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实践活动课教案

德育实践活动课教案

德育实践活动课教案——架起心的桥梁红星中学郭晶教学理念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学生要获得心理的和谐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人格的健康塑造,正确接受家庭教育,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

但是,随着身心的全面发展,初中生在家庭的地位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他们开始更多地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责任;同时,又十分强烈地要求独立支配自己的时间、选择朋友和选择自己的生活发展方式等。

此时,父母也日益尊重他们的独立性,要求也更高。

因此,初中生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很可能由于观点不一致,缺乏交流与沟通,缺乏对家庭责任感的认识,或父母存在教育方式方法等问题,使孩子和父母产生分歧,甚至冲突。

据有关调查,在272名中学生中,有254名学生承认与长辈有隔阂、矛盾;而在本人个别辅导过程中,也发现许多学生有着无法处理好亲子关系的苦恼。

很多同学都觉得,随着年龄增长,我和父母越来越格格不入,在许多事情上的想法与做法都大向径庭,因此难免发生冲突。

面对这些冲突与代沟,他们就很苦恼,有心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可又感觉无能为力。

针对以上认识,本课以架起心的桥梁为主题,旨在通过想念父母的好、回忆亲子冲突来引导学生体验亲子关系,通过沟通AB剧帮助学生领悟如何与父母沟通,通过听散文、看电影片段促使学生感悟亲情,最后通过解释家的含义、写家庭写真、阅读资料加深学生印象,启发学生深思。

由于高中生已有相当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因此本课淡化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放弃了课堂活动与实践,而重在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与感悟。

教学思路亲情源——导入,播放《爸妈谢谢你》,配图,请同学体验感受并回味父母的好明镜台——请同学回忆初一期间或近几年来与父母发生的冲突,及如何处理的方法智慧泉——与同学一起讨论、分析处理亲子冲突的方法,分沟通AB剧与亲情对对碰启思录——解释家的含义(family),强化学生对家的理解回音壁——请学生填写“家庭写真”,体会资料《给我们最珍爱的孩子》,在《懂你》中结束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亲子冲突,懂得父母的好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与父母沟通,妥善处理亲子冲突3、情感目标:唤起学生的亲情,能在平时理解父母、热爱家庭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对亲子沟通的领悟、对亲情的感悟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图片、散文、音乐、电影片段等资料3、家庭写真材料教学过程一、亲情源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上一堂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架起心的桥梁》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个学期就又要过去了,但相信同学们对这一学年的学习生活还记忆犹新。

先问大家几个问题:初一学习期间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最烦恼的事是什么?(估计有人会说与父母处理不好关系)交往最多的人是谁?(一般来说肯定是父母)播放《爸妈谢谢你》,配以相应的父子、母子活动等图片,渲染气氛。

(课件)师:看到这些画面,听了爸妈谢谢你的歌,你想到了什么?生:想到父母的爱、父母的养育之恩(预设)师:下面请同学们回忆成长中的点点滴滴,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谈谈父母的好。

如:是父母,教我们吚呀学语,是父母,手牵手教我们走路……这些冲突在你身上发生过吗?你地怎样处理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下面,我们来实践一下,请试着将下列不良的沟通,变通为良好的沟通。

(课件展示)情境一:妈妈很晚回家来,看见你在看电视,厨房灯没有关,到处乱糟糟。

妈妈很不高兴,向你发火。

而你觉得这是妈妈在外面不开心,回家拿你出气,你的回应是——“你叫什么?自己在外面受了气,回家拿我来出气!不就是灯没关吗,值得你这样大声嚷嚷吗!”情境二:妈妈对你说:“我最讨厌你们班那个叫大熊的,说话油腔滑调,头发留那么长,下次不要带他到我们家来!”你一听妈妈这样说,就来气,马上回应道——“你看谁都不顺眼,我看你儿子要是一个朋友都没有你就开心了!”情境三:期末考试期间由于身体不好,考得不太理想。

妈妈看了成绩后,就一个劲地数落你,说:“我们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你还这么不努力,不争气,把我们的脸都丢尽了。

”本来你就心情不好,听了之后更委屈,立刻回应——“你哪里是真正的关心我,还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师:面对以上情境,试试看,良好的沟通,应怎样做出回应。

