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
3)储蓄函数公式
❖ 储蓄是收入减去消费后的余额,即 ❖s = y - c
❖ 以s代表储蓄,以y代表收入,公式为: ❖ s = s(y) (并满足条件ds / dy > 0)
4)线性储蓄函数
❖ 储蓄与消费相对应 ❖ 线性条件下,c = a + by,代入s = y -
c ❖ s = y -(a + by), ❖ 整理: ❖ s = - a + (1-b) y (1 > b > 0) ❖ 横轴为收入y,纵轴为消费c或储蓄s的座
3)边际消费倾向
❖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MPC。 根据定义有: MPC=Δc/Δy
❖ 当消费增量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即: ❖ MPC = dc/dy
❖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
❖ 1 > MPC > 0
标中,储蓄函数图象如下:
4、储蓄倾向
❖ 1)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感性认识:
收入 消费 1 9000 9110
储蓄 MPS APS
-110
-0.01
2 10000 10000 0
0.11 0
3 11000 10850 150 0.15 0.01
4 12000 11600 400 0.25 0.03
2)平均消费倾向
❖ 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C。根据定义有: APC = c / y
❖ APC既可以小于1,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总量小于收入总 量(产生储蓄);
❖ 也可以等于1,意味着人们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 蓄为零);
❖ 还可以大于1,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 (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因 此,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及其消费的规模与人们的收 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
3)消费函数公式
❖ 以c代表消费,以y代表收入: ❖ c = c(y) (满足条件dc / dy > 0) ❖ 如果是简单的线性函数,则为:
❖ c = a + by(1 > b > 0)
1、消费和消费函数
❖ 1)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 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 2)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 的依存关系。
❖ 影响居民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 平、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消费者个人的偏好、消费者 对其未来收入的预期、甚至消费信贷及其利率水平等 等,
❖ 2)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 不变价格提供供给。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 动,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 原因:
– 有大量闲置资源; – 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即具有黏性。当需求变动时,厂
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
2、均衡产出的概念
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经济社会的收 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
3、储蓄
❖ 1)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 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 2)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 存关系。
❖ 影响储蓄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平、财富分配状 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利率水平等等, 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
❖ 宏观经济学假定储蓄及其储蓄规模与人们的收入水平 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
❖ 2)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容易使富人的 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这些支出通常成为 公众的收入。
❖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未分配利润是一 种储蓄,多了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
三、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1、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2、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1、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 1)假设计划净投资i是一个固定的常数,为自发的计 划投资。
4)MPC与APC
❖ MPC有递减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 费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 即APC也有递减趋势。
❖ 在特殊情况下,当线性消费函数中的自发性消 费a = 0时,平均消费倾向APC便等于边际消费 倾向MPC,且不再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 此时,消费函数: ❖ c = ky
4)APS与APC
❖ 对收入来说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为互补函数, 即 y = c + s,
❖ 如果在该式两边同除Y有 y/y = c/y + s/y,
❖ 即: APC + APS = 1
❖ 或1 - APC = APS,1 - APS = APC
5)MPS与MPC
❖ 与上同理, y = c + s,有Δy = Δc + Δs;
收入 1 9000 2 10000 3 11000 4 12000 5 13000 6 14000 7 15000
消费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MPC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APC 1.01 1.00 0.99 0.97 0.94 0.92 0.89
❖ 2)均衡收入公式变为:
y = c + i , c = a + by.
联立求解得:
y = (a+i) /1-b
❖ 3)所以,知道了消费函数和投资,就可以求得均衡的 国民收入。
例如:c=1000+0.8y,自发计划投资为600。
则均衡收入为 y=1000+600/1-0.8=8000(个单位)
此时,c=y-i=8000-600=7400
❖ 两边同除Δy,则 Δy/Δy = Δc/Δy +Δs/Δy
❖ 即: MPC + MPS = 1
❖ 或 1 - MPC = MPS,1 - MPS = MPC ❖ 可以推断:若MPC有递减趋势,那么MPS必有递增趋势。
–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储蓄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
呈递增状态,即平均储蓄倾向APS也有递增趋势。
+....=100 1/(1-0.8)=500
❖ 4)结论:乘数 k=1/(1-b)=1/(1-MPC) 所以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相关。
4)简单投资乘数效应图示
2、三部门中的政府购买乘数
❖ 1)y=c+i+g=a+b(y-T)+i+g , T为定量税
❖ 2)解得:y a i g bT
s=y-c=8000-7400=600与投资相等。
4)消费函数决定收入的图解
2、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1)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i = y –c = s,所以 i = s 储蓄函数:s = -a + (1-b)y
2)联立方程组,得:i = -a + (1-b)y,得: y =( a+i)/(1-b)
3)所以,知道了储蓄函数和投资,就可以求得均衡的国 民收入。
4)线性消费函数的解释
❖ a是常数,自发性消费。其含义:居民个人或 家庭的消费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部分,其变化 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
❖ by,诱致性消费,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 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
❖ b作为该函数的斜率,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 ❖ 在横轴为收入y,纵轴为消费c的座标中,消费
函数c = a + by的图象如下:
y1
y2
y
i 1b
y ki 1
i
1 b
5、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 有了政府转移支付之后,
1b
3、三部门中的税收乘数
❖ 同理可以得到税收(定量税、税收绝对量)乘数如下
y a i g bT 1b
y1
a
ig 1b
bT1
y2
a
i g bT2 1b
y1
y2
y
bT 1 b
y
b
T
kT
1 b
4、三部门投资乘数
y a i g bT 1b
y1
a
i1 g 1b
bT
y2
a
i2 g bT 1b
❖ 根据定义有 MPS=Δs/Δy
❖ 当储蓄增量Δs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 即: MPS = ds/dy
❖ 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
❖ 或者说,边际储蓄倾向MPC是储蓄曲线上任一 点切线的斜率。
❖ 特别地,当储蓄函数为一简单的线性函数时, MPS为一常数(1-b)。
❖ 当储蓄函数为非线性状态时,MPS将随收入的 变化而变化,且有递增的趋势。
第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
一、均衡产出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三、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乘数论
一、均衡产出
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2、均衡产出的概念 3、投资=储蓄
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 1)22假设:不存在政府、外贸。只有居民和厂商。 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投资在厂商。投资不随利 率和产量而变动。折旧、未分配利润等=0,GDP、NDP、 NI、PI都相等。
❖ E = c+i,y = c +s
❖ c+i = c +s,
i=s
❖ 意义:经济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 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
❖ 从实际情况看,I = S,是必然的结果。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1、消费和消费函数 ❖ 2、消费倾向 ❖ 3、储蓄 ❖ 4、储蓄倾向 ❖ 5、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 6、居民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5)普通消费曲线
❖ 当消费函数为一简单的线性函数时,边际消费 倾向MPC为一常数b。
❖ 当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时, ❖ 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最基本的心理规律: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