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讲现代电力电子技术(DCAC)

第6讲现代电力电子技术(DCAC)

当两器件切换时,应采取先断后通的方 法,即先使应关断的器件关断,其关断一定 时间之后,再给应导通的器件发出开通信 号,这一间隔要确保应关断的器件关断后才 开通另一器件。
死区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器件的开关速度, 器件的开关速度越快,所留的死区时间就可 以越短。对于工作于上下桥臂通断互补控制 方式的任何电路,都必须设置“先断后通”
等效电路及其波形图
0 ~ t 2区间: VT1正偏(上桥臂通),VT2反偏(下桥
臂关断),负载电压uo = uAN = Ud/2。 0~t1区间: io与uo方向相反, 电流通路为:
N→R→L→VD1→C1(+),L放能。 t1~t2区间: io流向变为从右向左,VT1通,
VD1断。电流流通路径为: C1(+)→VT1→L→R→N,L储能。
⑤ U相低的中间60°、 V相高的后60 °和W相 高的前60 °, K3 、K4 、K5导通
相对于N点, V相和W相上的 电压为1/3 Ud , U相上的电压 为-2/3 Ud 。
⑥ U相低的后60°、 V相低前的60 °和W相高 的中间60 °, K4 、K5 、K6导通
相对于N点, U相和V相上的 电压为-1/3 Ud , W相上的电压 为2/3 Ud 。
负载线电压为输出相电压之差
每个输出周期分六个开关组合状态
① U相高的前60°、 V相低的中间60 °和W 相高的后60 °, K1、K5、K6导通 当电流为负时(感性负载电流滞后电压),
实际导通器件可能为二极管。等效电路如下:
直流电压Ud 通过K1、K5 、K6加到负载的 三端。负载U相和W相并联后再与V相串联接 到Ud两端。
工作原理分析 每个工作周期有六种状态 ①U、V两相有电压,K1、K6导通
②U、W两相有电压,K1、K2导通
③ V、W两相有电压,K3、K2导通
④ V、U两相有电压,K3 、K4导通
⑤ W、U两相有电压,K5 、K4导通
⑥ W、V两相有电压,K5 、K6导通
在180°导通方式的逆变器中,为了防 止同一相上下两桥臂的开关器件同时导通而 引起直流电源短路,必须在两开关切换时设 置死区时间。 死区时间:指同一相上的两开关切换时驱动 信号同时为0的一段短暂的时间。
③U相高的后60°、 V相高的前60 °和W相低 的中间60 °, K1、K2、K3导通
相对于N点, U相和V相上的 电压为1/3 Ud , W相上的电压 为-2/3 Ud 。
④ U相低的前60°、 V相高的中间60 °和W相 低的后60 °, K2、K3 、K4导通
相对于N点, V相上的电压为 2/3 Ud ,U相和 W相上的电压 为-1/3 Ud 。
的死 区时间。
6.3 电流型逆变电路
直流电源为电流源的逆变电路即为电流型逆变 电路。一般电流源的输出端都串联有大电感,使输 出电流脉动很小,近似为恒流。
6.3.1 单相电流型逆变电路 晶闸管组成的单相桥式电流型逆变电路
VT1~VT4组成逆变电路的四个桥臂,大电感串 联于直流电源的输出端,因此直流回路电流Id基本 不变。R、L为逆变器的负载,电容C是并联在负载 两端的补偿电容器,与L、R组成并联谐振电路。电 容C处于过补偿状态,使并联谐振回路的电流超前 于电压u0一个角度θ,即R、L、C呈容性,θ的大 小取决于电容的补偿程度。
在VT1、VT3导通时有正向电流自A流向B,在 VT2、VT4导通时有反向电流自B流向A , A B 间的 电流是方波型的交流电。
设0~π区间,VT1、VT3导通,io=id,C与R、L
工作于谐振状态。在ωt=π时刻之前,输出电压uo >0, VT2、VT4 承受正向电压。在ωt=π时刻,VT1
与VT2、VT3与VT4需要换流时,触发VT2和VT4,VT2 、VT4因受正压而导通,VT1、VT3受反向电压而关断。 在io的负半周时刻,触发VT1、VT3,则VT2、VT4承受 反向电压关断,VT1、VT3再次导通。
每相 负载 上的 电压 为每 相阻 抗上 的压 降
2、120°导通型方波输出三相逆变电路
该控制方式的逆变电路的上桥臂开关K1、K3、 K5和下桥臂开关K4、K6 、K2各自以相隔120°的 顺序依次导通,一个周期中每个开关导通120°。 同一时刻,只有两个开关导通,一个属于上桥臂, 另一个属于下桥臂。
按逆变器输出交流电的频率分类: 工频逆变(50HZ~60HZ) 中频逆变(几百赫兹至十几千赫兹) 高频逆变(十几千赫兹至十几兆赫兹)
6.1.2 逆变电路的控制方式
1、对器件进行180°或120°导通控制,使 逆变器输出波形为方波或阶梯波,这种 方式对器件的工作频率要求较低。 ——要求开关器件动作慢。
VT1、VT4和VT3、VT2的驱动信号互补, 但VT1与VT4、 VT2与 VT3的驱动信号错开δ 角。
脉 冲 移 相 控 制 时 的 工 作 波 形
0~t1区间: K1、K4通, K2、K3断, io﹤0
t1~ t2区间: K1、K4通, K2、K3断, io﹥0
t2~ t3区间: K1、K2通, K3、K4断, io﹥0
固定脉冲控制方式的交流输出电压仍为正负电
压各为180°的方波,输出电压有效值的调节只能
靠改变直流侧电压Ud完成,由于直流侧并联有大电 容,影响了调节的快速性。
❖ 移相控制方式 对成对导通的两组开关器件(对角开关
器件为一组)的驱动信号不再按相差控制, 而是移动一定角度,使输出电压波形的宽度 发生变化,从而实现调节输出电压的目的。
6.2.2 三相电压型逆变电路 低压变频器主电路
电压型全桥式逆变电路
电压型全桥式逆变电路的控制方式:
电压输出波形为180°导通型的方波; 电压输出波形为120°导通型的方波;
脉冲宽度调制 .
