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我园幼儿绘画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对我园幼儿绘画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对我园幼儿绘画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宁海县中心幼儿园崔瑞奉[摘要]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有了可观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更使幼儿教育上了一个层次。

然而,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的绘画教学,或过分强调“自主”的放羊式的绘画教学,或教材内容脱离儿童发展实际的绘画教学等不符合艺术教育特点的现象还屡见不鲜。

这些都忽视了素质教育,忽视了儿童个性的发展。

文章在分析了幼儿绘画表现,家长、教师对儿童画认识和指导方面等现状,又提出了当前幼儿绘画教学的几点思考,为我园绘画教学课题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绘画教学儿童画个性发展一、调查目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艺术教育理念,强调了艺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孩子们在绘画活动中可以依靠观察、记忆,自己创造视觉符号,自己构成画面空间去表现生活感受、抒发情感、张扬个性,从而获得成就感,得到兴趣的满足,促进全面发展。

然而,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的绘画教学,或过分强调“自主”的放羊式的绘画教学,或教材内容脱离儿童发展实际的绘画教学等不符合艺术教育特点的现象还屡见不鲜。

这些都忽视了素质教育,忽视了儿童个性的发展。

因此,我园将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按照幼儿绘画发展规律和实验调查分析的结果,对幼儿绘画教法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手法。

通过幼儿主动参与,创作真正的“儿童画”,让孩子在“儿童画”中得到有益的发展。

此调查意欲让教师和家长清晰地了解到目前孩子绘画教学的现状,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家认清教育改革的形势、课题研究的方向,激发大家探究新的绘画教学模式的动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调查对象:我园小、中、大12个班级随机抽取的幼儿、教师和家长。

2、调查内容:幼儿的参赛作品和命题画作业中幼儿对绘画语言的运用及所表现的创造性;幼儿在园、在家对绘画的兴趣;教师对儿童绘画教学的认识,选材、课堂教学的普遍模式、对孩子作品的评价;家长对儿童画的认识、指导和评价。

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分析法。

三、调查结果通过对大班60名幼儿、中班70名幼儿,小、中、大班100位家长,全园15位教师、历年幼儿绘画参赛作品照片的调查,共收回幼儿命题画作业130件、家长调查问卷94份、教师调查问卷15份,观看了教师绘画教学活动5个、家长“读画”活动一场,搜集了历年幼儿参赛作品照片26张。

调查结果为:(一)幼儿绘画作品现状1、从中班、大班幼儿命题画《美丽的大森林》调查得出:作品缺乏童趣、新意,普遍存在形象概念化问题。

比如画太阳,都是画一个圆圈,四周几条光芒;画树都是一个树干加一个大圆树冠;小动物的形象也非常划一等。

又如用色上,天空全涂湖蓝色,太阳涂红色,树干涂褐色等。

再如构图上,中班孩子和大班孩子没有多大区别,大多表现为零散式和一字排开式。

这种概念化的作品并非真正的“儿童画”。

“儿童画”是指儿童自发的无规范的没有任何限定的能表现孩子观感、思想、感情和想象的创造图象。

2、从孩子的参赛作品看:92.3%的作品线条工整、形象概念化、构图成人化、配色成人化。

经了解,这些作品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幼儿只是依样画葫芦。

其间,也了解到有幼儿因每张作品画数次,每次画上几小时而厌倦画画的。

(二)教师绘画教学现状从教师的调查问卷、集体绘画教学活动中得出:1、选材:80%的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60%的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2、绘画形式:装饰画、临摹画较多,想象画偏少,写生画更少。

3、儿童画的认识:53%的教师知道什么是儿童画,34%的教师理解不透彻,13%的教师认为只要是儿童作的画就是儿童画。

4、教学模式:13%的教师比较注重让幼儿充分感知所要画的物象后再让幼儿创作,并作适时指导;20%的教师有“放羊式教育”的倾向;67%的教师是先重点示范后请幼儿依样画或在范画的基础上让幼儿展开想象,期间可看到许多孩子交头接耳的看别人想象出的形象,然后再加以模仿,一个班内也只有近乎15%的孩子能有自己的一点想象。

如中班《瓶盖变变变》(利用瓶盖的各个面滚、按等法作创作性的印画),本来想法很好,选材也取决于生活,可教学中教师作了长达20分钟的示范讲解,然后再让幼儿印画,由于孩子对示范的几个印画法印象太深,以至想不出其它的印法来,局限了孩子的思维。

4、教师的评价:对画面的评价:100%的教师认为色彩鲜艳、明亮,造型“大、多”,布局“满”才是一幅好画。

在教学中的评价:多为完成作品后评价,也有绘画过程中评价,但评价语指导性启发性不够。

同时,也发现对每个孩子评价的标准是统一的,没有实施因材施教原则。

(三)家长对儿童画的认识与指导现状从家长的调查问卷、“读画”情况和家长来接孩子时对孩子作品的评价语中得出:1、对儿童画的认识:95%的家长说不出什么叫儿童画,都认为只要是儿童画的画就叫儿童画。

2、评价画的标准:90%的家长认为画得像,画得干干净净就是好画,甚至对小班的孩子也是如此。

如:有个中班的孩子用稚嫩的笔画了一群建筑,有许多房子的式样还是自己设计的,老师真为他高兴,可妈妈看见了不高兴地说:“你的房子弯弯扭扭的快要倒了,不会画直一些吗?”弄得孩子很委屈。