(请同学交流心得,即兴上台表演)父母的家像一杯浓茶,需要我们慢慢品味。

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没有忧虑地成长,是所有父母的心愿。

但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接受这种关爱,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

我们渐渐忘记了感动,忘了说声谢谢。

下面请欣赏王伟茹等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小品《十三岁的礼物》旁白:这是一个关于聪明伶俐的女孩欣扬及她母亲之间的故事。

场景一:家中妈:(倚在桌子旁,用手劳动,擦桌子)欣扬:(兴致勃勃)妈,明天就是我13岁的生日了,你说过要买一个大大的双层蛋糕再加上那条和梦魅以求的绿丝巾送给我的。

快行动吧!妈:(愤怒,大声)欣扬,妈被公司解雇了,爸爸成天在外面干劳力,为家里挣钱,你怎么就不能懂事点呢?欣扬:(一下子跌坐在了沙发上)什么?妈妈,您说被公司解雇了?我怎么不知道?但是蛋糕和丝巾我还是想要,您答应过我的,我就要嘛!妈妈:你这孩子,太不懂事了。

(一扔抹布,走人)场景二:学校旁白:第二天一早,欣扬回到学校。

欣扬:(不解)哎,今天可是我十三岁的生日呀!一个人一生只有一次十三岁。

我妈妈答应过我买一条绿色丝巾加一个大大的双层蛋糕做礼物的,可她现在却反悔了。

周倩芬:欣扬,你们家条件又不好,别太为难你妈了。

(若口婆心)欣扬:茗茗,我妈下岗是她无能,关我什么事?倒霉啊!南雨露:欣扬,孝敬长辈是咱中华民族的宣统美德呀!(责问)欣扬:南寸露,清楚一点,诚实守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意)众人(叹气)哎……南雨露:下课了,咱们回宿舍吧!场景三:宿舍南雨露:咦,这儿怎么有一个大蛋糕和一条绿色丝巾?是咱们的宿舍呀!周婧茗:啊,这儿还有一封信和一大束花,信上写的是欣扬收。

欣扬:什么?茗茗,快打开看看。

(周婧茗读信,(信见附录一),欣扬看信,读完,欣扬满脸泪痕,妈现身)[众人围好队型,唱感恩的心(2句)]队型:旁白手捧蜡烛,站在中间,左边周婧茗,右边南雨露,欣扬捧花在前,感谢妈妈,剧终妈妈、欣扬拥抱。

欣扬:(在前,捧花)妈,谢谢您这么多年对我的爱和关心,读了信,我才深深体会到了我的无知,你是多么的伟大。

妈,这束花儿包含了我对你的那种深深的爱,及我对您的感激,妈,谢谢您!(旁白捧蜡烛前奔,欣扬、妈拥抱,南雨露、周婧茗跪下)演员表:欣…张秋颖南…孙丽雪妈…王伟茹周…孙凤丽旁白:刘乐道具:蜡烛、抹布、台历、花、蛋糕、信、丝巾、桌、椅附录一(信)亲爱的欣扬:在你一个月的时候,我抱着你在屋里走来走去。

体会到了做为一个母亲的快乐;七个月的时候,你会爬了,床上地下,到处有你可爱的小身影;一岁时,为了给你办生日,我卖掉婆婆留给我的玉镯,四岁你上幼儿园时,又哭又闹,我把你搂住,你便停止哭声。

七岁时,为了能让你上全市最好的小学,我和爸爸整天起早贪黑,除了尽力干好公司的事儿,还兼职了四、五件工作,妈妈晚上骑车回家,手都生了冻疮,却舍不得买一副5元的手套,为的是凑足那4万多元的赞助费。