1、180°导通型方波输出三相逆变器 希望输出的三相相电压波形
从波形看,每个周期输出六种状态: UW高V低;U高VW低;UV高W低; UW低V高;U低VW高; UV低W高。 每个桥臂的导通角度为180°,同一相上 下两个桥臂交替导电,三相负载同时施加电 压,各相导电的角度依次相差120°。 设六个开关为K1~K6,其中K为VT和VD的 并联。六个开关的导通顺序为K1、K2、K3、 K4、K5、K6. 在同一时刻,有三个开关导 通,或者上桥臂一个下桥臂两,或者上桥臂两 开关下桥臂一个。
C2(+) →R →L → VT2 → C2(-)
2、单相全桥式逆变电路
等效电路及其波形图
❖ 固定脉冲控制方式 VT1、VT4驱动信号同相,VT2、VT3驱动信号
同相,而VT1、VT4和VT2、VT3的驱动信号互补, 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压和电流波形与半桥式逆变器 基本相同,区别是全桥式逆变器导通器件为对角桥 臂开关器件成对导通,因而负载输出电压幅值为直 流电压值,是半桥电路的2倍。
VT3上。因电流Id恒定,C13处于恒流放电状态。
在C13放电结束之前, VT1一直承受反压,只要反压时 间大于晶闸管的关断时间,就能保证VT1可靠关断。t2时刻, C13放电结束,在负载电感的作用下开始反向充电,当C13两 端电压(左-右+)增加到使VD3正向偏置时, VD3导通,此
时两个二极管VD1和 VD3同时导通,进入二极管换流阶段。
该方式同一相上下桥臂有60°的导通间隙,对 换流的安全有利,但开关器件的利用率较低,并且 当电动机采用星型接法时,始终有一相绕组断开, 换流时该相绕组中会引起较高的感应电势,需采取 过电压保护措施。
三相逆变电路及其等效电路
希望的三相相电压波形
希望输出的三相 相电压波形如左图 所示。同一时间段, 只有两相有输出电 压。三相电压互差 120°。
1、三相电流型方波逆变器
该电路与120°导通型方波输出三相电压型逆 变电路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因是电 流源,当开关器件导通时,负载电流为方波。因开 关器件采用晶闸管,没有自关断能力,需要并联换 流电容C1~C6为其提供反向关断电压。设电路已进 入稳定工作状态,在VT1、VT6同时导通区间,电流 通路为:Ud(+)→L→VT1→VD1→电动机U相绕组→V相 绕组→ VD6→VT6→Ud(-)。60°之后,VT2与VT6换流, 导通器件为VT1 、 VT2 ,电流通路为:Ud(+)→ L→ VT1 → VD1 → 电动机U相绕组→W相绕组→VD2→VT2 →Ud(-)。再过60°,VT3和VT1换流,导通器件为VT2 、 VT3 ,电流通路为:Ud(+)→L→ VT3 → VD3 →V相 绕组→W相绕组→ VD2 → VT2 →Ud(-),依此类推。
同一时刻,总有两个晶闸管导通,它们分别属于上 桥臂组和下桥臂组,电动机三相电流为交流方波, 其频率取决于VT1 ~ VT6的循环工作周期,电流的 大小通过整流电路中晶闸管的触发角来调节。各桥 臂的换流主要利用换流电容C1~C6 组成的辅助电路 完成。
现以VT1和VT3的换流过程来说明。在VT3导通 之前,导通的两个晶闸管为VT1和VT2 ,在VT1 、 VT3阴极之间的电容为C5与C3串联后再与C1并联, 用C13表示,其极性为左正右负。在t1时刻,给VT3 触发脉冲,则VT3导通,电容C13两端的电压作用在 VT1两端, VT1因受反压而关断。电流Id从VT1换到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第六章 DC/AC变换
6.1 逆变电路的分类和控制方式
6.1.1 逆变电路的分类 按直流电源的性质分类: 电压型逆变电路 电流型逆变电路 按逆变电路输出交流电的相数分类: 单相逆变电路 三相逆变电路 多相逆变电路 按负载以及能量传递情况分类: 无源逆变器 有源逆变器
按逆变器输出电平的数目分类: 两电平逆变电路 三电平逆变电路 多电平逆变电路
U相和W相并联后的阻抗为每相阻抗的一 半。该阻抗与V相阻抗串联后共同承担电压Ud。 因此, 相对于负载公共点N点,U相和W相上 的电压为1/3 Ud , V相上的电压为-2/3 Ud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