3、家庭美术指导:100%的家长买了一些简笔画书籍,其中73%的家长让孩子涂色、临摹;27%的家长会重视让孩子偶尔画画身边的事物。

63%的家长会关注孩子的作品,能常坐在孩子身边看孩子画画,也会问问孩子画了什么。

37%的家长只会偶尔过问孩子的绘画活动。

四、原因分析出现以上现状的根本是教师和家长受传统幼儿美术教育思想和社会商品经济的影响,对幼儿绘画教学存在诸多认识误区,以及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底下所造成的。

具体表现在:(一)家园认识上存在误区1、重技能轻情感大多数教师和家长缺少对美术本体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不明白美术教育是人类发展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培养孩子从小建立良好价值观、发展孩子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

他们不注重幼儿的生活体验和丰富多彩的情感表现,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第一目标,压抑了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童真表露,导致幼儿的美术活动机械、枯燥。

同时,市面上泛滥的简笔画倍受家长的青睐,常买来在家中让孩子临摹,每户家庭都有3本以上此类书籍。

日复一日,孩子们眼中的花草鱼虫、建筑人物造型均被定型了。

这些都导致了孩子的画面形象出现了概念化的现象。

2、重作品轻过程许多家长和教师有时也关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发挥,但常常用成人的眼光,把幼儿美术作品“效果”的好坏,当作美术活动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内心感受与情绪流露。

特别在参加“幼儿美术比赛”的过程中,为了得奖,让幼儿照搬照抄成人的想法和画法,孩子的美术活动充满成人强加的功利性,再无创作与表现的快乐。

长此下去,孩子对绘画只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创作了,所以表达的画面也就愈加呆板无生气了。

3、重灌输轻指导大部分教师重视先把“范画”灌输给孩子,忽视了绘画前的观察指导,绘画中、绘画后因人而异的适时评价指导。

即便有一些评价,但评价的标准大多是“像不像”;评价的形式大多是完成作品后集体展示,教师讲评;评价的语言大多是“很美”、“很像”、“真难看”等。

不会根据美术教育特征,从孩子所表达的美术语言切入加以针对性指导评价;评价的面很窄,往往从众多孩子的横向比较中挖掘相对具有造型潜能的人才,忽视了孩子发展的纵向性和个体性。

这样,对孩子的学习方法习得、技能技巧的提升、审美能力提高都未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4、重计划轻随机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往往由于过分强调选材的计划性,从而忽视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没有考虑孩子的需要和发展,常出现选材脱离幼儿生活,内容不能引起幼儿兴趣等现象。

这就严重违背了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使幼儿的思维和创造才能受到压制,儿童成了教师思想的复制“机器”,幼儿的画面也就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阻碍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5、重绘画轻欣赏美术欣赏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

通过不断的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幼儿审美趣味,丰富想象力,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还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更有助于幼儿的绘画表达。

而在幼儿园的教材中很少出现欣赏内容,教师也因怕麻烦在平时只重视绘画活动而不重视开展欣赏活动,只是公开活动时,才会去尝试搞欣赏活动。

这就有碍于幼儿丰富的绘画语言的习得,使幼儿的绘画水平提高缓慢。

(二)教师业务上存在欠缺幼儿园的美术教师大都是非美术专业毕业的教师,自身的美术修养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名画、儿童画的欣赏解读、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如:何为儿童画?何为形式美?儿童的绘画年龄特点又是什么?等)都非常缺乏。

再者,在传统教学思想的阴影下缺少对幼儿绘画教学的研究,甚感很难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从观念转变为行为可谓举步维艰。

种种原因导致教师绘画教学业务底下。

五、对我园绘画教学的几点建议(一)爱护童心、潜心探究许多绘画大师之所以非常看重儿童画,就在于从画面上那些纯真烂漫的构想、稚拙有趣的造型、大胆随意的配色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丰富的联想,从而对自身的创作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是应该爱护孩子的这份童心,给孩子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在儿童画的世界里自由驰骋,同时要以一颗火热的心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在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将转变的教育观念转化到幼儿绘画教学的实践当中。

1、丰富感知,激发创造欲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创造活动。

”一切想象都源于生活,新《纲要》也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要培养幼儿绘画的想象力就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亲近生活,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从而萌发创造欲望。

首先,应多引导孩子感受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

带他们欣赏春暖花开、大地飞雪,观察校园里放风筝、做游戏。

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其次,引导幼儿观察民间的美。

如元宵庙会、迎娶新娘、十里红妆、前童古镇,在民间艺术的熏陶中联想出许多往事传说,产生创造的欲望。

然后,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鲜明清晰的形象,使之呼之欲来,接着加以创作。

同时,也让幼儿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不断丰富幼儿感知。

这样,幼儿的艺术兴趣越来越浓厚,这时就抓住时机设法将幼儿头脑中丰富的美感知觉体验引入到美感体验的表现阶段,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创作欲。

2、鼓励创造,积极表现自我幼儿绘画教学的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单纯技能的传授,我们可以利用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泛灵伦”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热情,特别是用拟人化,主观情绪化的手法画一些人物、动物,他们就像画他们自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