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论文: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课题组教师邵文桂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热浪的冲击,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语文,从生活中吸取语文知识。
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可开发利用的。
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非常重视学生与生活的关系,他说“生活即教学”、“社会即学校”。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尝试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进而改变生活、创造生活。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学语文的种种渠道和资源,我主要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语言交际中学习语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这就注定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
新课标提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时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根据这个要求,实践中我鼓励学生在进行语言交流时注意正确使用文明语言,并留心倾听别人的语言,对
其好的、美的语言加以吸收,对其不好的、粗俗的语言给予舍弃。
比如社会上一些文明礼貌用语、校园里一些洋溢师生亲情和同学情谊的话语,都提醒学生记载下来,揣摩品味,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成熟度,增加自己的语言美感,努力达到新课标口语交际的总体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二、在课外读写中学习语文:
在新课标环境下老师不再是“教课本”,而是“用课本教”,也就是说师生的阅读视野要有大的拓展,在课外读写的广阔天地中有所作为。
1.开展好读书读报活动。
开学初,我即根据新课标的推荐书目和语文教材的指定阅读书籍,要求学生或买或借,在每周的语文阅读课上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
告诉学生将平时读书读报时发现的好文章好语句摘抄和其他学生共享,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要求学生阅读要与积累相结合。
还要背一些自选的“古代经典名句”。
这样,学生的语文功底就会不断加厚,语文能力也会逐步加强。
2.课前几分钟进行短小语文活动。
如读一首小诗,讲一个小故事,唱一支好歌,抄一条名言,记几个成语,发布一条新闻(包括学校新闻和班级新闻),进行一分钟讲演,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读写中既重视文内功,又重视文外功。
文内功指的是写作的方法技巧,文外功主要是思想感情、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
丰富学生的文外功,一是千方百计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使之具有说、写的素材和内趋力;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
积累,一是记在本子上,二是记在脑子里。
为此,我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个课外笔记本,记下自己的生活素材和知识素材。
同时也重视训练学生的“背功”,以做到“下笔如有神”。
这样做,使学生的思想和感情比较丰富了,说、写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充实。
4.既重视写的训练,又重视说的训练。
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各种说的机会,如讨论、辩论、讲演等,以提高他们的口才。
5.既重视写,又重视改。
这里的改,指的是学生的自改。
自改的方法有:集体批改示范,四人小组批改,二人互改,小组评改竞赛等。
自改与互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6.作文与练笔的命题,尽量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或社会生活,让他们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三、在各学科中学习语文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学好其他学科又可以反过来促进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比如数学教材措辞的严谨、内容的条理,都是大可值得学习借鉴的。
像英语中与汉语的不同构成方式、语法习惯,都对开拓学生视野大有裨益。
四、在影视中学习语文
影视是学生喜爱且经常接触的。
电视新闻的规范语言,电影、电
视剧的剧情结构、语言风格、背景材料,等等,引导得法,都可以变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极好教材。
我就要求学生在观看影视之后的观后感中不但要记故事梗概,还要记好的台词语言,并尽量用自己的风格语言来进行评述。
五、在班级、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学习语文
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在班级。
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少不了学生的参加。
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当然都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这都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机会。
如学校组织的“艺术节”和“运动会”,我班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动手制作标本、绘制漫画、写作科幻故事、在相当大程度上进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实践。
六、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学习语文
“学以致用”。
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用到语文:一个招牌、一条标语、一则广告……,语文几乎无处不在。
要让语文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前提就是要学好语文。
在综合性学习实践中,我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去搜集广告语、对联、报刊病句、荧屏错别字等,然后加以筛选、梳理,整理,还组织了一次活动汇报会,同学们生动、风趣的演讲,让大家都感受到语文实践的无限乐趣,学生自然也不再觉得学习语文是枯燥的了。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语文学习的领域拓宽之后,语文学习的资源就更丰富了,语文课也就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及语文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