务岗位,挖掘社区就业潜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提高就业稳定性。

积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

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按照“五规范”、“六统一”的标准,完成8个居家养老日托中心的改扩建工作,同时提升社区原有为老服务设施的功能,建设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基本实现养老基础服务设施全覆盖;认真落实政府为“五类”生活不能自理的重点老年人(贫困、残疾、独居、特殊贡献和75岁以上老人)购买服务的优惠服务政策,逐步提高政府购买力;充分发挥社区义工、志愿者为老服务和邻里照顾的辅助养老作用,通过“社工引领义工”的服务方式,为老人提供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方便型、帮助型、照料型志愿服务;按照政策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鼓励民间组织和非赢利性社会团体在政策引导下以不同方式投资兴办老年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等养老服务业,推出适合老年人需求的服务产品和产业化项目,帮助老年人转变观念,建立以个人购买服务为主,政府、社会购买服务为辅的服务机制,探索建立福利化和市场化相结合的为老服务产业化道路,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

积极推进社区卫生健康服务。

按照“四个一流”标准,加速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扩建工程,重点建设天山、胜利、昆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南湖、西月潭、长征、永红、苑泉、南林、南苑、文明社区卫生服务站等11个中心(站)。

加强社区医护人员培训,邀请专家授课,继续选派三批36名医护人员到上海进行全科医师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到内地院校接受专业教育。

落实全科医师团队服务工作模式,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为社区居民提供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保健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力争2009年社区卫生覆盖率达到90%,规范化建设率达到70%,60岁以上老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率达到80%。

积极推进社区文化服务。

要坚持在社区普及文化上狠下功夫。

继续以百日广场、全民健身为活动平台,以“社区大舞台”为展示方式,提高活动的开展率和参与率。

分层次开展各类各级文化培训,建立群众文化学习培训大菜单,满足广大居民文化学习需求,建立社区文化创作培训基地,建立20支艺术特色鲜明的社区文化队伍,将普及文化做深、做广、做宽、做扎实,切实提高文化为居民服务的水平。

不断深化睦邻文化建设,打造睦邻文化品牌,扩大睦邻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发挥睦邻文化载体活动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从而推动和谐社区建设深入发展。

积极推进社区安全服务。

结合我区社区关爱居民联络员分片包户、实施社区“五百”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社区关爱居民联络员“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内容,重点加强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推进社区维稳和平安建设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