你还记得吗?在你10岁时,你得了胃病住进医院,花掉了家中多年的积蓄,还使家里债台高筑。

一次,你望着同病房姐姐吃桔子时羡慕的样子,妈妈的眼泪夺眶而出,妈妈的心也在流泪,卖掉了自己30岁生日时你爸爸给我买的唯一的一件羊毛衫。

换来了一筐金黄的桔子,看着你吃桔子开心的样子,我开心极了……欣扬,我的乖女儿,爸爸妈妈对你的爱是海桔石烂也不会改变的。

一天天编织着粉色的思念,一天天期盼着那草绿色的归航。

欣扬,今天是你十三岁的生日,生日的蜡烛已点燃了,照亮了你,也照亮了我。

愿你用微笑接青春岁月,迎接火红年华。

爱你的妈妈(2)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段散文《亲情如水,绵延不绝》……(配乐朗诵)亲情如水,绵延不绝是什么样的思绪在安静的夜晚里悄悄泛起,随即那一点牵挂便涨满了整个心房?是什么样的感动在一个毫不相关的瞬间突然掠过心头,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回忆?是祖父抚爱我们的粗糙的手掌,是外婆慈祥纵容的笑容,是童年不苟言笑的父亲的脸,是母亲没完没了的叮咛,是兄弟姐妹互相争吵嬉闹的画面……一张张平凡如水的剪影沉淀在岁月之河的深处,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年龄一起慢慢变得深沉耐读。

这是生命里最难忘的感动——亲情。

亲情没有隆重的形式,没有华丽的包装,它逶迤在生活的长卷中,如水一样浸满每一个空隙,无色无味,无香无影,于是也常常让我们在拥有时习以为常,在享受时无动于衷。

亲情是饭桌窗前的晏晏谈笑,是柴米油盐间的琐碎细腻;是满怀爱意的一个眼神,是求全责备的一声抱怨;是离别后辗转低回的牵挂,是重逢时相对无语的瞬间。

常常,一个简单的电话,一句平常的问候,都是对亲情最生动的演绎和诠释。

没有荡气回肠的故事,没有动人心魄的诗篇,从来不需要费心费力地想起呵护,却永远如水般静静的流荡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悄悄滋养温暖着我们的身体和心灵。

亲情是最朴素最美丽的情,它不像爱情那样浓郁热烈,也不像友情那样清新芬芳,却是那么的缠绵不绝、余韵悠长。

它不似爱情那样缘于两情相悦,也不是友情那样有着共同的需求,它和我们的血脉相连,与我们的生命相始终。

爱情也许会流散死亡,友情也可能反目成仇,只有亲情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柔的角落。

虽然常常我们会因为它平常而忽视,常常因为它朴素而会忘记,可是当我们伤痕累累,满心疲惫之时,最先想到的只能是我们最亲的亲人,只有他们可以不计得失敞开胸怀的接纳我们。

亲情不是浓烈的醇酒,不是甜美的饮品,它只不过是一杯纯净平淡的白开水,虽然无色无味,却是我们生活中不能须臾离开的。

它不会让我们兴奋,却能让我们安静;它不会给我们刻骨难忘的体验,却始终为我们提供着不可或缺的营养。

亲情中自有一份纯朴和自然,不用刻意的雕琢,在我们意识到时,它早已悄悄浸润在我们的指尖脉络中。

在纷繁的红尘世界,因为有了那一份亲情在,不管距离远近,无论喧嚣寂寞。

我们的心始终是安然从容的。

亲情如水,纯净透明;水如亲情,绵延不绝……师:是啊!亲情无处不在!只是有时被披上了无知的外衣!相信同学们都会感同身受。

下面,为使大家更深入地体会亲情,我们一起来看电影《千里走单骑》的几个片段,注意感悟剧中人的亲情交流:片段1,“探望”1′,教师引导:儿子健一和自己的父亲高田由于误会,长期关系紧张,甚至在自己病危、年迈的父亲破例来探望自己时还无法释怀,拒绝了父子沟通的最后机会。

片段2,“决定”30″,教师引导:后来健一的妻子将一盘录像带送给公公,其中记录了健一这些年在中国拍摄傩戏(面具戏)的经历,希望高田能借此多了解一下儿子的生活。

录像中健一和一位中国云南乡村的傩戏表演者李加民相约去丽江拍他唱的《千里走单骑》,父亲不理解儿子为何那么迷恋傩戏,几乎把它当成工作和生活的全部,可当得知儿子长期抑郁已患上绝症后,六七十岁的老人决定只身去中国寻找到那个李加民,拍下《千里走单骑》这出戏带回给儿子,因为这也是作为父亲的他唯一能猜到的儿子的未了心愿……片段3,“请求”3′,教师引导: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让高田的云南之行充满变数,历尽辛苦找到李加民所在的村子,可已人去楼空,原来李在村里有一私生子,常有人借此戏骂,李失手打伤了人家,已获罪入狱。

相关主题